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新
每次開關家里洗漱間的門,門鎖總要發(fā)出刺耳的“咯吱咯吱”聲,夜間只要有一個人起來開門關門,其他人就會被吵醒。我察看了幾次,感覺是鎖心機械摩擦產生的聲音,想叫商家來修理,卻由于裝修時日已久而不知找誰。后來,我將耳朵貼在門鎖上仔細聽辨,發(fā)覺聲音是從鎖閂頭上發(fā)出的,于是試著往上面涂了一點食用油,結果刺耳聲就徹底消失了。久久困擾一家人的難題,居然如此容易地被解決了。
仔細想想,此類事情隨處可見。許多看似錯綜復雜、無從下手的問題,解決起來往往只需要舉手之勞,猶如反掌之易,小到生活瑣事,大到科學發(fā)明,莫不如此。譬如:貝爾發(fā)明電話,只不過在物理實驗中將一個旋鈕多轉了幾圈,驟然使間歇電流轉變成等幅電流而取得成功;橡膠廠工人麥金托什發(fā)明膠布雨衣,只不過偶然因穿著沾滿橡膠汁的工作服未被大雨淋濕而得到靈感;20世紀80年代,有位做豆腐的農民發(fā)明了一臺“豆腐切割機”,曾被當地媒體廣為宣傳。所謂“豆腐切割機”,其實只是在普通的機械臂上安裝了一個鐵片做成的格網,用這個網格照著整箱豆腐切下去,便有了一塊塊豆腐……
當然,許多看似解決起來易如反掌的事情,解決之前卻往往要經受長時間的冷靜思考和冥思苦想,在貌似“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背后,是要付出智慧、窮盡心思的。個中原因主要在于,人們面對問題時,極易受到習慣思維的影響和思維定式的束縛,總是愛用常規(guī)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和解決問題,結果每每難有創(chuàng)造和改變。相傳,古波斯的戈迪亞斯王系了一個結,名叫“戈蒂恩結”。他聲稱:“誰能解開此結,就有能力統(tǒng)治整個小亞細亞?!碑敃r許多人躍躍欲試,可誰也未能解開。很多年之后,亞歷山大大帝看到此結,他略一觀察和思索,便拔出佩劍,將這個結砍為兩段。一直困擾人們的難解之結,就這樣被“解”開了。用劍砍結,無人不會,可偏偏大家都沒有想到。亞歷山大大帝的可貴之處,就在于他不像常人那樣用手去解決問題,而是獨辟蹊徑,以反向思維,跳出思維常規(guī),把結和設置這個結的用意聯(lián)系起來,加以分析,從而找到解開它的唯一辦法——砍斷。其實,歷史和現(xiàn)實都在反復昭示這樣一個真理:走出某些習慣思維的泥潭,常常能找到一塊充滿生機與活力的芳草地;打破某些常規(guī)思維的束縛,往往能開辟一個別有洞天的新世界。
易如反掌的創(chuàng)造與改變,就在創(chuàng)新思維火花的一閃之間。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思維則是思想的先驅。凡事都要開動腦筋,多動腦筋,轉換腦筋,不要被習慣思維所束縛,不要為表面現(xiàn)象所迷惑,更不要稍遇難題就輕易放棄,而應當試著從另外的角度多看幾眼,多轉幾圈,多走幾步?;蛟S,當你“山重水復疑無路”時,腦子忽生靈感,思維突冒火花,驟然間就“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因此,一個人若想在事業(yè)上有所創(chuàng)造、有所建樹,就需要在思維方式上進行經常性的自我革命,從積淀著習慣思維的“板結層”中掙脫出來,從探尋常規(guī)思路的缺陷中獲得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靈感,從突破常規(guī)工作的套路中生長出出奇制勝的智謀,勇于并善于創(chuàng)造出“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高、人高我奇”的創(chuàng)新之光。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掌握主動并立于不敗之地。否則,當你面對“死結”不知所措地發(fā)愣發(fā)愁,人家過來砍上一劍而輕松取勝時,你再頓足叫悔為時晚矣。
(責任編輯/劉大偉 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