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剛
翻開一本關(guān)于教育的圖書,我看到了這樣一句話:學校是學生犯錯誤的地方。這句話引發(fā)了我的深思。對于這句話,我是贊同的。我還想加上一句:學校永遠會給學生改正錯誤的機會。
可是,未來的某一天,學生長大了,走出了校門,還會這樣嗎?
我要說:學校就是學生犯錯誤的地方,學校永遠給學生改正錯誤的機會。但是,社會不會。既然這樣,我們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該走向何方?
一句話,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我們都要引導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用實際行動改正自己的錯誤。怎樣引導學生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呢?
那天晚上,一位學生家長給我打來電話:“王老師,孩子說把同學襯衫扯了,他不是故意的……”原來,家長是為孩子白天扯壞同學的襯衫進行“辯護”。
我告訴家長:“正是因為他不是故意扯壞同學的襯衫,所以買一件全棉面料的給人家就可以了;倘若是故意的,那還要受到相應的批評……”
家長聽了,即刻告訴我:“我讓孩子用他的零花錢給同學買一件全棉襯衫……”
未等家長說完,我就感受到家長的做法是值得提倡的。如果用家長的錢來買襯衫,那實質(zhì)是讓家長對孩子的錯誤負責。而讓孩子用自己的零花錢買襯衫,這才是真正地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無獨有偶。后來,班里又發(fā)生了一件事情。兩個男孩子在爭吵,一個孩子打了另一個孩子一個耳光,去衛(wèi)生室處理,校醫(yī)說有點腫。被打的孩子和他的家長都表示沒關(guān)系,不用去醫(yī)院看醫(yī)生了。回家冷敷一下,就會慢慢消腫。
轉(zhuǎn)天,我再次找到打人的孩子。讓他反省自己在這件事中做得不對的地方,他主動提出要向同學道歉。最后,我也像那位家長一樣,引導他要將改正錯誤落到實處——用自己的零花錢為同學選擇一份小禮物,表達自己的歉意。當然,小禮物也就是修正帶、鉛筆盒……主要的目的在于讓學生為自己的過失向伙伴表達歉意。只有孩子親歷了“負責”的行為,不光是口頭道歉,還要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致歉,那么孩子改正自己的錯誤才會成為可能。
親愛的家長,當孩子出現(xiàn)了哪些行為,必須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呢?一是孩子出現(xiàn)了利己主義,二是孩子出現(xiàn)了冷漠的態(tài)度,家長必須要引導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引導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是教育的智慧。每一位家長都想把自己的孩子培養(yǎng)成有責任意識的孩子,那教育的起點在哪里?當然是從引導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開始。今天,孩子為自己負責;明天,孩子才會為他人負責,為集體負責,為家庭負責,為社會負責。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睙o論是教師還是家長,要把“負責”二字鄭重地寫在孩子的心尖。
(宋行軍)E8CE4F7B-7D57-4E7E-9BA5-89ADBB96B1A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