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在中國文化中一直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為何中國人對紅色如此偏愛?紅色又為何被稱為“中國紅”?本期察顏觀色,與你共赴“紅”的傳奇——
紅,滿目的紅,綻放在古老的土地上,激揚在革命的吶喊中。那濃郁的紅,是太陽,是火焰,是熱血,是永恒與不朽,是信仰與力量。
從秦漢到現(xiàn)代,橫跨數(shù)千年的歷史長河,紅色在我國文化中一直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為何我們對紅色如此偏愛?紅色又為何被稱為“中國紅”?本期察顏觀色,與你共赴“紅”的傳奇。
兩千多年前的漢朝,一場葬禮即將舉行。逝者出身高貴,數(shù)人抬著巨大的棺槨,護送他走完人世間的最后一程。棺槨中,逝者安詳?shù)靥芍?,仿佛只是睡著一般。他身上穿的,既是一件長衣,也是一幅精美的帛畫,其描摹之細致,色彩之鮮艷,讓人嘆為觀止。
這便是1972年于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升天圖》。但見帛畫中,天上、人間、地下融為一體,神、人、獸同時出現(xiàn),奇譎瑰麗,蔚為大觀。
帛畫:中國古代畫種。帛是一種白色的絲織品,在其上用筆墨和色彩描繪人物、走獸、飛鳥及神靈、異獸等形象的圖畫被稱為帛畫。
紅色中蘊含著無限力量,是以為尊!
漢代人從對太陽、火、血液的崇拜中將“紅”提取出來,又將它應(yīng)用到方方面面。這幅帛畫中,紅色的運用相當嫻熟,最為突出的當屬右上角的那輪紅日——血紅的太陽中,有一只烏鴉站立其中。這是因為在當時,烏鴉的意象與太陽和火相關(guān)聯(lián)。
這鮮血一般的紅,與子夜一般的黑一起,既對立,又和諧,生出了一種莫名的神秘感。
[西漢] 《升天圖》
小知識:你知道中國傳統(tǒng)的紅色有幾種嗎?
時間來到公元1368年。這一年,出身平民的布衣天子——朱元璋定都南京,建立了明朝。這位殺伐果決的開國帝王,一生都與紅有緣。在他看來,朱姓在五行中屬火,火即代表著紅。他早年集結(jié)的義軍,又被稱為“紅巾軍”。紅色,是不是可以算作朱元璋的幸運色?
出于對紅色的喜愛,明朝的軍事、文化、器物,都與紅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明朝的軍服以紅色為主;明朝流行的瓷器制作工藝叫作“釉里紅”;最值得一提的是,歷代皇帝的龍袍都是黃色的,唯獨明朝的龍袍是紅色。明朝人真是對紅色鐘愛有加呀!
我們是錦衣衛(wèi),我們的制服叫作“飛魚服”,怎么樣,帥氣吧?
明朝萬歷皇帝身著紅色龍袍的畫像
我是朱元璋的姐姐——朱佛女,這是我的婚服哦。
在五行中,朱姓屬火,火代表紅。
在古代,締約結(jié)盟時,立誓者要在嘴上涂抹牲畜的血。這是因為在古人眼中,紅色的血液象征著生命,而誓言是要用生命去維護的,這便是“歃血為盟”一詞的由來。
后來,紅色從血液中抽象出來,賦予了某些物品“權(quán)威”“信譽”,比如古代皇帝的“朱批”,現(xiàn)代的紅色公章等。赤膽忠心、赤實、赤誠等詞語,都體現(xiàn)了紅色對盟約的象征意義。
1917年11月,凜冬將至,硝煙四起的俄國圣彼得堡冬宮外,列寧與紅軍戰(zhàn)士一同仰望著夜空。
十月革命勝利了!
腐朽的王朝轟然落幕,人類的新紀元已然開啟。
這用鮮血鑄就的紅色豐碑,為各國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俄國的十月革命,又被稱為“紅色十月”。其實,從巴黎公社開始,紅色就成了無產(chǎn)階級革命的象征。這奪目的紅,穿過貝加爾湖,翻越高加索山,在遙遠的中國掀起了紅色的革命浪潮。
2022年,是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建團100周年。
這百年征途,疾風(fēng)攜雨,但青年先鋒一路高歌,前赴后繼,接續(xù)奮斗。因為他們心中有堅定的紅色信念,身體里流淌著滾燙的紅色熱血,耳畔有高昂的紅色號角,前方有招展的紅色旗幟!
一百年風(fēng)雨兼程,九萬里風(fēng)鵬正舉。這紅色,成了映在我們眼中、烙在我們心中的信仰之色——中國紅!
1919年5月4日,北平安靜的街道上,漸漸響起了整齊劃一的口號聲。一群學(xué)生齊步走來,他們拉著橫幅,拿著旗子,口號與控訴響徹天際,愛國之情排山倒海。
原來所謂的“公理戰(zhàn)勝強權(quán)”不過是個美麗的童話,北洋政府在巴黎和會上的懦弱表現(xiàn),激起了民眾心中的怒焰,最終點燃了“五四運動”。這場愛國運動,是中國人民徹底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它標志著中國青年群體首次登上社會歷史舞臺。
1922年5月,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這代表著中國青年團組織誕生了!
“五四運動”珍貴照片
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團旗
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團徽
外爭主權(quán),內(nèi)除國賊。誓死力爭,還我青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