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托
楊遠源,字救貧,1921年1月 14日出生于安徽省太湖縣北中區(qū)玉珠鄉(xiāng)將軍村(今北中鎮(zhèn)將軍村)西畈組一個大戶人家,幼年讀過私塾,青年時期曾在將軍山下楊氏宗祠辦私塾教書。1931年到1949年的18年間,楊遠源冒著生命危險,為我軍養(yǎng)傷員、寫傳單、送情報、籌軍餉……一心幫百姓,真情為革命。解放后,他當選為太湖縣第四、五、六屆人大代表,2012年3月27日病逝,終年91歲。
將軍山下的西畈大屋場,坐東南,朝西北,一進三重,大門上有楊遠源自己書寫的聯(lián)語:“但行好事,莫問前程?!蔽輬鰱|邊是一片竹林,旁邊還有一棵高大的皂莢樹。這是距離將軍山最近的獨居屋場,只住著楊炳照楊遠源父子一家。
1943年7月下旬的一天子夜,天氣還很炎熱,22歲的楊遠源睡在東廂房臨窗的門板上,忽然感覺到身上涼涼的,伸手一摸,心頭一驚:“沙子!”楊遠源借著窗外的月光,仔細一看手掌心的“沙子”,立即破解了這無聲的“秘語”:“李師長來了!”
于是,楊遠源立即起身打開大門。果然,李師長的警衛(wèi)員出現(xiàn)在眼前?!袄顜熼L呢?”順著警衛(wèi)員手指的方向,楊遠源看到竹林旁邊的擔架上躺著一個人。就趕忙走上前去,關(guān)切地問:“李師長,你受傷了?”楊遠源口中的李師長就是新四軍第5師師長李先念。
“這里不安全,”說罷,楊遠源便叫來堂弟楊遠四,“我倆背李師長到百花洞去!”
從西畈大屋場到百花洞十多里山路,陡峭曲折,溝壑陰森,荊棘灌木叢生,平時人跡罕至,即使白天行走,都十分困難,何況是夜晚。好在楊遠源、楊遠四年輕有力氣,又熟悉地形,于是兄弟倆輪流背著李師長,終于在天亮前來到百花洞。這是三塊巨石結(jié)構(gòu)起來的一個天然石洞,形似百合花,洞內(nèi)能容納十多人,里面有3個出口小洞,洞頂端還有一個小洞口。周圍樹木稠密,地勢險陡,易守難攻,不遠處有山泉。
洞里有李師長、袁立山(桐山地下醫(yī)院醫(yī)生)和警衛(wèi)員等6人;遠處,有國民黨頑軍的碉堡和瞭望哨。洞里不能生明火做飯,因為一旦升起炊煙,就會暴露目標。怎樣在敵人的監(jiān)視下完成送飯菜的任務呢?楊遠源動起了腦筋。
楊遠源家養(yǎng)了好幾頭黃牛,每天要到山上放牛。上山之前,都要用一個“竹篼咀”罩住牛嘴,以防牛偷吃了路邊田地里的莊稼蔬菜。于是,他把飯菜包裝好,放在“牛篼咀”里,悠閑地趕著牛上山吃草,巧妙躲過一些暗藏的“耳目”,然后小心謹慎把飯菜送到百花洞里。
楊遠源的妻子還用油鹽拌熟米粉,做成干糧,送給李師長他們。楊遠源又巧妙地送去木炭、鐵罐、米。這樣如果遇到雨天,可以熬稀飯,沒有明火,就沒有炊煙,安全、實用。
二十多天后的一個夜晚,中共浠水縣委書記趙辛初帶領(lǐng)手槍隊,將傷愈的李師長接走了。臨別時,袁立山將一本《中西良方大全》和一個檀木藥箱送給楊遠源作紀念。這已不是楊遠源第一次掩護救治我軍傷員了。
當時,將軍山、桐山、烏沙畈一帶是醫(yī)治療養(yǎng)抗日傷病員的主要地區(qū),最多時有500人。其中,將軍山中的猴頭樹溝,四周茅草叢生,葛藤密布,遮天蔽日,溝深且窄,宛若天然地道,成為理想的傷員醫(yī)治地,有不少傷員在此生活過。
1938年5、6月間,游擊隊隊長魯教瑞和一名游擊隊員負傷后,來到西畈大屋場。楊遠源熱情接待,并迅速把他倆送到百花洞養(yǎng)傷。十多天里,楊遠源以上山砍柴為名,暗中送去食物和水,直到兩人傷愈歸隊。
楊遠源家還有一條30米長的秘密地道,里面比較寬敞,通風也好,進口與出口都十分隱蔽。有一次,蘄(春)太(湖)英(山)浠(水)邊游擊隊隊長劉治平負傷,被楊遠源藏在地道內(nèi)養(yǎng)傷,精心照顧90余天。臨別時劉隊長說:“救命之恩,日后定報?!睏钸h源指指大門上“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的聯(lián)語,然后抱拳作別:“劉隊長保重!”
新中國成立后,劉治平的兒子曾先后兩次到將軍山尋訪楊遠源,因種種原因,未能如愿。
1937年3月,國民黨頑軍3000余人,進駐三角山、仙人臺、桐山、將軍山,對蘄太英邊區(qū)革命根據(jù)地進行“圍剿”。與此同時,國民黨頑軍鄭洞國和楊世鹿部400余人也進駐桐山、將軍山,“圍剿”我地方革命武裝。為了反擊敵頑的“圍剿”,蘄太英邊聯(lián)防負責人來到將軍山宣傳共產(chǎn)黨的政策,組織擴大抗日力量。
其時,楊遠源在將軍山下的私塾教書。他擅長書法,派上了用場,按照聯(lián)防負責人的要求,夜以繼日地書寫革命標語和傳單。
隨著“打倒甘心亡國的蔣介石”、“粉粹國民黨軍事圍剿”、“萬眾一心誓滅倭寇”等一條條標語、傳單的張貼、散發(fā),宣傳了共產(chǎn)黨武裝的抗日主張,抨擊了國民黨頑固派,激發(fā)了民眾的抗日熱情。
國民黨頑軍看到張貼在屋場墻壁上、大道邊、涼亭里的這些革命標語和傳單時,眼睛都氣綠了。他們從字的筆力、結(jié)構(gòu)等特點分析,斷定是楊遠源書寫的。于是沖進私塾,五花大綁捆住楊遠源,押送到蘄春縣檀林鎮(zhèn)。他們當著群眾的面,把楊遠源吊起來鞭打,直打得皮開肉綻,鮮血淋漓,以此向群眾示威。后來還是楊遠源家人托時任保長的表兄陳勝東,花去50塊銀元,才把楊遠源“擔?!被丶摇?/p>
1941至1942年間,蘄太英邊便衣隊教導員黃明清曾率隊在將軍山一帶活動,也是楊遠源私塾學校的常客,好幾次會議都是在這里召開的,于是,國民黨檀林頑軍又把目光瞄準了將軍山下的私塾學校。一次派自衛(wèi)隊來捉拿楊遠源,楊遠源聞訊后立即逃走了。自衛(wèi)隊撲了個空,惱羞成怒,就直奔西畈大屋場,把楊遠源的父親楊炳照捉住,帶到檀林一番吊打。楊遠源只好找到表叔陳廉幫忙救父,當時陳廉是國民黨蘄春縣第四區(qū)駐張榜負責人,曾與李先念、張體學簽訂過《互不侵犯一致抗日條約》。陳廉到檀林對自衛(wèi)隊說:“楊炳照交給縣里處理,我?guī)ё??!睏畋辗讲琶撾x險境。
1942年7月,李先念在五分區(qū)司令員張體學、邊區(qū)獨立團政委鐘子恕的陪同下,帶一個警衛(wèi)排從湖北蘄春草坪來到將軍山,實地察看邊區(qū)和傷員救治工作。他們先在東畈吳炳言家住了3天,楊遠源知道后,就主動擔當起了偵察任務。
一天,楊遠源借給頑軍送菜的機會,探知頑軍即將來“掃蕩”,立即返回報告李先念。因為時間緊迫,來不及轉(zhuǎn)移,楊遠源遂將李先念等人安排到百花洞。李先念看地形有利于游擊,就對張體學說,現(xiàn)在國共合作,可與敵人亮明身份,如果敵人好戰(zhàn),即不惜一戰(zhàn),否則恐難以在將軍山一帶立足。張體學立即指揮警衛(wèi)排進入陣地設防,并安排數(shù)人在大路邊站崗。由于事先得到了楊遠源的情報,新四軍掌握了主動,最終敵人未敢輕舉妄動。
1946年7月,李先念、張體學率部到將軍山休整,就住在楊遠源家里。當時,駐扎在玉珠畈的國民黨頑軍與地方敵頑氣焰囂張,殘害共產(chǎn)黨員和老百姓,民憤極大。李先念、張體學打算由將軍山出發(fā)進攻玉珠畈。這時,楊遠源回顧游擊隊、新四軍每每在玉珠畈打敗敵頑撤走后,敵頑就會瘋狂對當?shù)匕傩請髲偷氖聦嵑笳f:“你們走后,國民黨頑軍會卷土重來,報復將軍山的百姓,最好改道進攻。”李先念、張體學采納了楊遠源的建議,改從湖北蘄春縣牛頭沖進攻玉珠畈,端掉敵頑碉堡,活捉頑軍隊長,全殲了頑軍。李先念臨走時,送了一個刻有自己名字的墨海給楊遠源留做紀念。
是年冬天,獨立二旅旅長張體學、團長康洪山等100余人來將軍山休整,部署新的作戰(zhàn)行動。當時,玉珠畈上原有的三座敵頑碉堡被我軍摧毀后,又在吳家大灣和江山嶺路口建起了新的碉堡,張體學決定再把它摧毀。為掌握敵情,張體學就派楊遠源前去偵察。一天早晨,楊遠源挑著稻籮往碉堡走去,里面是送給碉堡的菜和米。同時,碉堡附近還有戰(zhàn)士化裝的農(nóng)民,或在田里勞作,或搖著撥浪鼓挑著貨郎擔做小生意,為楊遠源打掩護。
經(jīng)過楊遠源的偵察,張體學掌握了碉堡的防御工事、建造結(jié)構(gòu)及兵力配置等情況。第三天時機來了,碉堡里的敵頑中隊長張開南帶部分士兵到20里外的沙河、陳灣一帶敲詐百姓去了,碉堡里只有少量敵人留守。獨立二旅首先封鎖住通往碉堡的所有道路,切斷敵人可能的增援,然后兵分兩路,對敵發(fā)起攻擊,隨著轟隆隆幾聲巨響,敵碉堡頓時變成了廢墟。
楊遠源,這位真情為革命的紅色士紳,值得后人永遠緬懷和敬重!
(編輯 余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