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張文進,甘肅省鎮(zhèn)原人,中國散文學(xué)會會員、甘肅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青年文學(xué)家作家理事會慶陽分會主席,有作品發(fā)表在《青年文學(xué)家》《散文百家》《散文選刊》《中國鄉(xiāng)村》《人民日報》等報刊,出版?zhèn)€人散文作品集《鳥鳴故鄉(xiāng)》。
夏日初至,四野的蟬偷偷地鉆出地面,爬上樹干,蛻變生翅,飛上高枝一展歌喉。它并非貪戀高枝,只是為了躲避災(zāi)禍;它高歌并非炫耀,而是在頌歌偉大的中華大地繁榮富強,贊頌著人民生活美好向往的未來。仲夏來臨,蟬聲穿透濃濃的綠蔭,飄過小河兩岸,落在田間地頭,落在農(nóng)家小院。有的蟬特別勇敢,不懼頑皮的孩子們的捉弄,竟在葡萄架上肆無忌憚地歌唱。
當(dāng)進入了秋高氣爽的季節(jié),院子里的蟬越來越多,鳴個不停,鳴叫的不只是一個,而是無數(shù)個的集體大合唱,一陣接一陣,這蟬好像是約好的一樣,一夜之間就轟動了鄉(xiāng)村平原和山川,逍遙肆意地歡唱著,享受著這屬于它們的季節(jié)。在這個季節(jié),當(dāng)人們走到了大平原道路兩旁或者樹林里,隨時可以聽到蟬的鳴叫聲,這聲音高亢洪亮,一聲賽過一聲,一浪高過一浪,像是歡唱,又像是宣泄……
這聲音,多像一個從沒練聲的“直嗓子”,不講節(jié)拍,不用氣息,不管腹式呼吸或者鼻腔收音,不論美聲通俗,也不論收音的圓亮、沉穩(wěn),更不講張弛有度,聲情并茂……就那么一股勁兒地往上“沖”。循聲探尋,才看見門前高大的槐樹上,有幾只蟬正一聲接著一聲地“演唱”,借著路燈的光亮,隱約看見有兩三個黑色的小點正振翅鼓翼,像是幽靈扇動起忽閃忽閃的暗光,拿來手電筒把光掃過去,光讓蟬鳴的聲音大增,好像一下子高到了“八度”,再走近一看,有數(shù)不清的蟬正倚在樹干上,拼盡全力爭鳴,那聲音仿佛“十面埋伏”,又猶如聲臨“四面楚歌”,戈矛相撞,悲愴而凄然。但你用另一種心態(tài)去聆聽,卻正如秋蟲啁啾,疾風(fēng)驟雨,酣暢淋漓,似帶著人文關(guān)懷,心靈慰藉……
炎炎夏日的夜晚,廣場舞的旋律聲,嘁嘁喳喳的歌唱聲,隨著夜的深沉,漸漸趨于平靜,唯有蟬放肆地唱著這季節(jié)的主旋律。蟬的鳴聲,把時光帶到了秋天的季節(jié)。暑去涼來,意味著秋天的開始,到了立秋,樹木上的葉子逐漸收黃,逐漸落葉,因此有了“落葉知秋”之說,這樣看來,秋給人以安恬、靜美,甚至落寞的感覺,而聲聲蟬鳴,似乎或多或少掩飾了這一“窘境”。
蟬鳴聲聲,是咱老百姓收獲的日子,到了秋伏,走進山川平原,是一片金燦燦的萬壽菊,農(nóng)民爭相采菊,紅的花,黃的花,給咱老百姓帶來的是金錢;農(nóng)家院落里的向日葵,花敗花落,莊戶人家玉米棒子在田間里露出了微微的笑容。“滿身盡帶黃金甲”,沉甸而謙卑,豐收的喜悅照在了地面上。聲聲蟬鳴,是溫婉的秋天里跳動著的音符。漫步萬山紅遍的靜謐的公路兩旁,極目層林盡染,去讀懂那一泓秋韻,去讀懂秋的淡意,秋的絢麗,秋的恬靜……
“秋風(fēng)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描繪一幅絕美秋色圖,你看那草木零落,白露為霜,候鳥南飛……時光深處,秋意濃濃,如水波般湛藍的天空下,秋風(fēng)起時那些芬芳的記憶,如枯蝶般紛飛踴躍,荒蕪的紅光阡陌一望無際的落葉紛飛,獨留一地蒼涼。秋月正好,舉杯邀月,對著蕭瑟的秋意,穿過記憶,聆聽當(dāng)時的秋聲,煙雨山川,這里正是秋色正濃,溫暖著一份溫暖的記憶—你聽那聲聲蟬鳴,分明是為秋的思緒抹上了一層“喧囂的記憶”。
秋天對我來說,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感知;秋天對我來說,是一個“自古逢秋悲寂寥”的人生感慨;秋天對我來說,是那“今朝蟬忽鳴,遷客若為情”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