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繼紅
在二十世紀(jì)七八十年代的中原,“小滿”是重要集會,十分熱鬧。正值農(nóng)閑時節(jié),天氣不冷不熱,簡直比過年還喜慶。瞧閨女、探爹娘、溝通信息、聯(lián)絡(luò)感情,也是提親、相親的好時機(jī)。那時候人情熱絡(luò),不出五服的宗親都要走動,不然就是“斷親”,那可是件很嚴(yán)重的事。
集會附近的人家需一早準(zhǔn)備起來,打量著今年誰會來,大概要談?wù)撔┦裁匆o事。閨女會帶外孫來,為外孫納的虎頭鞋、縫的夾襖就要拿出來預(yù)備著。女婿可是嬌客,得準(zhǔn)備好煙和好酒。吃的自然是最豐盛的,殺雞、割肉、包餃子、炸藕夾兒……地頭兒瓜果蔬菜是現(xiàn)成的,到時候去摘便好。
一大清早,孩子們便迫不及待地穿上新衣裳等著出發(fā)了。今兒可是族中一起串親戚的日子,多則十余口兒,少則七八口兒。交通工具一般是馬車,實際上多是套驢子,驢子比馬溫順,個頭兒也小,適合拉人。牲口套好了轅,車筒子里鋪上干凈被褥。年邁的奶奶先坐進(jìn)去,腳穿白布襪,身著新做的藍(lán)布衫,懷里摟著年幼的孫兒。女人們挎著禮物籃子坐在車沿上,中年男子斜靠在前頭橫幫上趕車。甩空一聲鞭響,毛驢子得了令便順著大道啟程了,脖子底下的鈴鐺一路響個不停。油綠的麥田紛紛往后退去,間隔著黃燦燦的油菜花田,路邊泡桐樹上開滿了一蓬蓬紫喇叭花,楊樹葉子“沙沙”作響,蝴蝶、蜜蜂飛來飛去忙個不停。日頭升高了,來來往往的馬車、自行車漸漸多起來,車把式碰到熟人便吁住牲口,遞上煙,寒暄幾句:“咋,看閨女???”
“是啊。你這是去廟后他姑家小滿會?今年墑情不賴呀。”
“不賴,麥都抽穗包漿啦,過兩天該打藥啦?!?/p>
正說著,一輛小型拖拉機(jī)經(jīng)過,車斗里、車幫上滿坐著人,歡聲笑語灑下一路,抬頭望時,車子已“突突突”跑出老遠(yuǎn)了。
到了主家,當(dāng)家的和小孩子們早在門前等著了,喊著笑著往家里引。很快,主婦們捧上滿桌子水果、菜肴,一張桌子不夠,就在屋里院里排開幾圍。男人們抽煙、“猜枚”,天南海北地聊,滿臉通紅。女人們一邊家長里短地聊天兒,一邊照看孩子吃飯。桌子底下的貓兒、狗兒難得開葷,快活地鉆來鉆去。院子里的樹上花兒剛落,丁點兒大的小果子一嘟嚕一串兒掛滿了枝頭。
吃了飯,歇個晌兒,就到趕集的時間了。大街上擺滿了東西,挑擔(dān)的、支攤的,都是十里八鄉(xiāng)趕來的。中間的人群摩肩接踵,有問價的,有揀貨的,也有急匆匆擠過人群尋孩子的,找著后少不了一頓嗔罵。成衣、布匹、鞋帽、各式農(nóng)具,還有婦女們用的針頭線腦、花花粉粉樣樣齊全。當(dāng)然各種吃食是斷少不了的,水煎包、油條、炸醬面、粉皮、胡辣湯……牲口市場一般排在邊角上,馬、牛、羊自覺分區(qū)。牲口們管自吃著草料拉著糞便,旁若無人。內(nèi)行的中人稱作行戶,一邊撩著馬唇看年齒,一邊神色莊重若有所思。聽說行戶和買賣雙方習(xí)慣在衣襟子底下手談價碼,“說”好了數(shù)兒后,大家心照不宣也不用多言,給錢牽牲口就是。
大點兒的集市還有表演。吐火、蹬缸、踩高蹺等,氣功最玄乎,躺釘板、壓大石、腦袋碎磚竟然毫發(fā)無傷。小孩子們最喜歡看耍猴兒,圍得里三層外三層。小猴子穿著滑稽的衣服,在老板的示意下做著各種動作:敲鑼、作揖、跳舞、吵架……引得陣陣哄然大笑。這些表演家平時也不見他們,聽口音像是外鄉(xiāng)人,他們像春天的風(fēng)一樣,到了季節(jié)自然就出現(xiàn)了,真是令人嘆服。唱大戲是人們最喜歡看的,有豫劇和越調(diào),《諸葛亮吊孝》《十五貫》《穆桂英掛帥》……花旦、青衣們紅紅白白地扮上,戲臺頂棚上大夜燈照起來鮮亮奪目。她們“咿咿呀呀”地唱著,時光也跟著變慢了??磻蛉说男乃茧S著角色不知飛到哪里去了。
吃完晚飯后,太陽就偏西了,主客話別。馬車套起來了,裝滿回禮的籃子掛在車襻兒上。車輪滾滾,漸行漸遠(yuǎn),早上的興奮期待變成了滿足、疲累和分別帶來的不易察覺的落寞。夕陽在人們的臉上、身上,田野上鍍上了溫和的金色……
兒時的故鄉(xiāng),多么難忘。一晃四十多年過去了,那時的情,那時的景,那時的人兒,該去哪兒找呢?想著想著,眼圈兒便濕潤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