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飛月
小區(qū)門口常有老人來賣菜。蘿卜纓子、南瓜頭、地瓜?!际撬麄冊谶@座城市的間隙種出來的心頭好。作為一個新江南人,對這些菜我通常只是看看,并不太會買來吃——不是嫌棄,而是不知道怎么吃。
一天出門時,我終于看到了一種我知道怎么吃的菜:香菜。那新鮮肥嫩、青翠欲滴的模樣,讓我心里打起了算盤:嗯,回頭我要買上一把,配上醋、蒜、辣椒油,做成酸辣汁,蘸餃子吃。于是,我決定先去超市買餃子。
回來后,賣菜的大爺卻告訴我,他賣的那不是香菜,而是芹菜。頓時,以資深主婦自居的我有點兒蒙:怎么會是芹菜呢?我縱橫菜場那么多年,也沒見過這么細(xì)小孱弱的芹菜。唉,這大爺也真是,把芹菜種成這副模樣,還敢拿出來賣?!斑@可怎么吃???”我說。我們家吃芹菜通常只吃莖,可眼前這芹菜的莖細(xì)得像香菜一般。
“做湯呀。碧澗一杯羹,夜韭無人剪?!贝鬆斅唤?jīng)心地吟道。我大吃一驚。都說賣菜的大爺大媽不可小覷,這下我算見識了。與此同時,我也明白了這芹菜為啥這么細(xì)——大爺種的哪里是菜,分明是情懷,是詩意!
“碧澗一杯羹,夜韭無人剪?!边@是南宋詞人高觀國的句子。眾所周知,春天的韭菜鮮香無比,是上等菜肴。但是高觀國說,如若有一杯碧澗羹的話,那春夜雨露浸潤過的嫩韭也都沒人稀罕了。高觀國還說,“野意重殷勤,持以君王獻(xiàn)”——他還想把這美味獻(xiàn)給君王呢!由此可見,這碧澗羹是多么美味。
碧澗羹究竟是什么羹呢?其實就是芹菜羹。
南宋林洪在《山家清供》中專門講過這道羹的做法:荻芹取根,赤芹取葉與莖,二三月里采來,洗凈,開水焯一下后撈出,用醋、芝麻、鹽與茴香一起浸漬,可用來做酸菜,也可用來做羹。羹味清爽馨香,一口下去,讓人感覺就像來到了碧綠的山澗,所以被稱為碧澗羹。
“碧澗羹”一詞最早出自杜甫。他在《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十首》中寫道:“鮮鯽銀絲膾,香芹碧澗羹?!敝苯咏o芹菜羹打了個好廣告。從此,詩人們寫詩,干脆就用碧澗羹來指芹菜羹了。明朝詩人高啟就曾寫道:“飯煮憶青泥,羹炊思碧澗?!?/p>
如今芹菜是一種常見蔬菜,似乎沒什么特別。但在古代,芹菜被認(rèn)為是一種極好的食材?!秴问洗呵铩分姓f:“菜之美者……云夢之芹?!币馑际钦f,云夢那個地方出產(chǎn)的芹菜,是蔬菜中的美味。這不禁令人想起了那句老話:多食滋味少,少食滋味好。
沖著大爺吟的詩,這天,我從他那里買了一把芹菜?;丶液笙磧羟兴?,焯水做羹。手頭沒有茴香和芝麻,我就打了個蛋花。出鍋后,我用白瓷小碗分別盛了,鄭重地請家人品嘗:“古籍中流傳千年的美食——碧澗羹?!蔽疫€給女兒念了幾首提到碧澗羹的詩。女兒聽罷,拿起調(diào)羹舀了一勺:“啊,真好喝!”然后就單喝那羹,很快半碗下肚?!坝檬裁醋龅?,這么好喝?”“芹菜。”我說這兩個字時心里有些忐忑,因為這是女兒以前從來不吃的蔬菜,我擔(dān)心她會反感。結(jié)果沒有。她像沒聽到一樣,還在盛?!拔乙蚕氚巡顺猿鲈姷奈兜纴怼!彼f。我聽后笑了:“那你要多讀書呀?!?/p>
文人靠文氣養(yǎng)心,家常便飯也能吃出山河之味,仿佛他們的鍋底藏著詩。身為現(xiàn)代人的我們,物質(zhì)富足了,但吃飯只是吃飯,毫無意蘊。想到這兒,我心中不免有些感慨:什么時候,我也能把芹菜羹吃成碧澗羹,把俗世生活過成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