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面具的我》是作家常新港2022年全新力作,是一部聚焦代際沖突、探求破解路徑的少年成長小說。作者用極具質感和力度的文字,講述了少年老貓在與成人的對抗中尋求突圍、實現和解的心靈成長故事,書寫了一段兒子與父親、學生與老師關系從碰撞、交鋒,走向理解、包容的生命互哺歷程。作者凝視成長深處,細密呈現了老貓、炸雞、劉小溪等一群孩子不被理解的苦悶、彷徨和壓抑,呼喚成年人用最大的善意和耐心,以尊重和平視的姿態(tài)去消解隔膜,幫助孩子們摘下沉重的假面具,迎來心靈的成長。
我不想說我的名字,挺費口舌。我有三個名字,朋友愛叫一個名字,家里人常叫一個名字,還有一個大名,印在戶口本上的,叫的人少。愛叫戶口本上名字的是張無雙老師,她點名時叫,天天叫一遍,叫的聲音里沒有感情色彩,像念阿拉伯數字。
我討厭阿拉伯數字,所以算術不好。
“萬佳明!……”張無雙喊我的大名,舉著我的算術作業(yè)本走到我面前,摔在課桌上,用手指頭點著我的作業(yè)本:“五道題,錯了四道!回家跟你的家長一起重新做!……”她用手指戳我的作業(yè)本時,從來不會想到,她在戳一個男孩子的臉。
算術本子皺了,我的臉傷了。
全班的同學,都看見了我的“傷臉”。我的“臉”,在張無雙冷漠的點戳下,一次,兩次,一年,兩年,變厚了。
一個女老師的細細手指,會把一個男生的嫩臉,戳出厚厚的老皮。
面對著張無雙,我條件反射,只要是她上課,我就想睡覺,就困,就想打瞌睡,變成一只嗜睡的貓。但是,一上音樂課,體育課,美術課,只要是跟張無雙不沾邊的課,我都不困。我會立即變成一只跑到草地上學螞蚱跳舞的天天向上的貓。
“老貓!別走那么快!”朋友炸雞在身后叫我,我沒回頭,一直沖到學校門外,沖到寫有環(huán)保大字的垃圾箱邊上,掏出算術作業(yè)本,撕碎了,扔進垃圾箱。有兩片紙,像是留戀我,不肯去垃圾箱,貼在外面,要看我最后一眼。
我又一次拋棄了我的“臉”了。學校門口的環(huán)保垃圾箱,從不厭煩收藏我的“臉”。它是我的當鋪。
有一天,我要贖回我的東西。它們腐爛了,變成了灰,跟泥土混在一起,我也要贖回它們。
炸雞站在我身后,勸我:“老貓,別生氣,我這兒有錢,咱倆吃炸雞去!”
炸雞想吃炸雞,炸雞想請我吃炸雞,我的心情變好了。
炸雞叫許迎新,我的好朋友。一年級時,我倆的算術作業(yè)本一起被張無雙的手指戳過,二年級時,張無雙只戳我一個人的算術本了。炸雞去了補習班,把三年級的算術都補習完了。炸雞心情好和壞,都要吃炸雞。他常站在肯德基和麥當勞門前,指著牌子說:“要是我家的就好了!”
(選自《戴面具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