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無錫市委聚焦為黨育人主責主業(yè),探索“四步工作法”,以“青年學習社”為有形載體,推動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青年化闡釋落地生根。
第一步:建好平臺,緊扣思想引領關鍵點讓青少年“動起來”。突出“標準化、特色化、分眾化、平臺化、規(guī)?;苯ㄔO要求,在學校、企業(yè)、公園以及商業(yè)綜合體等青年集聚的場所,廣泛建立“青年學習社”陣地400余個,開展活動5000余場次,覆蓋青少年超50萬人次。堅持量質并舉,探索“一社一品牌”建設,鼓勵通過微課、朗誦、小品、舞臺劇、故事會等形式展示學習成果,讓“青年學習社”成為青少年學習新思想、結交新朋友、碰撞新思路的學習實踐陣地。
第二步:串點成線,打造團屬網紅打卡地讓青少年“走進來”。將主題相關、距離相近、建設成熟的“青年學習社”串聯成線,進一步升級打造成主題鮮明、內涵豐富、活動多樣、常態(tài)運營的“青年學習社”線路。特別是從青少年需求與地域特色出發(fā),從回答“來這里學什么、怎么學”切入,傾力打造紅色主題的“青年信仰之路”、改革開放歷史主題的“四千四萬精神探尋之路”、科技強國主題的“奮斗精神之路”、鄉(xiāng)村振興主題的“金色山聯”學習社線路,確保青少年學有所感、學有所悟、學有所獲。
第三步:強化供給,融合理論學習新形式讓青少年“愛起來”。聚焦青少年喜聞樂見的闡釋形式,持續(xù)在語言說、體驗度、獲得感上下功夫。依托“打卡式”學習,將自然環(huán)境與學習內容有機整合,打造網紅點,吸引青少年自發(fā)前來打卡。依托“講述式”學習,讓理論學習從抽象的理念,具象為一個個鮮活的人、一件件催淚的小故事,讓青少年聽得進、記得住、受感動。依托“感染式”學習,開發(fā)情景式“微團課”,輔以合唱、朗誦、宣誓、影視賞析等感染性強的環(huán)節(jié),提升青少年參與感。依托“沉浸式”學習,打造《秘密會議》小劇場、《歷史抉擇時刻的榮毅仁》微話劇、《縣委書記夜赴堰橋》情景劇等,提升“青年學習社”的“人氣度”。
第四步:學用結合,探索運維管理常態(tài)化讓陣地“火起來”。堅持統籌與激勵并重,將“雙積雙評”積分入團和學習社緊密結合,針對普通青年、入團積極分子、新老團員三類學習人群分別設置“積分規(guī)則”,推動理論學習常態(tài)化。堅持考評與督導同行,制定出臺《無錫市市級示范型“青年學習社”建設管理辦法》,每年選評示范型“青年學習社”,納入團干部培訓實踐培訓點,提升陣地運維效能。堅持線下與線上同頻,搭建“青年學習社”線路線上學習平臺,借助音頻、視頻等學習資料,讓青少年隨時隨地“跨屏”共學。
團無錫市委將進一步注重擴大規(guī)模、凸顯特色、提升內涵,將“青年學習社”打造成青少年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長期駐地,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青少年中入耳入腦入心。875E204C-D465-43B7-946D-FEFA86E0F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