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怡欣, 吳思慧, 翁書和, 植曉彤
(1.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yī)學院,廣東廣州 510405;2.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廣東廣州 510405)
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ction syndrome,MODS)是重癥醫(yī)學科(ICU)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死亡率高達50%~70%[1],且醫(yī)療費用高。MODS 的發(fā)病機制尚未明確,對于MODS的防治也缺乏有效手段,目前仍然是重癥醫(yī)學領域急需攻克的難題。國內外對MODS發(fā)病機制的研究眾多,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普遍認識到大量炎癥介質的釋放,造成機體免疫調節(jié)紊亂,促炎與抗炎介質失衡加速了MODS的發(fā)生與發(fā)展,而西醫(yī)在治療免疫失衡上尚未有有效的干預手段[2]。有學者[3]研究發(fā)現(xiàn)MODS 的死亡率還在不斷上升,其中感染是MODS的最關鍵因素之一,其他誘因包括創(chuàng)傷、中毒等。當MODS患者處于免疫功能低下狀態(tài)時,繼發(fā)感染風險升高,病情惡化加快,死亡風險也隨之增加。中醫(yī)學對于MODS暫無明確統(tǒng)一的病名,但中醫(yī)藥治療在調節(jié)免疫功能方面具有一定成效,治療的重點在于辨證論治。中醫(yī)關于MODS病機的傳變,認為首先由心肺起病,最后累及肝腎,且隨著病程的不斷發(fā)展,久病致虛,證型多由開始的實證轉變?yōu)楹笃诘奶撟C[3-4]。本研究通過對MODS患者的證型分類,探討中醫(yī)證型與免疫指標變化之間的關系,以期更好地指導臨床辨證用藥?,F(xiàn)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及分組選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間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ICU確診的MODS 患者39 例,根據(jù)中醫(yī)八綱中的虛實辨證,將MODS患者分為實證組25例和虛證組14例;并選取同期入住ICU的非MODS患者25例作為對照組。
1.2 診斷標準
1. 2. 1 西醫(yī)診斷標準 MODS 的診斷標準參照2008 年“MODS 中西醫(yī)結合診治/降低病死率研究”課題組提出的《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診斷標準》[5]。
1.2.2 中醫(yī)辨證分型標準 參照《中醫(yī)診斷學》[6]八綱辨證中虛實辨證標準,根據(jù)發(fā)熱、痰液顏色、腹痛腹脹、二便、舌象、脈象情況,分為實證組、虛證組。實證組:主癥表現(xiàn)為發(fā)熱,腹脹腹痛拒按,煩躁,呼吸急促,痰液黃稠黏滯,大便秘結,小便量少,色黃,舌質蒼老,苔厚膩,脈實有力等實證表現(xiàn)而無明顯虛證表現(xiàn)。虛證組:主癥表現(xiàn)為面色淡白或萎黃,神疲乏力,形寒肢冷,自汗,大便滑脫,小便量多,色淡,舌淡胖嫩,苔薄白或少苔,脈虛沉遲等正氣不足表現(xiàn)而無明顯實證表現(xiàn)。
1.3 納入標準①2018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期間在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ICU 接受治療;②符合上述MODS的診斷標準;③臨床資料和中醫(yī)證型資料完整的患者。
1. 4排除標準①患有惡性腫瘤,臟器慢性衰竭,因白血病、淋巴瘤或其他腫瘤接受放化療,或長期大量服用糖皮質激素,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臟器衰竭的患者;②年齡小于18 歲的患者;③近3個月使用過免疫抑制劑或免疫增強劑治療的患者;④孕期或哺乳期婦女。
1.5 研究方法收集3 組患者的急性生理學及慢性健康狀況評分系統(tǒng)Ⅱ(APACHEⅡ)評分、T淋巴細胞計數(shù)、CD4+T 細胞計數(shù)、CD8+T 細胞計數(shù)、CD4+/CD8+比值及單核細胞人類白細胞抗原DR(mHLA-DR)水平的相關資料,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以評價MODS患者中醫(yī)虛實證與免疫指標變化的關系。
1.6 統(tǒng)計方法采用SPSS 2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和方差齊性的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LSD 檢驗;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或方差不齊的計量資料用中位數(shù)和四分位數(shù)[M(P25,P75)]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秩和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或構成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或Fisher 精確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3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表1結果顯示:納入研究的39 例MODS 患者中,實證組25 例(占64.10%),虛證組14 例(占35.90%)。其中,實證組25 例患者中,男16 例(占64.00%),女9 例(占36.00%);年齡24~85 歲,平均年齡(55.96 ±18.78)歲。虛證組14 例患者中,男8 例(占57.14%),女6例(占42.86%);年齡33~78歲,平均年齡(60.36±18.7)歲。對照組(非MODS組)25例患者中,男14 例(占56.00%),女11 例(占44.00%);年齡22~82 歲,平均年齡(56.04 ±15.17)歲。3 組患者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與對照組比較,實證組和虛證組MODS患者的APACHEⅡ評分均明顯升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實證組與虛證組MODS 患者的APACHEⅡ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虛實證組患者與對照組非MODS患者一般資料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in MODS patients with deficiency syndrome and excess syndrome and in non-MODS control group (±s)
表1 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虛實證組患者與對照組非MODS患者一般資料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in MODS patients with deficiency syndrome and excess syndrome and in non-MODS control group (±s)
①P <0.05,與對照組比較
組別實證組虛證組對照組P值APACHE Ⅱ評分/分24.76±7.20①24.86±8.43①19.32±8.34 0.032合計/例25 14 25性別/[例(%)]男16(64.00)8(57.14)14(56.00)0.832女9(36.00)6(42.86)11(44.00)年齡/歲55.96±18.78 60.36±18.78 56.04±15.17 0.690
2. 2 3組患者的免疫指標水平比較表2 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的非MODS患者比較,實證組和虛證組MODS 患者的T 淋巴細胞數(shù)、CD4+T 細胞計數(shù)、CD8+T細胞計數(shù)及mHLA-DR水平均明顯降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虛證組患者的mHLA-DR水平也明顯低于實證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mHLA-DR 水平由高到低依次為對照組>實證組>虛證組;而實證組和虛證組患者的T淋巴細胞數(shù)、CD4+T細胞計數(shù)、CD8+T細胞計數(shù)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另外,3 組患者的CD4+/CD8+比值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虛實證組患者與對照組非MODS患者的免疫指標水平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immune index levels in MODS patients with deficiency syndrome and excess syndrome and in the non-MODS control group [M(P25,P75)]
2.3 3組患者的免疫指標異常情況比較表3結果顯示:虛證組MODS患者的mHLA-DR異常率明顯高于實證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特點為虛證組以mHLA-DR降低為主;而虛證組和實證組MODS患者的T淋巴細胞數(shù)、CD4+T細胞計數(shù)和CD8+T 細胞計數(shù)異常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3 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虛實證組患者的免疫指標異常情況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abnormal immune indexes in MODS patients with the deficiency syndrome and excess syndrome [例(%)]
3.1 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患者的免疫情況隨著對MODS研究的不斷深入,其整體治療取得不錯的進展,但MODS的病死率仍高達50%~70%,沒有明顯的下降趨勢[1],及時、準確、全面地評估病情嚴重程度至關重要。APACHEⅡ評分廣泛應用于評估患者的危重程度,其分值越高,表示病情越嚴重。本研究中,MODS 患者相較于非MODS患者,APACHEⅡ評分較高,說明患者病情較嚴重,這可能與MODS作為多種危重癥的最終并發(fā)癥,越到疾病終末期,病情越發(fā)嚴重有關。
由于MODS的高死亡率,其發(fā)病機制一直是重癥醫(yī)學領域的研究重點,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免疫調節(jié)紊亂或免疫麻痹是MODS 發(fā)生發(fā)展的關鍵。機體發(fā)生強烈的全身炎癥反應的同時,代償性的抗炎反應也在發(fā)生,促炎與抗炎反應處于動態(tài)平衡之中,兩者失衡時導致MODS 的發(fā)生[7]。MODS早期表現(xiàn)為過度炎癥反應,伴隨大量炎癥介質的釋放,導致器官功能的損傷,出現(xiàn)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急性腎損傷等表現(xiàn),后期反而因為大量抗炎介質的過度釋放,導致機體免疫抑制,引起繼發(fā)感染或感染難以控制[8-9]。機體免疫應答抑制主要表現(xiàn)為免疫細胞數(shù)量的減少及功能低下,包括巨噬細胞失活、抗原遞呈能力下降、淋巴細胞增殖活性下降等,抑制性細胞因子的釋放也是誘發(fā)免疫抑制的重要原因[10]。免疫抑制特性之一是T淋巴細胞的耗竭,T淋巴細胞在所有免疫細胞中產生細胞因子種類最多,是體內參與免疫應答的主要免疫細胞,主要分為CD4+輔助性T淋巴細胞、CD8+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兩種細胞亞群,CD4+T 細胞主要發(fā)揮輔助或誘導免疫反應的作用,而CD8+T 細胞則是起抑制免疫應答的作用。正常情況下,CD4+T 細胞及CD8+T 細胞數(shù)量處于動態(tài)平衡及相互調節(jié)的狀態(tài)[11]。本研究發(fā)現(xiàn),與非MODS患者的對照組比較,MODS患者的T淋巴細胞數(shù)、CD4+T細胞計數(shù)、CD8+T細胞計數(shù)均顯著降低,與文獻報道[12]相一致,說明MODS患者確實存在免疫抑制。而CD4+/CD8+比值雖然相較于非MODS 組有下降趨勢,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D8+T 細胞計數(shù)水平同樣呈下降趨勢,與有關研究結果不一致[13-14],這可能與所選取的研究對象存在差異有關。機體發(fā)生全身炎癥反應時使特異性免疫功能降低,同時淋巴細胞水平也均會降低[15],本研究中可能存在CD8+T 細胞比CD4+T細胞減少更明顯的情況,故導致CD4+/CD8+比值無顯著性差異。
mHLA-DR 是人類HLA 復合體編碼的二類抗原,與抗原提呈細胞質T淋巴細胞免疫構成密切相關,是機體免疫功能狀態(tài)的指標。當嚴重創(chuàng)傷或感染等情況下,大量炎癥介質的釋放使mHLA-DR表達減少,正常免疫應答受到抑制,造成細胞的損傷,導致MODS 的發(fā)生發(fā)展[16]。mHLA-DR 表達與機體免疫功能呈直接負相關性[17],低表達率提示免疫抑制。本研究結果顯示,虛實證MODS 患者mHLA-DR 水平均明顯低于非MODS 患者,這也再次說明MODS患者存在免疫抑制狀態(tài)。
3. 2 MODS虛實證患者中免疫指標的異常情況MODS在中醫(yī)方面并沒有一致的病名,根據(jù)其臨床癥狀及相關病理生理表現(xiàn),提出其與“臟衰”“厥脫”“喘促”“虛勞”等中醫(yī)病名相對應。中醫(yī)個體化治療強調整體觀念及辨證論治,《黃帝內經(jīng)》中八綱辨證為其基本辨證思想,當中的虛實辨證是辨別邪正盛衰的兩個綱領?!端貑枴分^:“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虛實的發(fā)生與外感和內傷有關,邪氣過盛及正氣衰弱決定病情的進展。古人曰:“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虛邪,謂乘人之虛而入而為病者”,可見正氣虧虛在疾病發(fā)展中起著決定性作用。MODS患者不同階段所表現(xiàn)的不同的免疫抑制程度,決定MODS患者的預后。早期表現(xiàn)為過度全身炎癥反應,中醫(yī)認為早期溫熱邪毒侵犯機體,耗傷正氣,久病致虛,正氣不足以抵抗外邪,表現(xiàn)出虛證較實證病情更為嚴重。大量研究也提出,中后期可通過扶正類藥物如參麥注射液、參附注射液等,調動自身抗病能力以抵抗外邪,截斷和扭轉免疫抑制狀態(tài),改善預后[18]。本研究通過用八綱中的虛實辨證方法,從宏觀角度探討MODS患者免疫指標變化在虛實證中的表現(xiàn)情況。結果發(fā)現(xiàn),mHLA-DR在各組間兩兩比較有明顯差異,其特點為虛證組<實證組<非MODS組,說明MODS虛證患者相較于實證患者,免疫抑制表現(xiàn)更明顯,預后更差,表明mHLA-DR的異??勺鳛樘搶嵶C型變化的參考指標,其表達率越低,虛證的可能性越大。
綜上所述,MODS患者免疫功能監(jiān)測對于虛實證型的判定具有一定的作用,可為MODS的中醫(yī)辨證提供客觀化指標;本研究結果提示,通過觀察mHLA-DR水平的變化或許可以及時了解疾病的虛實轉化,從而為及早調整中醫(yī)治療方案提供客觀參考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