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梓彤媽媽
牽著她的小手,不知不覺走過了十一個春夏秋冬。都說“人生如夢,人生苦短”,作為父母,我們總有一些必須要完成的任務,一是在社會中實現(xiàn)自我價值;二是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讓他們健康快樂成長。
在這個旅途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造就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擁有一個好習慣,將使人終身受益。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作為孩子的啟蒙老師,父母的言傳身教至關重要。入學后,家長更應該與老師強強聯(lián)手,才能“撥開云霧”,讓孩子的成長之路豁然開朗。
愛她,尊重她
在我們家,梓彤和我們是朋友。休息時,我們無話不談,相互調侃。每天放學,梓彤把我當閨蜜,和我閑聊學校的趣事,我也和她說說一天來的生活瑣碎。不開心了,梓彤蹭到我的懷里,撒撒嬌,求求安慰;高興了,我們相互大喊對方的名字,唱個歌,跳個舞,賣個萌。生活中,我是她的知心朋友,身份平等,相互信任。偶爾一個親切的擁抱,一個淺淺的微笑,一次循循善誘的開導,一件小小的禮物,梓彤都會開心不已。她感受到我們給予她的愛,我們也感受到她帶給我們的快樂。
愛她,引導她
寒假里,老師布置了一項很好的作業(yè)——每天大聲讀書至少20分鐘。
最初梓彤不愿大聲讀書,說是不喜歡讀出聲音。在我們的一再要求下,她才勉強出聲,但也是螞蟻哼哼,讓人氣憤。無奈,我提議和她進行朗讀比賽,看誰出聲大,讀得有感情。這一招還真不賴,梓彤的興趣立馬提了上來。慢慢地,她從監(jiān)督被動,到后來的自覺主動,最后竟然出乎意料地寫了朗讀心得,讓我驚喜不已。
這事應了那句老話:教育孩子急不得,只要找準方法,耐心等待,會有不一樣的收獲。
愛她,幫助她
記得第一次帶梓彤去吃牛排,正值結婚紀念日。那天,爸爸破天荒地浪漫了一回,他提前讓餐廳將包廂布置得溫馨而有情調。爸爸準備了豐盛的美食,當然也有梓彤期待已久的牛排。到點飲料的時候,我們讓梓彤自己選。她看了看價格,想來想去,最后點了一杯最便宜的西瓜汁。雖然只是一個細節(jié),但我看在眼里還是挺感動的。孩子長大了,知道節(jié)約開支了。
搞笑的是當牛排端上來,梓彤竟然沒有動手,只是默默地看著我和爸爸熟練地切牛排,嘴里卻不住地做著吞咽動作。細心的爸爸知道女兒不會用刀叉,于是手把手地教她如何使用刀叉,如何切牛排。我想著孩子還小,沒必要教她自己做,我們切好直接給她更省事。爸爸不同意,他讓我相信孩子的動手能力,要放手讓她自己去嘗試。沒一會兒工夫,梓彤就學會了,她一邊切牛排,一邊和我們分享切牛排的心得,還把切好的牛排用叉子送到我嘴里,又拿起飲料讓我喝。那一刻,我真的好幸福。也許適時放手,對于孩子來說是最好的“幫助”。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愛孩子的路上,我很慶幸,一直與她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