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清亮
亞運會被認為是規(guī)模僅次于奧運會的全球第二大運動會,是亞洲人民的盛會,在亞洲范圍內(nèi)有相當?shù)挠绊懥Σ⒈粡V泛關(guān)注,因此當今年9月將在杭州舉辦的第19屆亞運會宣布延期時,一時成了大新聞。
幾乎同時,曾被延期過一次并計劃于今年6月在成都舉辦的第31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再次宣布延期;同樣有過一次延期,計劃于今年底在汕頭舉辦的第3屆亞洲青年運動會宣布取消;緊接著,國際田聯(lián)宣布取消今年在中國上海、深圳舉辦的兩站鉆石聯(lián)賽分站賽。
48小時之內(nèi),五大在中國舉辦的國際賽事被延期或取消,作為一個集束新聞炸彈,扔進輿論圈時,反而沒有掀起太大波瀾,更多的是理解。直至亞足聯(lián)亞洲杯中國組委會5月15日宣布2023年亞洲杯將易地舉辦時,很多人已經(jīng)能坦然面對了——盡管處在“寒冬”中的中國足球,亟需亞洲杯“這把火”。
杭州于2015年獲得第19屆亞運會舉辦權(quán),7年來方方面面共同努力,精心籌備,各項工作進展順利,靜等最后的檢閱了,甚至開幕式也到了合練彩排階段。此時此刻一個“急剎車”,相當一部分人頓覺“懵圈”,難免有惋惜或質(zhì)疑之聲:運動員的訓練備戰(zhàn)計劃該如何調(diào)整?老將該堅守還是就此退役?已建好的運動場館多出的空置期和運維費用該如何解決?贊助商利益該如何保護?籌辦成本壓力增大該如何緩解……的確是一系列很現(xiàn)實的問題。亞奧理事會對外宣布的措辭是:經(jīng)與中國奧委會和杭州亞組委“充分討論”,顯然不是“拍腦袋”決定的,是經(jīng)過了深入分析后各方都能接受的理性決定,對可能出現(xiàn)的“后遺癥”,各方應能理解并接受。
新冠疫情肆虐3年來,各種國際國內(nèi)體育賽事延期或取消已司空見慣,即便是目前世界上規(guī)模和影響力最大的奧運會,也從2020年推遲到2021年舉辦。其他被取消或延期的大大小小體育賽事,不一而足。
人類社會有著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生活和交往方式,但無論何種方式,都應該是以整個世界積極、向上、健康的方式為基本出發(fā)點,以對人的基本生命權(quán)、健康權(quán)的足夠尊重并得到保障而呈現(xiàn)出來,有著“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jié)”核心價值觀的體育盛會,作為人類社會生活其中的一種交往方式,更應該遵循這樣的原則。無論是先前延期的東京奧運會,還是后來如期舉辦的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都是基于對當時形勢的充分評估和科學研判而決定的。
基于當前國內(nèi)的疫情形勢和我國嚴格的防疫政策,亞奧理事會做出延期決定,可以理解為是對廣大參與者及舉辦城市負責任的態(tài)度,亞奧理事會是為了給予舉辦城市更足夠的時間,以便能以更開放的姿態(tài)和更從容的心態(tài),為全亞洲奉獻一場更完美的運動會。
一屆成功的、完美的體育盛會理應是世界各國人民的盛大聚會,歡聚在這樣的舞臺上,應該是歡樂、祥和、開放、團結(jié)的,比拼技藝、促進交流、振奮民族精神、宣傳各自的歷史文化與風貌、展示國家的綜合實力與國民精神……尤其是亞運會,作為一項洲際運動會,項目設置充分考慮了亞洲各國的歷史文化和傳統(tǒng),像卡巴迪、藤球、武術(shù)等,典型的亞洲特色,體現(xiàn)了亞洲人民團結(jié)、向上、平等的理念。
假如按期舉辦,其不夠完美的具體表現(xiàn):部分運動員可能無法參賽,給運動生涯留下遺憾;空場進行,讓賽場失去氛圍,比賽失去魅力;閉環(huán)管理,可能造成一些參與者的心理和競技狀態(tài)受到影響,運動成績大打折扣;對于舉辦城市,也會錯失展示城市風貌、歷史文化和自然美景的機會。對于“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樣流傳千百年的說法,無法讓亞洲人民充分領(lǐng)略,又何嘗不是一種遺憾?更為重要的是,這樣來自五湖四海的聚會,可能造成新冠病毒大范圍傳播,給廣大參與者和舉辦城市帶來不可預知的風險……
杭州亞運會的主題口號是:Heart to Heart,@Future,中文意思“心心相融,愛達未來”,希望亞洲各國人民能心心交融,互相包容,一起期待未來更完美的亞運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