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丹蕾
“木木”在我們陜西家鄉(xiāng)的方言里指腦袋不夠靈活、情商稍欠一些的人。人們還經(jīng)常用和“木”相關(guān)的詞語形容小孩。誰家孩子不會寫作業(yè),或者考試分數(shù)比一般孩子低時,就會受到“批評”,其中最常用的一句話便是:“你咋是個木慫!”“木慫”——這個詞里一定程度上夾雜了恨鐵不成鋼的情感。
當(dāng)然,我肯定不能用“木慫”來說我的媽媽,但她在為人處世上,真是個名副其實的“木木”。
小時候,因為爸爸當(dāng)兵的緣故,媽媽獨自拉扯我長大。作為那個時候為數(shù)不多的大學(xué)畢業(yè)生,媽媽本來有很好的工作機會——去鄉(xiāng)下當(dāng)鎮(zhèn)長。但她為了照顧我,放棄了。當(dāng)時,她征求了很多人的意見,爸爸說不想讓媽媽為了我而放棄這么好的工作機會;爺爺奶奶十分支持媽媽下鄉(xiāng),說讓她放心,他們一定會照顧好我;媽媽的朋友覺得小小的娃兒有什么需要照顧的,應(yīng)該去。可媽媽想了又想,覺得鎮(zhèn)長可以以后再當(dāng),但照顧我卻是等不得也不想讓別人替代的。于是,她選擇留下,成了單位里一名普通的員工。機會放棄后便很難再有,所以后來媽媽的最高職位就是科室主任,再未得到晉升。很多人都說她放棄機會實在是個“木木”。
記得有一年暑假,媽媽去上班,帶上了我。那天,恰巧遇到領(lǐng)導(dǎo)來辦公室檢查工作,別的同事都熱情地迎上去打招呼,然后和領(lǐng)導(dǎo)熱絡(luò)地聊起天來;媽媽也很熱情,但是僅限于熱情地打個招呼,就再也不會說什么了。
媽媽匯報完工作后,一副局促不安的樣子。她先是坐在椅子上扶了扶自己的眼鏡;接著又把雙手攥緊,放在膝蓋上;然后低下頭,微微晃動身子;最后干咳了幾聲。一種莫名的尷尬氣氛開始在辦公室的空氣中彌漫。一位阿姨忙打圓場,和領(lǐng)導(dǎo)聊起別的話題,媽媽就默默地坐在那里聆聽同事和領(lǐng)導(dǎo)聊天。
回到家,我疑惑地問媽媽:“您怎么不和領(lǐng)導(dǎo)多說說話,多表現(xiàn)表現(xiàn)自己?。俊眿寢屨f:“聊什么???工作好好做,向領(lǐng)導(dǎo)匯報完就可以了??!而且,我也不知道怎么聊,想不出該說什么。”媽媽的回答,竟讓我一時無言以對,因為她的做法似乎確實沒什么問題。但是,我總覺得那樣的社交方式,不是她這個年齡該有的成熟的處理方式。在這方面,她實在是像個“木木”。
在生活中,媽媽也是一個特別容易引起“尬場”的人。無論是朋友還是自家的兄弟姐妹,如果不是十分健談,不斷地和媽媽提起新的話題,可能氣氛就會在媽媽那里被“尬”住。比如今年寒假,小姨給媽媽打來了視頻電話,和媽媽聊起了鄰里之間的家常,一會兒說張家怎樣了,一會兒又說劉家怎樣了。過了大概十幾分鐘,可能是說累了,也可能是想讓媽媽跟她分享一些趣事,小姨停頓了一會兒。這時,媽媽又開始了她慣常的咳嗽:“咳……咳……嗯,清華,你們家晚上吃的啥?”聽到這里,我終于忍不住在自己的房間里笑出聲來。小姨雖然早已習(xí)慣了我媽媽的聊天方式,但也被這種“尬問”逗笑了。笑過后,她又和媽媽聊起了別的話題。那個晚上,我突然發(fā)現(xiàn)媽媽的“木”也有著那么一點可愛。
最近,媽媽這個“木木”在我們的家庭生活中又“木”了一次。
那天晚上,爸爸媽媽在家庭群里發(fā)消息,建議我把微信頭像換掉,給出的理由是我的審美能力太差勁,找的頭像都不合適。于是,我們之間爆發(fā)了我到上海上學(xué)后的第一次爭吵。
爸爸強硬地說:“換張風(fēng)景的,要接地氣,不要標(biāo)新立異?!眿寢尵o跟著接話:“你的頭像總是給人陰郁的感覺。”我是個吃軟不吃硬的性格,見他們這般“無禮”,立刻起了逆反心理:“我們這一代人真的不習(xí)慣用風(fēng)景作頭像。我的圖像就是一部電影中的‘女主,為什么一定要讓我換掉呢?我沒有使用頭像的自由嗎?”這大概是我這么多年來第一次直截了當(dāng)?shù)胤瘩g他們的觀點,讓他們感到很不適應(yīng)。媽媽沉默了,爸爸退出了家庭群。
我本以為只要過幾日,大家自然就會和好,誰知一周了,爸爸也沒有再進群的意思。媽媽也只是不時地在群里推送一些保健養(yǎng)生、不要熬夜之類的文章,沒再跟我說過一句話。不得已,我只得向小姨求助。小姨說:“行,你別管了,這件事我來解決?!?/p>
晚上,媽媽的視頻電話打過來了。我接通后,她開口便問:“你怎么不直接打電話問我,還去求助你小姨呢?”
我無奈地說:“我爸退群了,您也不說話,我以為你們都在生我的氣,怎么敢打電話給您?”媽媽“撲哧”一聲笑了:“你小姨打電話過來說起這事,我才知道你爸退群了?!?/p>
我驚訝地問:“群里少了一個人,這么明顯的事您沒發(fā)現(xiàn)嗎?”
媽媽笑道:“沒有??!我還照常往群里分享文章呢!我還說你怎么最近一段時間都不在群里說話了呢。你爸這幾天也不穿你買的襪子了,我一直納悶兒呢!”
你看,我的媽媽就是這么一個人,不管工作中還是家庭生活里,她都是個“木木”,看問題想事情特別簡單,從來不會拐彎。她就是這么簡單地生活了幾十年,幾十年如一日地做著“木木”。
但是,為什么我媽媽這么容易讓人尷尬,這么不會處事,卻還有很多人和她關(guān)系親密呢?我曾一度為此感到困惑。后來我發(fā)現(xiàn),媽媽只是不會講漂亮話,情感上沒有那么敏感,但做事非??孔V,待人非常真誠。
媽媽有四個兄弟姐妹,也有不少朋友。他們但凡遇到困難,一定會找媽媽幫忙。媽媽在接到他們的求助電話時,總會十分平靜地回答一句“哦,知道了”,然后掛了電話嘮叨一句“事一天就多得很”,接著默默地把所有事情辦好。
家人和朋友,其實都很懂媽媽這個“木木”。大家覺得只要媽媽能以這種“木木”的處事方式過得順?biāo)煊鋹?,大可不必去刻意改變。畢竟生活里柴米油鹽的瑣事太多,她能活得簡單快樂一點,其實是我們愿意看到的。
我的媽媽就是這樣一個不會說漂亮話的“木木”的“實干家”。用我爸的話說:“你媽是我見過的難得活到五十歲情商還不高的人。但是她活得很可愛,至少在我眼里是這樣的?!?/p>
是的,我想告訴爸爸:“我也是這么認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