湖北省英山縣水產局(438700) 王文彬
秋季利于魚類生長,此時水溫適宜,餌料充足,魚類攝食旺盛,是魚類快速生長的最佳時期。但此期間魚類新陳代謝相對旺盛,水體水質變化無常,導致魚病偏多,安全隱患較大,務必加強魚病的預防和治療。
(1)養(yǎng)殖密度大 魚類經過春夏季的生長,進入秋季個體漸漸長大,自然出現(xiàn)養(yǎng)殖密度大的問題。隨著養(yǎng)殖密度加大,魚類排泄物增加,有機質污染超過池塘自凈能力時,水質會出現(xiàn)不穩(wěn)定或變壞的可能,導致魚病增多。在持續(xù)高溫的秋季,養(yǎng)殖水體的分層現(xiàn)象特別明顯,池底總處于缺氧狀態(tài),易導致亞硝酸鹽和氨態(tài)氮等有害物質濃度增加,水質調控困難,極易暴發(fā)各種魚病。
(2)水質條件差 秋季魚類排泄物劇增,水體有機質污染加劇,養(yǎng)殖水體缺氧而亞硝酸鹽和氨態(tài)氮等有害物質含量上升,造成水質不良,水質調控難度增加,魚類病害增多。
(3)投入品污染 進入夏秋季節(jié),魚用飼料、肥料及魚藥等投入品使用頻率較高,使用量也比其他季節(jié)增多,大量的投入品施入水體,必然加劇水體污染,使水質難以控制,各種病害增加。
(1)科學投喂 秋季水溫在20℃以上,魚類生長最為旺盛,飼料效率高,應抓緊這段時間強化投喂。一是把握投餌數(shù)量。應根據(jù)天氣、水質及魚類攝食情況靈活掌握。天氣晴好,水質清新,魚類攝食旺盛時可適當多投。反之,則酌情少投或不投。精飼料以投下半小時內吃完為度,青飼料以當日吃完為準,貝類以下次投喂前吃完為宜。二是把握投餌次數(shù)。一般精飼料每天投喂2 次,上午9—10時及下午2—3時各投喂一次;青飼料每天投喂1~2 次。要嚴格控制上午魚類浮頭時投喂和夜間投喂,以免造成病害。三是把握餌料質量。精飼料要求營養(yǎng)全面且充足,宜采用正規(guī)廠家生產的全價配合飼料;青飼料及鮮活貝類要求適合魚類口味,無毒無害。避免投喂霉變餌料,在飼料品種上要粗精搭配。四是把握投餌地點。要定點投喂,有條件的地方可搭建餌料臺以方便投喂并觀察魚類吃食情況。
(2)合理施肥 為促進魚類生長,保證其攝食之需,應注意合理施肥。一是注意施肥方法:施用有機肥與無機肥應把握時機,入秋以施化肥為主,根據(jù)水體需要每周施肥一次,深秋可施用有機肥,每半月左右施肥一次。有條件的也可施用生物肥。二是注意施肥數(shù)量:對于養(yǎng)殖鰱、鳙等為主的池塘,應根據(jù)池水水質及天氣情況施肥,一般要求水質透明度在25 厘米左右,水色茶褐色為佳。同時,應注意一次施肥量不宜過多,注重少施勤施。人畜糞等有機肥,每次每畝(1 畝=667 平方米,下同)可施100~150 千克;一般不提倡使用化肥,可使用生物肥。三是注意施肥方法:水色過濃時或天氣悶熱,陰雨連綿時盡量少施或不施肥,魚類發(fā)病時停止施肥。
(3)調節(jié)水質 秋季水溫高,水質變化快,加之投喂施肥量較大,魚類排泄強,極易污染水質,故應加強水質調節(jié)。一是要定期加注新水:一般每7~10 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加水15~20 厘米。在池水惡化較嚴重時,宜采用換水措施,保持良好的水質條件。以養(yǎng)鰱、鳙魚為主的池塘,水色應保持草綠色或茶褐色,透明度為20~30 厘米;以養(yǎng)草、鯉魚為主的池塘,水色較鰱、鳙魚池塘水色淡些,每7~10 天應灌新水一次,每次宜提高水位15~20 厘米。三是要使用增氧機:精養(yǎng)池塘應配備專門的增氧機,一般可在晴天的下午2—3 時開機增氧,有浮頭危險時也可開機增氧。三是要使用藥物增氧:可用生石灰定期調節(jié)水質,一般每半月按每畝用生石灰15~20 千克化水全池潑灑一次。在魚類發(fā)生浮頭時,亦可選用增氧劑等相關藥物予以增氧。
(4)嚴防浮頭 秋季,魚類時常因水質過肥、天氣悶熱而缺氧浮頭,極易造成死魚現(xiàn)象。魚類浮頭有輕重之分,一般早晨開始浮頭是輕浮頭,半夜開始浮頭為重浮頭。在池中浮頭則較輕,周邊浮頭則為重;稍受驚動魚就下沉者輕,受驚后魚無反應者重。對于浮頭,一要勤于預防。一般每天巡塘三次以上,分別為黎明、中午、黃昏,認真檢查吃食情況和有無浮頭之兆。二要常清池塘。勤除池塘及飼料臺殘餌、污物,清除池周雜草。三要注意浮頭。發(fā)現(xiàn)浮頭預兆,應停止施肥并控制投餌量,高溫季節(jié)要求下午4 時前吃光飼料,盡量不吃夜食。四要定期加注新水,改良水質。五要注意急救。浮頭后立即采取增氧措施,不可貽誤時機,造成損失。
(5)綜合防治 秋季既為魚類最佳生長季節(jié),同時也是最易感染病害的時期,一旦發(fā)病,傳染極快,損失極大,故應抓好魚病綜合防治工作:一是清塘消毒。在魚類投放時可用生石灰清塘,干法清塘畝用生石灰60~75千克,帶水清塘則按每米水深用生石灰125~150 千克。二是魚種消毒:魚種放養(yǎng)前以2%~3%食鹽水溶液浸體消毒。三是定期防病。每月用生石灰消毒池水一次,水深1米畝用生石灰10~20千克,或畝用硫酸銅300 克和硫酸亞鐵125 克兌水全池潑灑。四是有病早治。秋季魚類暴發(fā)性出血病、爛鰓病、腸炎病及錨頭鳋病等發(fā)病率高,發(fā)現(xiàn)魚病,及時請技術人員正確診斷,對癥下藥,不可諱疾忌醫(yī)。
(6)強化管理 秋季魚類的日常管理至關重要,要注意搞好輪捕輪放,以提高產量和效益。要控制好水體的載魚量,秋季魚類生長較快,隨著魚體的增長,超過水體載魚量時,就會發(fā)生缺氧死魚的危險,所以應做好輪捕輪放,捕大留小,均衡上市。同時,還要堅持巡塘,每天早、中、晚巡塘,觀察塘內水質肥瘦、池魚活動攝食等情況,并防止敵害生物對養(yǎng)殖品種的危害。要做好防汛、防旱、防逃、防偷等工作,確保各環(huán)節(jié)萬無一失。此外,對養(yǎng)殖情況要勤作記錄,積累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