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光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隨意采擷幾句吟秋詩,使人不禁秋思綿綿?!扒锷珶o遠近,出門盡寒山”,秋日又是登高的好時節(jié)。
數(shù)年前的國慶假期,與家人一起到武安“小武當”山攀登。上午九點左右,山上仍然云霧繚繞,清嵐氤氳,綠崖飛瀑,秋葉流丹,瞬間就喜歡上了這太行“小武當”。地產商王石在攀登世界七大峰之后,立志攀登綠色環(huán)保之峰,像他一樣通過登山得到積極體驗的能有幾人呢?以我為例,拋開拜訪四大名山不說,就說訪太行,方知對太行山的了解太過貧瘠。
太行山,北起北京西山,南到河南北部的黃河北岸,最高峰小五臺高兩千八百八十二米,北高南低,平均海拔一千二百米。巖體多樣,自然植被多變,是第二階梯到第三階梯的分界線,太行以西為黃土高原,以東為華北平原,東南來的暖濕氣流滋養(yǎng)著這片溫暖濕潤的土地。東晉郭緣生《述征記》載:“太行山首始于河內,北至幽州,凡有八陘,是山凡中斷皆曰陘?!备咴暮恿鳑_出太行,河流清澈,峽谷幽深,形成了歷史上著名的“太行八陘”。2005年,《中國國家地理》與全國三十四家媒體一起評出中國最美十大峽谷,太行大峽谷位列第三。獲獎理由是,該峽谷不是某一段,而是在以拒馬河、滹沱河、漳河、沁河以及太行八陘為脈絡,構成了一個南北長六百公里、東西寬二百五十公里的峽谷系。
也曾異想天開,要用腳來丈量太行,現(xiàn)在看來,太行氣勢恢宏、博大精深,利用車輛跨越太行,實現(xiàn)對山的技術性征服,從而遍觀美景都是一種不可達到的奢望,何談用腳來丈量?退而求其次,對太行的認識范圍又縮小了許多,關注一下身邊的太行,不是也很好嗎?因此,我有時抽空上山,領略河山壯美、呼吸新鮮空氣、追求心靈寧靜。上滏口,登鼓山,滏口陘是“太行八陘”的第四陘,是溝通安陽、邯鄲與山西的孔道。古人云:“由此陘東出磁、邢,可以援趙、魏?!变婵谀媳眱蓚?,因為山體頗似金錠,因此俗稱元寶山。近年遍植松柏,綠草如茵,小氣候逐漸改善。登山懷古,史書尋找印記,現(xiàn)實難免凄涼,遙想當年,西晉石勒“嘗傭于武安、臨水,為游軍所囚,會有群鹿旁過,軍人競逐之,勒乃獲免”。三曹七子游獵于山間,曹魏時期任尚書郎的劉邵在《趙都賦》說:“結云閣于南宇,立叢臺于少陽。及至暮秋涉冬,朔風烈寒,猛豹鷙攫,鷹隼奮翰。國乃講武,狩于清源?!比郝瑰已病⒁氨颓?,可見景色迷人。
往事越千年,多少不應該忘卻的東西已經(jīng)遺忘殆盡。所以勸君登高,登高容易賦懷,登高可以開闊人的胸襟。陳子昂不登高,寫不出寓意深遠、蒼勁有力的“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孔子不登高,無以小天下。太行不只是呈現(xiàn)美景,也見證了歷史。“叢臺下,渭橋邊,豪華瞥眼二千年。”無論是令人肅然起敬的紫山趙奢墓、發(fā)人幽思的趙簡子臺,還是壁立千仞的媧皇宮、香火繚繞河朔的第一古剎常樂寺,邯鄲的歷史事件像驪珠一樣散落在太行,等待著人們小心拾起,輕輕拂拭,細細把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