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和 宏偉 米良 明麗
前不久,中央文明辦與中國志愿服務聯合會正式宣布把全國志愿服務培訓基地放在吉林外國語大學;與此同時,吉林省志愿服務管理學院也在該校成立,全國志愿服務培訓班正式開班。之所以選址吉林外國語大學,是因為該校長期以來對學雷鋒志愿服務給予了高度重視與大力支持,并進行了一系列探索與實踐。
該校在全國高校中率先通過開展專業(yè)化的志愿服務,優(yōu)化實踐育人體系,圍繞學科專業(yè)推出了一批有影響、專業(yè)化、常態(tài)化的志愿服務品牌,借助“體驗式”“仿真式”“探究式”教學實踐,提升了學生的專業(yè)素質、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和人文素養(yǎng),實現了志愿服務與實踐育人的無縫對接,得到了社會的廣泛好評和師生的普遍認同。
踐行“一個理念”,大力弘揚公益精神
學校始終踐行公益性辦學理念,建校之初就把公益性辦學理念寫入學校章程。2006年,學校創(chuàng)始人秦和通過司法公證,將學校全部資產捐獻給了社會。她的公益思想和奉獻精神一直深深地感染和影響著全校師生。近年來,學校以培養(yǎng)“六有大學生”為目標,不斷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堅持課堂教育與社會歷練相結合,搭建人才培養(yǎng)的“立交橋”和“直通車”,探索UGS (大學、政府和社會)開放性的培養(yǎng)新模式,開辟實踐育人新途徑,志愿服務理論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學校獲批國家級科研項目9項、省級重點項目3項,入選教育部“春雨工程——全國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務行動計劃”,收錄知網重點期刊論文10余篇。
夯實“兩個基礎”,確保志愿服務落地生根
一是將志愿服務納入學分管理。學校堅持志愿服務與人才培養(yǎng)相結合,優(yōu)化實踐教學新體系,專門制定了志愿服務實踐學分管理辦法,明確規(guī)定每位學生參加不少于120小時的志愿服務活動,用120小時的志愿服務時長兌換2個實踐學分;本科學生需獲得2個實踐學分方可通過畢業(yè)審查,獲得學位證書。這一措施保證了全校學生100%都是志愿者。二是積極培育志愿服務項目。學校堅持“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相結合,實現人才培養(yǎng)的多維并舉,重點打造了“四葉草醫(yī)療志愿服務”“星星的孩子”等志愿服務品牌項目30多個。2016年,學?!八娜~草醫(yī)療志愿服務”項目在第三屆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中榮獲全國金獎。這些志愿服務品牌項目,較好地發(fā)揮了輻射作用,帶動了志愿服務活動的蓬勃開展。
健全“三個機制”,保障志愿服務有效運行
一是選拔考核機制。根據服務項目和服務方向有針對性地對志愿者進行選拔,尤其是專業(yè)性較強的崗位,在選拔的過程中配備專業(yè)教師參與其中,對志愿者的專業(yè)能力作出考評,形成專業(yè)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學校建立志愿者信息庫,實行分類管理、定期更新,并實現志愿者信息庫與志愿服務項目的有效對接。校、院兩級設有監(jiān)督測評機構,負責志愿者參加志愿服務時長、表現等情況的考核。二是培訓機制。通過集中授課、專題講座等形式,有針對性地對志愿者進行培訓。其中組織對大一新生進行志愿服務概論、志愿服務禮儀、志愿者自我心理調適等基礎培訓;對校院兩級志愿服務骨干進行團隊管理、項目開發(fā)、活動策劃等方面的專題培訓;對專業(yè)性要求較高的志愿服務項目,開展知識、技能等專業(yè)培訓。同時,定期舉辦志愿服務經驗交流活動,促進志愿服務活動健康開展。三是激勵保障機制。學校制定了《星級志愿者評選計劃》,根據志愿服務時長和效果,設定五個星級。學校每年都隆重舉行志愿服務表彰大會,對優(yōu)秀志愿服務團隊和優(yōu)秀志愿者進行表彰獎勵。同時,在時間、經費、物資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和保障,確保志愿服務活動持續(xù)有效開展。
搭建“四個平臺”,推動志愿服務高質量發(fā)展
一是搭建校政合作平臺。學校與團省、市委,省、市外辦等單位開展合作。東北亞博覽會等大型國際活動都把該校作為志愿者首選單位。長春市團市委還把長春市青年志愿服務學院設在該校。學校500名大學生志愿者參加了平昌冬奧會閉幕式“北京8分鐘”宣傳片的拍攝,為國家贏得了榮譽。二是搭建校企、校事合作平臺。學校先后與長春偽滿皇宮博物院、長春農博園、凈月潭瓦薩管理有限公司等單位開展合作,為農博會、瓦薩滑雪節(jié)、國際博物館日等活動提供了大量志愿者。在吉林大學第一醫(yī)院、長春站等單位以及城市多個社區(qū)建立了志愿服務基地,組織學生志愿者利用業(yè)余時間為患者、旅客提供咨詢、導引等服務,為社區(qū)老人兒童送去關愛與歡樂。尤其是學校為大型國際賽會提供多語種翻譯的志愿服務項目,被《光明日報》以《不負所長 不負青春——記吉林外國語大學“多語種翻譯+大型國際賽會”》為題給予了專門報道。三是搭建軍校共建平臺。學校先后與解放軍某部以及空軍航空大學開展合作,定期組織開展國防宣傳教育、主題黨團日活動、學術沙龍、文體活動等。四是搭建校際合作平臺。與省孤兒學校、長春市永康特殊教育學校等簽訂了長期合作協議,通過定期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為特殊群體送去知識和溫暖,為特殊教育事業(yè)發(fā)展貢獻力量。
如今,吉林外國語大學志愿服務品牌效應凸顯,發(fā)展成果豐碩。學校擔任了“吉林省第三屆青年志愿者協會”常務理事單位,吉林省巾幗志愿者協會、長春市志愿服務聯合會第一屆常務理事單位、長春市青年志愿服務聯合會會員單位,校長秦和擔任了吉林省巾幗志愿服務聯合會會長、吉林省志愿服務聯合會副會長;百余名學生榮獲全國“優(yōu)秀共青團員”、吉林省“優(yōu)秀志愿者”、吉林省“優(yōu)秀青年志愿者”等榮譽稱號;10余個項目榮獲全國學雷鋒“4個100”先進典型優(yōu)秀項目、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金獎、吉林省優(yōu)秀志愿服務項目等榮譽,吉林外國語大學青年志愿者聯合會被命名為全國“優(yōu)秀志愿服務組織”“吉林省優(yōu)秀志愿服務組織標兵”“長春市十佳志愿服務組織”。學校依托國家漢辦開辟的國際志愿服務新通道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8年來,有百余名學生先后遠赴菲律賓、土耳其、哥倫比亞、印度尼西亞、波蘭、德國、西班牙、泰國、柬埔寨、中國臺灣以及伊赫扎薩克等國家和地區(qū)開展對外漢語教育、英語教育、文化交流、國際支教、環(huán)境保護等海外志愿服務項目?!?/p>
責任編輯/趙? ? 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