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澳
(中鐵十九局集團第二工程有限公司,遼寧遼陽 111000)
成昆鐵路永仁—廣通段擴能工程,線路全長92.009 km,旅客列車設計速度160 km/h。本標段起訖里程為DK707+035.85—DK724+854.65,長度為17.819 km,沿線施工中涉及到的主要構造物包含:隧道2 條/17.171 km,橋梁2 座/299.64 m,涵洞2 道/111.56 橫延米,車站1 個。
防水板雙焊縫鋪設法施工工藝流程如圖1 所示。
圖1 防水板施工工藝流程
根據(jù)二次襯砌施工進度合理安排防水板施工時間,通常宜超前1~2 個襯砌段鋪設防水板;所處位置與開挖掌子面保持足夠的距離,且不可受到爆破施工的擾動性影響。鋪設作業(yè)裝置選用專用臺架,先根據(jù)設計圖紙測量放樣,以此為基準,將防水板鋪設到位。為保證防水板的完整性與穩(wěn)定性,盡可能不設置接頭,并以木螺釘或無釘?shù)姆绞綄⒎浪邃佋O至指定位置,施工中留有合適的余量。
施工前落實準備工作,復核中線位置和高程,詳細檢查斷面尺寸并做出判斷,要求襯砌的實測厚度和凈空均達標。凈空檢查采用激光斷面儀,每10 m 檢測一個斷面,準確判斷實際情況。
基面有滲漏水時,用注漿的方法封堵,或是鋪設排水板等設施,將水引導至側溝,直至基面基本不存在滲漏水為止。基面局部有外露錨桿頭、鋼筋頭等材料時,將無用部分切除干凈,最終使基面具有平整性,不存在裂縫、空鼓問題[1]。
(1)在拱頂測放縱向中線,按照從拱部開始逐步向兩側邊墻推進的順序?qū)⒕彌_層鋪設到位,結合基面凹凸情況留合適的富余量。
(2)塑性墊圈、緩沖層均設置在基面上,為保證穩(wěn)定性,用射釘或膨脹螺栓固定,固定點統(tǒng)一按梅花形布置,點位間距根據(jù)各部位而定,邊墻處0.8~1.0 m,拱部0.5~0.8 m。
(3)緩沖層搭接寬度不小于5 cm,通常情況下僅需設置環(huán)向接縫即可,必要時設軸向接縫(長度不足時),并保證緩沖層與基面緊密貼合。
(4)在現(xiàn)場配套作業(yè)臺架,由施工人員在該處鋪設。以隧道拱部為起點,向兩側同步推進,將防水板穩(wěn)定置于指定位置;與熱塑性墊圈連接時,較為合適的是熱熔的處理方法。為使防水板表面與基面緊密貼合,實鋪長度與初支基面弧長的比值控制為10∶8。
(5)防水板在洞外下料,得到合適尺寸的材料后平鋪在地面上,以便根據(jù)施工需求及時拼焊,此方法可將部分工序安排在洞外完成,減少洞內(nèi)焊接工作量,在相對狹窄的隧道內(nèi)部作業(yè)空間中具有可行性。防水板施工時盡可能減少接頭數(shù)量。相鄰兩幅防水板所形成的搭接寬度不小于10 cm。搭接縫以熱熔雙焊縫的形式為宜,單條焊縫的有效焊接寬度達到15 mm 或視實際情況適當增加;由具有資質(zhì)的焊工操作,避免漏焊、虛焊等焊接質(zhì)量缺陷。
(6)環(huán)向鋪設防水板時應注重穩(wěn)定性要求,使下部防水板壓住上部防水板;為滿足施工要求,部分區(qū)域存在縱向搭接和環(huán)向搭接,其銜接部位采用丁字接頭,并額外覆蓋一層防水板材(材質(zhì)不發(fā)生變化),用熱熔焊接法做焊接處理,使其具有穩(wěn)定性。
(7)搭接焊縫質(zhì)量檢查采用充氣法,期間控制好壓力,待實際數(shù)顯值達到0.15 MPa 后不再充氣,穩(wěn)壓2 min,判斷該時間段內(nèi)的壓力狀況,下降幅度在30%以內(nèi)時,則說明焊縫質(zhì)量滿足要求。此外,對于防水板補焊部位,較適宜的是負壓檢查的方法??紤]到鋼筋焊接、混凝土澆筑施工均具有擾動作用的情況,特采取防護措施,以免防水板受損。
(8)預留洞室的防水板鋪設施工時注重對材料尺寸和形狀的控制,先由專員加工,將達標的防水板材置于指定位置,用焊接的方法將其與邊墻防水板連接于一體。預留洞室成形效果較差時,先用混凝土補平,再鋪設防水板。需注意的是,補平部分需與原結構穩(wěn)定結合,因此采用同強度等級的混凝土。
防水板材鋪設裝置采用剛度和強度均良好的簡易臺車,為之配備行走裝置,提高施工的靈活性;除此之外,搭建工作平臺,使其可以根據(jù)需求到達隧道周邊的任何部位。臺車精準就位,中心恰好處于隧道中線上,在此前提下采取穩(wěn)固措施,提高臺車的穩(wěn)定性,使其在作業(yè)時無晃動以及傾斜[2]。
通過簡易臺車的配合,將提前準備的無紡布置于設計要求的位置用射釘固定,使其穩(wěn)定在初期支護結構表面。射釘呈梅花形布置,根據(jù)具體部位調(diào)整布設間距,拱部0.5~0.8 m,邊墻部位適當加寬,即0.8~1.0 m,每環(huán)射釘與防水板邊緣保持約40 cm的間距。
止水帶的應用場所主要集中在襯砌變形縫和施工縫兩處,以合理的方法將其設置到位,發(fā)揮止水的作用。二襯止水帶通常選用中埋式橡膠止水帶,以分段的方法將其放置在擋頭板處,施工工藝流程如圖2 所示。視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接頭形式,較常見的有熱接或冷接方法。
圖2 中埋式止水帶施工工藝流程
(1)嚴格控制止水帶接頭的位置,不宜設在結構轉(zhuǎn)角部位,且非必要時盡可能不設置接頭。
(2)按要求將止水帶埋設至指定位置,使其中間空心圓環(huán)與變形縫的中心線保持重合。對止水帶進行固定以及混凝土灌注施工期間,均要加強對止水帶的防護,在此過程中不可受損或偏位,否則均會影響最終的止水效果。為了保證止水帶所處位置的準確性,可用鋼筋定位,有效減小位置偏差。
(3)止水帶先施工一側混凝土時,采取有效措施用于支撐端頭模板,使其具有嚴密性,以免漏漿。
(4)對于存在隧道斷面變化的區(qū)域,宜抹成圓弧形(半徑50 mm 或視實際情況增加),轉(zhuǎn)角處的陰角也需采取該項處理措施,此時有利于止水帶的施工。而對于轉(zhuǎn)角以及斷面變化部位,在該處施工止水帶時其轉(zhuǎn)角半徑應滿足“不小于200 mm”的要求。
(5)有效保證止水帶的完整性,不可在該處穿孔打洞。對止水帶做固定處理以及灌注混凝土時,均合理操作、加強防護,以免釘子、鋼筋等刺破止水帶;施工過程中注重觀察,若有此類問題,則及時采取修補措施,使止水帶恢復完整。
(6)混凝土澆筑時加大振搗力度,排除聚積在止水帶底部的氣泡,此時可提升止水帶與混凝土的結合穩(wěn)定性,但振搗時需控制作業(yè)設備的位置,不可造成止水帶受損以及偏位。
(7)止水帶施工時,盡可能避免接頭,若因特殊需求而設置接頭,則切實保證接頭的穩(wěn)定性,同時接頭所處位置以距離鋪底面至少300 mm 的邊墻處較為合適。接頭方式根據(jù)止水帶的材質(zhì)以及止水部位而定,其中,橡膠止水帶的常見接頭形式有兩種,即搭接或復合接,粘貼前先詳細清理接頭表面的雜物,形成至少10 cm 的搭接長度,以提升穩(wěn)定性。對止水帶采取固定措施時,加強對止水帶所處位置的控制,避免偏移。
(8)止水帶周邊混凝土的澆搗施工要求較高,應控制振搗作業(yè)的沖擊力,以免在受力過大出現(xiàn)橡膠止水帶受損的情況。但必須保證有足夠的振搗力,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實性,使其與橡膠止水帶緊密結合[3]。
(1)用鋼卷尺檢查止水帶的實際橫向位置,其與設計值的偏差不可超過5 cm;縱向位置的檢查依然用鋼卷尺完成,參照的是沉降縫(作為中心),使止水帶在該處對稱分布,偏離中心不超過3 cm,否則不滿足位置要求。
(2)檢查止水帶與襯砌端頭模板保持正交。可用角尺檢查,若無法實現(xiàn)正交則予以調(diào)整,否則會影響止水帶的有效長度,不利于止水。
(3)檢查止水帶的壓茬方向。上部止水帶靠近圍巖,下部止水帶靠近襯砌。
(4)檢查接頭。要求其抗拉伸強度至少達到母材的80%,若有強度不足的情況,則重新焊接或粘接。此外,接頭表面應保持平整、光潔。
綜上所述,鐵路隧道是鐵路沿線建設中的重點內(nèi)容,其施工質(zhì)量將直接影響行車安全。針對鐵路隧道易發(fā)生滲漏的情況,工程人員有必要加強技術研究,提高防滲漏水平。本文著重對鐵路隧道防水層的施工技術展開探討,體現(xiàn)在防水板施工、土工布施工、止水帶施工三大方面,希望所提的施工技術要點可以作為類似工程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