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沅江市農業(yè)農村局(413100) 李翠英
湖南省沅江市洞庭花木場(413100) 李順蓮
馬蹄蓮又叫水芋,屬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肥大的肉質塊莖,其花形奇特,花苞色彩多樣,宛如馬蹄,故名馬蹄蓮。其葉片多為鮮綠色,唯有黃色馬蹄蓮的葉片具有白色透明斑點,葉梗修長,輕盈多姿,可謂花葉俱佳。馬蹄蓮多在秋末和早春開花,花期可延續(xù)至初夏,而盛夏時葉片會大量枯黃,新葉不發(fā),處于休眠期。立秋后才重新萌芽?,F(xiàn)將其生長特性和盆栽技術介紹如下。
馬蹄蓮原產(chǎn)南美洲和非洲南部地區(qū)。常生長于沼澤地帶或河流小溪旁,喜歡溫暖濕潤及疏陰的環(huán)境,不耐寒冷和干旱。
(1)溫度 馬蹄蓮生長適溫20℃~25℃,最低溫度10℃。因此,我國長江以北地區(qū)均作盆栽,霜降前移入室內過冬。
(2)土壤及水分 馬蹄蓮生長期間對土壤的要求不太嚴格,一般要求土壤比較潮濕。若盆栽土壤水分不足,就會出現(xiàn)葉柄折斷現(xiàn)象。在整個栽培周期中,馬蹄蓮對水分需求是從少到多,剛上盆時,對水分的需求稍少一些,真葉出現(xiàn)并迅速生長后澆水量和澆水頻率都應有所增加。
(3)光照 不同生長階段對光照要求不同。開始生長階段,較耐蔭蔽;進入生長旺盛階段,要求具有充足的光照條件。在開花期,光照充足,開花旺盛而艷麗;光照弱則植株生長勢差且著花數(shù)量少,尤其是在溫度最高時提高光照強度至關重要。但過高強度的陽光直射,對馬蹄蓮生長不利。
一般采用分株繁殖法,多在春季或秋季進行。
(1)春季分株 宜在開花后進行,挖取母株塊莖四周萌發(fā)的小蘗芽,單獨栽入盆中,大的蘗芽經(jīng)過一個生長季的培養(yǎng),第二年早春即可開花;小的蘗芽則需要兩年的培育才能開花。
(2)秋季分株 一般在8 月底至9 月上旬結合換盆進行。最好選用開花種球,而大塊莖比小塊莖開花早。種植時塊莖必須用殺菌劑消毒,分株時將母株的小塊莖剝下上盆分栽即可。
(1)配制栽培土 盆栽馬蹄蓮宜選用疏松肥沃、中性或偏酸性的土壤,可用細碎的塘泥土(或粘質細沙土)2 份、腐葉土(或堆肥)1 份,加入適量的過磷酸鈣等混雜而成。用口徑30~40厘米的花盆,每盆栽3~4個塊莖,覆土后隨即澆一次透水,放在陰涼處。
(2)翻盆換土 對原已種植的盆栽馬蹄蓮,要做到連年開花,一般應翻盆換土2 次。一般選用較大的盆,以保證有足夠的營養(yǎng)土面積,滿足馬蹄蓮生長對肥料的需要。第一次翻盆應在4月初冬花過后進行,第二次在立秋后進行。若根莖已布滿全盆,必須進行分株,每株不要超過3 個葉叢。培養(yǎng)土需疏松通氣并具有一定的保水能力,還需施入充足的底肥,以保證盆內營養(yǎng)的持久供應。
(3)日常管理 馬蹄蓮喜歡暖和濕潤,并稍有遮陰的環(huán)境,但花期必須有充足的陽光,保持每天3~5 個小時的光照為宜,否則長出的佛焰苞帶綠色、葉柄伸長,影響觀賞價值。夏季需要遮陰并經(jīng)常噴水降溫,保持盆土濕潤。生長期需多澆水,追肥可用腐熟的豆餅水等液肥與化肥(復合肥)輪換施用,每隔2 周追肥1次。追施液肥時切忌肥液流到葉柄上進入葉鞘內,否則引起黃葉或腐爛。盆栽馬蹄蓮追施硫酸亞鐵能使馬蹄蓮葉片變大、變厚、變綠、平滑而有光澤,且葉柄不易伸長,從而保證葉片美觀,同時也能促使花蕾形成,延長花期。具體方法是:將硫酸亞鐵稀釋成2%的溶液,每隔一個月澆施1 次,每次澆透即可。
(4)適時修剪 馬蹄蓮葉片壽命較短,新葉片長出后外圍的老葉開始變黃,要及時將黃葉剪掉?;ㄖx后也應及時剪除殘花和花莛,否則會因結實而消耗養(yǎng)分,影響以后開花。澆水時不要向株叢上噴灑,以防修剪處腐爛而感染全株。
(5)適時入室 待寒露節(jié)后移入室內,置于陽光充足處,白天室溫保持在15℃以上,夜晚不低于10℃。保持盆土濕潤,每7~10天追施薄肥1次,每隔一周用與室溫相近的清水噴洗葉面一次,以保持葉面清新、碧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