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孟
多元化教學方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有利于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提升,幫助學生理解語文知識,構(gòu)建完整的語文知識體系。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能力和學科思維成為教育發(fā)展的重點,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重視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早已無法滿足初中生的學習需求,教師必須進行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引入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初中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一、注重初中生語文興趣的培養(yǎng)
初中時期的學生經(jīng)歷了小學語文學習之后,對基礎知識已經(jīng)有了簡單了解,初中時期教學的重點在于培養(yǎng)學生學科興趣,初中時期的語文知識相較于小學而言更為豐富和全面,知識難度有所提升,因此,初中時期的語文教學必須在教學方法上做出改變,教師要積極引入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一直以來都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只有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感興趣,才會積極主動地投入課堂學習過程中,因此,教師應該將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放在首位。例如,在學習《貓》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借助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進行課堂導入,提前搜集關于貓的視頻和圖片,在課堂上采取多媒體將視頻、圖片直觀地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不同種類貓的外形特征,這些對初中生而言很有吸引力,在展示圖片的同時教師可以介紹貓的生活習性和一些飲食習慣,這樣可以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后續(xù)文章的講解過程中,學生也會全身心地投入進來,進行思考和探究,這對語文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
二、幫助學生養(yǎng)成課前預習習慣
課前預習工作的開展直接影響到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當中,教師很少給學生布置預習任務,基本上是在課堂上讓學生進行集體朗讀,然后再由教師進行系統(tǒng)的講解,這種模式很難幫助學生準確把握文章。現(xiàn)階段,初中語文教師需要重視課前預習工作的開展,積極引導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預習,教師可以給學生提前布置預習任務,讓學生進行思考。例如,在學習《花木蘭》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觀看《花木蘭》的影視作品,通過這樣的形式讓學生了解故事的背景和情節(jié)的發(fā)展,這對學生后續(xù)的學習很有幫助,可以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還能夠幫助學生準確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
三、豐富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模式
說教式的語文教學模式雖然可以幫助學生掌握簡單的語文知識,但是有限的內(nèi)容會阻礙學生的進一步發(fā)展,枯燥的理論知識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挫,所以教師要打破傳統(tǒng)模式,在教學語言上應該做到幽默風趣,在教學形式上應該做到新穎別致。例如,在講解《皇帝的新裝》這篇文章的時候,由于文章屬于寓言故事,教師就可以采取幽默詼諧的語言,同時為學生提供相關的道具,讓學生進行排練,在課堂上再現(xiàn)故事的場景。這樣的活動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還能夠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語文學習氛圍。通過扮演人物,學生能夠深刻了解文章的內(nèi)涵,理解文章的主題思想和作者表達的嘲諷意味。這樣的語文教學模式可以為語文課堂注入活力,還能夠加深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記憶。
四、加強初中生寫作興趣的培養(yǎng)
寫作可以說是檢查學生實際應用能力最為有效的方式,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教師不能只是規(guī)范學生的寫作模版,更重要的是提升學生的遣詞造句能力,豐富學生的閱讀量和積累量,幫助學生打下堅實的寫作基礎。初中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會接觸到多種類型的文學作品,同時也能欣賞到多樣的寫作手法和一些典型事例,教師要引導學生將此應用在自己的寫作過程中,進而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教師需要鼓勵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進行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養(yǎng)成記筆記、寫讀后感的好習慣,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好的素材,還能夠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促進學生閱讀水平和寫作水平的同步提升。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教師需要認識到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不足,及時更新課堂教學理念,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借助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組織開展課堂教學,加強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加強理論知識和生活實際之間的聯(lián)系,幫助學生認識到語文學習的必要性,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
參考文獻:
[1]胡強.多元化教學策略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有效實施策略探究[J].文理導航(上旬),2015(4):4-5.
[2]劉夢竹.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多元化教學對策[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18(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