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蓉蓉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線上教學可以有效地通過師生間互動避免學生心理問題等。但是,線下同伴的共同學習優(yōu)勢以及互動的情感交流等也是線上教學所缺失的部分。如何盡量做到發(fā)揮二者的優(yōu)勢,將課堂做到更為人本化,我相信是每一位教師的首要考慮點。
一、關注協(xié)同教學的“人”
由于教學進度的統(tǒng)一,很多教師都采用了同一個網(wǎng)址或者APP直播的方法開展線上教學。但是由于家庭監(jiān)管或者學生自身的某些因素讓學生不能及時參加直播課堂,這對于以師生互動實踐為主要過程的音樂課堂來說,不能不說是一件憾事?;谶@一點,同伴的協(xié)作在學習上與心理上都有了一定的必要。某校采用了統(tǒng)一直播與小組音樂會的方式解決了這一問題。學生根據(jù)社區(qū)的地點成立了多個學習小組。在某一個家庭或社區(qū)中一起觀看面向班級的直播,在指導音樂會中教師會進入到各個小組的直播中進行指導,學生以視頻的方式將音樂會內容發(fā)放到班級學習群中,鼓勵學生的合作、創(chuàng)意。這樣的協(xié)同教學,不僅體現(xiàn)了共同學習的教學資源一致,更是有效提高了線上教學參與度、有效度。
二、把握線上教學的“度”
由于線上教學無法第一時間通過互動了解學生的心理動向,需要行之有度。線上教學需要把握的度分別為時間的“長度”與內容的“精度”,以及互動的“溫度”。
1.把握線上教學的“長度”
小學生正處于成長期,線上教學豐富的靜、動態(tài)音樂資源讓學生初次接觸的時候充滿了好奇。但長時間面對電子設備,過于長篇的教學內容會讓學生產(chǎn)生課堂倦怠感從而學習興趣銳減。基于以上兩點考慮,教師在設計課程的時候就必須要考慮時長,不能一味地以時間來衡量課堂教學的效能。
2.把握教學內容的“精度”
與線下教學的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一樣,線上教學更加需要在短時間的教學中達成教學目標。筆者通過多次參與線上教學課發(fā)現(xiàn),教師將更多精力放在了多樣的教學資源中,教學安排方面出現(xiàn)了教學目標過于宏觀多樣,教學重點不突出的狀況,學生只是被動吸收知識,全程沒有互動。雖然資源的運用很多,但是卻呈現(xiàn)出了“滿篇星星,沒有月亮”的狀態(tài)。這樣一來,學習效果大打折扣。如果說,線下教學應避免“一言堂”的情況,那么線上教學除了避免“一言堂”以外,更要避免只關注教學內容的豐富而忽視教學重點,或者只關注教學知識的輸出而不關注學生是否消化該教學內容的兩個極端現(xiàn)象,要避免失去教學內容的精準度與精彩程度。
3.把握教學互動的“溫度”
教學是一門互動的藝術,而藝術課堂更應該著眼于學生的表現(xiàn)力、創(chuàng)造力的激發(fā)與培育。師生的有效互動,除了給學生樹立了正向的審美引導以外,對于情感的關注更是尤為重要。藝術表現(xiàn)與學生的創(chuàng)意實踐是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線下教學由于交流的便捷,師生感情能迅速升溫,教師對學生的藝術表現(xiàn)意向、創(chuàng)意效果等都能直接捕捉,這是線上教學所不能企及的?;诖?,線上教學在除了課堂的語言互動外,在學生展示藝術表現(xiàn)及創(chuàng)意實踐的反饋中需要做到“有接收,有反饋,有鼓勵,有點評”這幾點,這是解決線上課堂學生無法及時得到更多藝術表現(xiàn)機會的難題的有效路徑。
三、做好線下教學的“接”
線下教學需要做到與線上教學在時間、空間上有效銜接。線上教學畢竟是疫情反復時期的一個選擇。時間上,教師在疫情結束時針對疫情期間的線上課例應有及時的復習與鞏固。這樣做的目的除了彌補個別學生因為家庭客觀原因無法按時按質參與線上學習的情況之外,也有助于學生平穩(wěn)渡過線上線下教學的空間適應期。
從學生的課堂參與方面看,線上教學中提交的反饋演練可以及時運用在線下課堂中,為線下課堂的以點帶面起到了正面示范的作用,增強學生的自我成就感。這樣的運用不僅表現(xiàn)在個別學生的反饋演練上。比如,有些小組在家庭或者社區(qū)中的演示,可以成功搬到線下課堂的展示中,甚至可以讓更多學生參與展示,做到線下課堂在空間、人數(shù)上的優(yōu)勢互補。
從教師的角色看,線上教學中教師原本只是作為一個線上旁述的角色,遷移到線下教學中更多的是一個組織者的角色,這對學生來說更親切、更直觀。原本以語言為主的教學互動,在線下更增添了肢體語言、表情等溝通類別,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也有了更多的空間,師生關系與生生關系也會因為空間的改變而變得更為融洽。
三、結語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在音樂課堂教學中開展協(xié)同教學,需要從兒童視角出發(fā),面對學生的差異,給出相應的教學策略,做到“教、學、評”統(tǒng)一。線上教學在以興趣愛好為動力,突出學科特點,關注學科融合等方面有著海量資源的優(yōu)勢。但是也必須直面其互動情感不足,學生學習狀態(tài)無法在課堂過程中及時得到關注等局限。學生可以通過更多的“評價”來得到鼓勵與認可,以彌補師生互動的不足。線上線下的協(xié)同教學也是教學方式的一場變革,如果說線上的音樂課堂將教學內容以放大鏡的視角觀測,那么線下的音樂課堂可以更為直觀地捕捉學生的情感,建立師生動態(tài)參與的關系。以人為本,取二者之所長,補二者之所短,唯有這樣,才能達到教學的目標,進而優(yōu)化教學,做到讓學生“樂學”“善學”。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