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曉蕾
南海十三郎,粵劇編劇。原名江譽镠,自稱江譽球,別字江楓,佛山禪城下朗村人。出生于1909年,逝世于1984年,享年75歲。
他是父親太史江孔殷的十三子,故藝名為“南海十三郎”。他是粵劇泰斗薛覺先的徒弟、電影皇后梅綺的叔父。早年就讀廣州市南武中學,因頑皮鬧事而被逐出校。他在香港大學習醫(yī)時,為愛情而中途離港追隨女友到上海,適逢“一·二八”事變而不能回港,無法完成學業(yè)。
十三郎晉身梨園,效力于覺先聲劇團。他恃才傲物,創(chuàng)作事業(yè)如日方中時,卻遭逢愛情和事業(yè)的打擊,生活潦倒,晚年四處流浪,1984年在香港青山醫(yī)院病逝。
他的生平事跡廣為流傳,最初被杜國威改編成舞臺劇,在香港上演,由謝君豪飾演。這套舞臺劇非常受歡迎,后來被改編成電影。
江譽镠的代表劇作有《寒江釣雪》《心聲淚影》《梨香院》《七十二銅城》《女兒香》《梁紅玉》《燕歸人未歸》《李香君》等。
“篤篤篤篤——撐!”下朗小學音樂室內絲竹妙韻,童聲飄揚,一甩水袖,轉頭亮相,一舉手,一投足,有模有樣,他們都是我校“小小紅豆”社團里的“小名伶”。而我就是其中一員。
我與粵劇結緣,源于下朗村的文化氛圍。我雖然不是下朗人,但我從小就居住在下朗。聽說下朗村以前有個著名的粵劇編曲名家——南海十三郎江譽镠,在他的影響下,很多下朗人都愛唱粵劇。每次路經下朗村的祠堂,經典粵劇的現(xiàn)場彈唱不時傳出,那特殊的腔調、那曼妙的身姿、那無窮的魅力,總讓我不能自持,有時我就坐在祠堂的大門檻上聽得出神,仿若穿越歷史,沉醉其中。
我們學校也有一個“小小紅豆”社團,每年都會招募粵劇愛好者。不過要加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還得經過重重考驗才能被錄取。我一方面苦練粵語,另一方面逢周六日就去下朗祠堂“偷師”,在角落里觀摩那些粵劇愛好者的一舉手一投足。功夫不負有心人,去年9月,我終于成功進入學校的“小小紅豆”社團,還有幸參與了《穆桂英掛帥》這一曲目的排練。
在排練過程中,老師對我們的要求可嚴格了,每一個動作都必須做到位,即使是一個眼神,有時也要練一下午。更別說甩袖、壓腿、翻跟頭這些動作了。怪不得老師總是說:“粵劇每一個動人的神韻,背后都經過無數(shù)個日夜的千錘百煉?!彪m然訓練很辛苦,但我從來沒有放棄的念頭。
終于,在佛山市第四屆少兒粵劇藝術節(jié)比賽中,我們學校的《穆桂英掛帥》獲得了銀獎。成績的獲得更是對我的一種鼓舞和肯定。任憑時代如何發(fā)展,作為一名嶺南人,我都不會失去那顆熱愛傳統(tǒng)文化的心。粵劇,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想曬出那份粵韻,讓粵劇永遠綻放屬于自己的光芒。
指導老師? ? ? 招惠冰
責任編輯/ 張家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