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萬碩
在濟南,有這樣一個群體:
他們活躍在各類志愿服務(wù)和公益活動中,忙碌在救急救難現(xiàn)場,行走在扶弱助困路上,為需要幫助的人送去溫暖,用實際行動為城市文明添彩。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 志愿者。
數(shù)據(jù)顯示,全市實名注冊志愿者147萬人,占常駐人口的15%,平均每6個濟南人,就有一個志愿者,其中青年志愿者超過60%;學(xué)雷鋒志愿服務(wù)組織1萬多支,志愿服務(wù)站點5000多個……這些數(shù)字,仍然在逐年增長。
在經(jīng)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文明建設(shè)的方方面面,每一天,他們的志愿服務(wù)行動都在繼續(xù),他們在需要陪伴的老人身邊,在需要呵護的兒童身邊,在需要關(guān)懷的殘疾人身邊……
從一個人到一群人,從一個閃光的善念到一段堅持的善舉……他們?nèi)缤雇淼男切?,在天空中散發(fā)出點點光和熱,溫暖著人們的心田。
“叔叔,這邊不能停放電動車,您向前走,前面有車棚?!?/p>
每周五的課余時間,濟南燕山學(xué)校的小志愿者們都會穿上紅馬甲,穿行在甸柳新村街道甸南社區(qū)的大街小巷。宣傳交通“一盔一帶”、勸導(dǎo)不文明行為、隨手撿拾垃圾、服務(wù)引導(dǎo)游客、幫助老舊小區(qū)開展物業(yè)管理……
今日的濟南,隨處可見這樣的志愿者。
有協(xié)助指揮交通的交通志愿者;有協(xié)助防疫的“大白”;有變身“魔法師”為行動不便的居民提供“定制化”發(fā)型服務(wù)的義剪理發(fā)師;有免費為居民測量血壓、血糖,幫助居民解決困惑,指導(dǎo)老年人進行自我預(yù)防及自我保健,倡導(dǎo)健康生活方式的義診醫(yī)務(wù)人員;甚至還有專門到社區(qū)里,為孩子們表演糖畫制作的志愿手藝人……
他們,共同點亮了這座城市的魅力底色。文明的理念、志愿的新風(fēng),通過他們的一言一行,傳遞到了這座城市的每一個角落,種下了一顆名為“志愿服務(wù)”的種子。
有這樣一支隊伍。
16年來,從幾百人到上萬人,從幾萬人到30萬人,星星之火,終成燎原之勢,越來越多各行各業(yè)的人加入進來,閃現(xiàn)在古城濟南的大街小巷。
他們就是“泉城義工”,泉城濟南最閃亮的志愿服務(wù)招牌。
紅色宣講、文藝匯演、慰問老黨員及老戰(zhàn)士、幫助困難群體、宣傳文明家風(fēng)……
他們,或在十字路口,揮舞著旗幟配合交警執(zhí)法;或在火車站、長途汽車站,不厭其煩地為外地乘客指路答疑;或在農(nóng)產(chǎn)品大范圍滯銷時,第一時間幫農(nóng)民開展愛心義賣……社會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泉城義工的身影。
事實上,像泉城義工這樣的“志愿服務(wù)品牌”濟南還有很多,比如身穿紅馬甲,維持旅游秩序、解答游客問題的“健康衛(wèi)士”——“濟南旅游啄木鳥”;還有穿行在泉城各個角落的“泉城義警”,為了城市文明而伸出手邁開腿的“市民巡訪團”“市民拍客團”,還有“愛涌泉城”、暖冬公益、“方桌會”志愿宣講團……
他們,是支撐起這座志愿之城的“棟梁之樹”。
濟南這座城市,正走在收獲“志愿森林”的路上——走在了打造志愿之城、服務(wù)之城、公益之城的道路上。
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春風(fēng)早已吹向濟南的大街小巷,5600多個文明實踐陣地、每年20余萬場次志愿服務(wù),服務(wù)群眾1000多萬人次,精準對接、菜單式服務(wù),為老、為小、為困難群體、為需要心理疏導(dǎo)和情感慰藉人群、為社會公共提供最需要、最準確的服務(wù),撐起一片天。
未來,濟南市志愿服務(wù)培訓(xùn)學(xué)院將源源不斷培養(yǎng)出專業(yè)的志愿者、志愿隊伍,一個強有力的志愿服務(wù)供需總平臺將把一個個優(yōu)秀的志愿者、一支支專業(yè)的志愿隊伍、一個個善良的志愿品牌凝聚在一起,為這座“志愿之城”注入強大的“志愿力量”。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隨著一個個志愿服務(wù)平臺的建立,一項項志愿服務(wù)活動的開展,“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在人們心中不斷生根發(fā)芽。
一片志愿的新森林,正從美麗的泉城拔地而起。
In Jinan, there is a group actively participating in volunteer services and public welfare activities, devoting to emergency relief, and looking after the needy. Serving the public good, they’ve committed to practical actions for national civilized city construction.
They are collectively called volunteers. The data shows that Jinan has 1.47 million registered volunteers, accounting for 15% of the resident population. There is one volunteer for every 6 people in Jinan, and more than 60% are youth. Meanwhile, there are more than 10,000 volunteer service organizations and more than 5,000 volunteer service stations. Furthermore, Jinan has seen a steady yearly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registered volunteers and organizations.
Their voluntary practices cover all aspects of daily life, including economic, political, cultural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The volunteers are committed to serving the elderly, the needy, the disabled and etc.
The volunteers, like the bright stars in the sky, give an added sense of warmth to the city for virtuous reas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