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貴輝
寫稿難,寫講話稿更難。不同領導的“口味”也不同,再加上講話稿需在特定場合講出來,與聽眾溝通并接受聽眾檢驗,無形中給寫作者增加了難度和壓力。
怎么把準講話稿的脈?如何寫出“合口味”的稿子?把握以下“四個W”。
Why:為什么要寫?
這可以從兩個維度來考慮:第一,領導為什么要講話,即目的是什么?有經(jīng)驗的人就要問,領導為什么開這個會?出發(fā)點是什么?側重點是什么?目的不同,寫法自然不同。若搞不清楚寫作意圖而貿(mào)然下筆,就容易分不清輕重,不知哪些該寫、哪些不該寫。第二,寫這個稿、開這個會有什么背景?工作中也沒有無緣無故要干的事,沒有無緣無故要寫的稿。你要寫的講話稿,一定有它的來龍去脈、特定背景;你若搞不清,就把不準脈。
What:寫的是什么事?
公文都是為解決問題而誕生的,文因事而生,事用文來解。因此,寫好講話稿,必須搞清楚你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該如何來認識問題呢?我的理解是六個方面。
以能力作風建設推進會講話稿為例。第一,能力作風建設的內(nèi)涵是什么?第二,中央對能力作風建設的重要理論、工作部署有哪些?第三,關于能力作風建設有哪些重要觀點、重要指示批示、重要文件?第四,本單位在能力作風建設上存在哪些具體問題、典型事例?第五,本單位在能力作風建設上曾采取哪些措施?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需改進的?第六,本單位領導對能力作風建設有哪些基本思路和方法?
Where:在何種場合用?
到什么山頭唱什么歌,是寫作的基本原則。講話看場合,這是高情商的表現(xiàn)。如果不看情勢亂說一通,只會令人尷尬。
所謂場合,即文字運用的場景。可從三個方面來理解。第一,使用范圍。是內(nèi)部小范圍,還是外部大范圍?第二,現(xiàn)場氣氛。是莊重嚴肅,還是喜慶活潑?第三,輕重緩急。如果事情緊急,內(nèi)容要開門見山、直陳其實,語氣要急迫。
Who:何人講,何人聽?
講話稿本質(zhì)上就是講話,是溝通的一種方式。所以,必須有人講、有人聽,否則溝通就不成立。
誰來講?主要看六點:一看領導職務。正職領導的講話站位、內(nèi)容、語氣同副職領導的講話是有很大區(qū)別的。二看領導學歷。本科畢業(yè)的領導同博士研究生畢業(yè)的領導,在對某些問題的理解上無疑是各有側重的。三看領導專業(yè)。學金融出身的和學工程機械出身的領導,思考問題的方式有差異,他們對文稿的認知或多或少會帶有本專業(yè)的影子。四看領導履歷。長期從事理論研究的領導,更關注寫作的邏輯和分析問題的方法;長期在基層一線工作的領導,更關注問題的破解方法。五看領導性格。不同性格的領導,往往對文字風格的要求是不同的。六看領導喜好。比如,有些領導喜歡引用詩詞歌賦、名言警句,有些領導喜歡通俗易懂的表達,有的喜歡排比對仗,有的甚至有特定的句式結構,不一而足。
講給誰聽?如果聽眾是機關干部,對工作的理解認知一般來說相對較高,講話內(nèi)容就可以寫得專業(yè)些。如果聽眾是上級領導,或者是平級兄弟部門的同志,講話的站位、語氣自然有所不同。總之,高明的講話稿,一定會根據(jù)聽眾的不同來組織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