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克毅
媽媽走了,但她留下一個針線匾。
這個針線匾是柳條編的,圓圓的直徑約五十厘米,用桐油刷過后變得黃澄澄、光亮亮的,捧在手上硬邦邦的,里面放著針頭線腦、剪刀、尺子、頂針、老花鏡和一卷卷布條。
這是媽媽的心愛之物,是出嫁時外婆送的,幾十年來一直陪伴在媽媽身邊,度過一生。
媽媽的針線活在村里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十二歲開始就跟著外婆學(xué)補衣服,到了十六歲,學(xué)會了做新衣、做鞋子,做出來的針線活,沒有一個不佩服。
那時,一件衣服要給幾個孩子穿,“新老大,舊老二,縫縫補補是老三”。衣服不穿五六年是不會扔的。不會做針線活的婦女被稱為“懶針惰線”的女人,被人瞧不起,如果衣服穿壞了隨意補補不僅難看,也不耐穿,勉強(qiáng)穿也不成樣子。媽媽和父親結(jié)婚后,家里經(jīng)濟(jì)條件不好,孩子又多,過日子要精打細(xì)算,衣服要穿更長時間,發(fā)現(xiàn)衣服破了需要立刻脫掉,因為繼續(xù)穿豁口會越來越大。晚上在油燈下,媽媽拿出針線匾,打開布卷,挑上合適的布,照著破口的大小,剪上一塊布反復(fù)比畫著,把布頭的四邊向內(nèi)折好,一針一線地縫起來。她補的補丁,方方正正、平平整整,針腳勻稱,猛一看根本看不出是補丁,我們穿出去沒有不夸獎的,細(xì)心的婦女發(fā)現(xiàn),總會招呼我們停下欣賞一會兒,不由得發(fā)出“這個針線活做得真好”的贊嘆。
媽媽不僅會補衣服,還會做新衣,她常說讓裁縫做兩件衣服的工錢可以再做一件新衣,因此,小時候穿的衣服都是她親手縫的。她做的新衣,長短合適、不肥不瘦、特別合身,和裁縫做的差不多。哥哥要外出工作,從小到大還沒有離開過家,去千里之遙的外地,做母親的實在舍不得,但孩子的前途不能耽擱,她暗暗流淚多次,為了孩子的體面得給其做一套新衣,于是扯上布在燈下縫新衣,我們一覺醒來,只見媽媽還坐在那里,一針一針地縫著,不時地從針線匾里拿出尺子比畫著,用剪刀修理著,十分認(rèn)真。傷心的淚水掛在兩腮,哥哥見了也禁不住流淚,走下床來不禁念起古老的詩歌:“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媽媽趕緊擦掉眼淚,抬起頭笑著說:“孩子在家千日好,出門處處難,媽不在身邊,要多多注意身體不要受寒涼?!薄皨專懒耍乙呀?jīng)不是孩子了,會做到的,您該休息了!”哥哥走的那天早上,媽媽拿出新衣給他換上,不大不小正合身,他高興極了。
衣服穿時間久了布就會爛掉,媽媽舍不得扔掉,把它撕成一塊一塊的,打好糨糊一層一層地貼在門板上,放在太陽下曬。待曬干了,就變成了一塊硬硬的“轂子”,這是做鞋底最好的材料。
只要有空媽媽就在納鞋底,全家老小七八口人,做鞋子的任務(wù)自然落在她的頭上,她納的鞋底針腳整齊密密麻麻,無論橫、豎、斜都能連成一條直線,硬邦邦的,難怪皮匠師傅夸獎:“方圓幾十里找不出第二個有這么好針線的婦女!”穿著媽媽做的鞋,走路穩(wěn)當(dāng),跑起來比一般孩子快,因為鞋子舒服、合腳、耐穿,我們一直穿到長大成人。
媽媽不僅針線好,繡花也是她的特長。那時奶奶經(jīng)??洫劊骸拔壹蚁眿D繡的花就和她本人一樣漂亮?!蔽以?jīng)看到過年輕時媽媽給爸爸繡的手絹,潔白的蠶絲布面上,盛開著一朵牡丹,紅紅的花瓣,金色的花蕊,綠色的葉子如同一朵真花,似乎聞到香味,兩只蝴蝶翩翩起舞,好似永遠(yuǎn)相隨相伴的情侶。五彩繽紛的畫面,體現(xiàn)了繡花人的手藝爐火純青。
孩提時代穿的鞋頭上,都有媽媽的繡花,男孩兒是幾根寬寬的青草葉,女孩兒是兩朵小花,畫面簡潔流暢,叫人看了就很舒心。
等我們長大成人有了孩子,媽媽已進(jìn)入耄耋之年,可是老人家沒有忘掉她繡花的本行,沒事便捧出針線匾,戴上老花鏡在太陽下,為孫子們描花繡朵,盡管孩子們不感興趣,可是老人十分執(zhí)著,繡好一幅,嘴里念叨著:“這是大孫子的,這是二孫子的,這是孫女的……”
時光流逝,又過去了幾十年,媽媽早已離開人世,我也進(jìn)入古稀之年,但是針線匾依然保存著,這個古董與現(xiàn)代用具確實不相配,但是我舍不得扔掉,看到它就會想起媽媽,老人的音容笑貌就會出現(xiàn)在眼前,我要永遠(yuǎn)保存它。
愿媽媽在天堂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