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吐溫〔美國〕
我的母親簡恩·藍浦頓·克萊曼斯,逝世時88歲。對一個在40歲時身體就很衰弱,被認為沉疴(kē)難起,難享永年的人來說,這實在可稱高壽。但疾病卻難以戰(zhàn)勝像她那樣的一個病人——她對任何事物、任何人都可以發(fā)生濃厚而永不磨滅的興趣,從沒感到過無聊。
她寬宏仁愛,任何人對她傾訴悲歡苦樂,她都關(guān)懷。她的一位鄰居永遠忘不了有一次母親聽到當(dāng)時一件意外事故時的反映。他告訴她有個人騎馬趕路,和一頭小牛相撞,墜馬而死。母親極為關(guān)切地問道:“那頭小牛呢?”她并非對那個人的死亡無動于衷,而是同時也關(guān)心小牛。
她說話時從來不用浮夸字眼,但心懷憫或憤慨時,總是講得頭頭是道,比她口才更好的人我沒有見過。我們有個小黑奴,是在漢尼拔從別人手中雇來的。他的老家在馬里蘭州。后來被人拐走,帶到州外賣掉。他一天到晚唱歌、吹口哨、大嚷、大笑。那聲音真吵得讓人發(fā)火。有一天,我發(fā)火了,怒不可遏地去找母親,說小黑奴已經(jīng)不停地足足唱了一個小時,我實在受不了,請她叫他閉口。她熱淚盈眶地說道:“可憐的孩子。他唱起歌來,我就知道他不是在想家,這樣我就放心了;他如果不作聲,我就怕他是在想家。他再也見不到他母親了,如果他有心情唱歌,我就謝天謝地。你要是年紀大一些,就會懂得,那個無依無靠孩子的吵鬧聲會使你高興?!?/p>
她也是一切不會說話的動物的朋友。被人追打,聲名狼藉的貓,一看見她就知道托庇(bì)有地,保護有主。有個時期,我們家中共有19只貓。它們真是莫大的累贅。但是它們倒霉,單憑這點就是收養(yǎng)它們的好理由了。她坐著的時候經(jīng)常有只貓伏在她膝上,她卻憤然否認她愛貓甚于愛孩子。不過她說貓有個好處。不想抱它時,可以隨時放下。
我像所有的孩子一樣,非常頑皮。有位鄰居曾經(jīng)問她:“那個孩子說的話你相信過嗎?”母親答道:“他是真實之泉。但你不能一桶就把泉水汲盡。我知道他的底線,所以他永遠騙不了我。他的話九成是夸張,我把它剔掉,剩下的是完全真切而無限寶貴的實話。一點毛病也沒有。”
她怕蛇和蝙蝠,我常把蛇和蝙蝠藏在衣袋和針線籃里。除此之外,她天不怕地不怕。有一天我看見令全鎮(zhèn)人都望而生畏的一個惡漢科西嘉,手執(zhí)粗繩,追趕他已經(jīng)長大成人的女兒,說要把她打到繩子斷了才能算完。膽小的男子看見他跑過都不敢過問。我母親卻敞開大門,讓那女兒逃進我家,然后并不關(guān)門,站在門口擋住了路。那人破口大罵,并用粗繩威脅她。她仍屹立不動,痛加斥責(zé)、譏嘲、藐視,直到他向她遭歉,把繩交給她,而且說她是他生平所見最勇敢的女人。他和她從此成為好朋友。他發(fā)現(xiàn)她正是他尋找了許久的一個不怕他的人。有一天,她在圣路易城街道上偶然看見一個魯莽的車夫用粗馬鞭的柄痛毆馬頭。她奪過馬鞭,把他勸說得不禁承認錯誤,而且還答應(yīng)永遠不再虐待馬匹。
母親這種獨特可愛的性格在我的《湯姆·索亞歷險記》一書中以波莉姨媽的形象出現(xiàn)。我給她配上土話,還想在其他方面把她寫得更好,可是我再也想不出來了。
提問:
母親是“寬宏仁愛”的,這就是馬克·吐溫筆下的母親。結(jié)合全文,說說作者是通過哪幾件事來塑造母親形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