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應琴
在“互聯(lián)網+”背景下,信息化教學集圖文、聲像于一體,沖擊著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各種感官。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的動態(tài)化、媒體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以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在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利用“互聯(lián)網+”的積極作用,將語文課堂與信息化教學相融合,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有效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和知識水平。
一、初中語文信息化教學的意義
“互聯(lián)網+”大背景下,初中語文采取信息化教學的策略,在課堂實踐中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
首先,信息化教學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中,教師利用單一的講授法,采取“一支粉筆+一張嘴巴”的方式授課,學生被動地學習理論知識,導致課堂效率低下。信息技術在課堂中的廣泛應用,可以有效集中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其次,信息化教學有利于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在素質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注重高效課堂的創(chuàng)建,教師利用互聯(lián)網技術搜索相關的信息技術教學資源,不僅拓寬了學生的眼界,還簡單化了課堂教學的重難點,實現(xiàn)了備課、授課和教學設計的針對性和具象化;利用電子白板的屏幕展示功能,有效節(jié)約課堂時間,最終事半功倍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信息化教學將語文課本上的理論知識形象化,能夠合理地控制課堂教學,利用口語化的語言,將晦澀難懂的語言文字呈現(xiàn)出來,加強吸收語文學科的理論知識,有效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
最后,信息化教學有利于轉變教學模式。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局限于課堂教學和書本教學,“互聯(lián)網+”信息技術為教學實踐帶來了微課、慕課等線上課程,不僅有效輔助教師的課堂教學,還能夠及時掌握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使教學模式更加信息化,課堂組織形式更加開放化,學生能夠利用互聯(lián)網實現(xiàn)自主學習,不斷對語文課堂進行改善和創(chuàng)新,使初中語文教學順應時代發(fā)展的需求。
二、初中語文信息化教學的現(xiàn)狀
在當前的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嘗試開展信息化教學,積極學習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應用。但是,在信息化進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教師及時予以糾正。
(一)難以轉變教學觀念
新課改明確要求,語文教學應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和口語應用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但是,部分教師尤其是老教師難以轉變教學觀念,堅持“唯分數(shù)論”的應試教育理念,采取“滿堂灌”的“填鴨式”教學,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能有效利用互聯(lián)網的信息化資源,不能接受新型的教學方法,對多媒體設備的使用有抵觸心理,無法有效提升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素質。信息化資源是互聯(lián)網時代帶來的新型教學資源,“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符合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教師若僅僅采用講授法,強調對學生分數(shù)的單一性評價,會培養(yǎng)出“高分低能”的學生,使學生對語文學科產生厭煩情緒,無法實現(xiàn)新課改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內容脫離生活實際
在初中語文課堂中,教師會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向學生講解語文知識點,但是忽視了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學習基礎,導致學生無法充分理解多媒體中的教學內容,打擊了部分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信心。互聯(lián)網涉及的教學內容比較抽象,尤其是理論性較強的文章論述、時事政治等,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缺乏相應的多媒體學習經驗,會導致學習積極性下降。部分語文課堂中的多媒體運用缺乏趣味性和生動性,只是將課本上的內容利用電子平臺進行羅列,不能有效結合初中生的愛好,導致初中語文教學難以持續(xù)發(fā)展。
三、“互聯(lián)網+”背景下的初中語文信息化教學策略
互聯(lián)網的迅速發(fā)展,不僅方便了人們的生活和工作,還對我國的教育事業(yè)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初中語文信息化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fā)揮“豐富的網絡信息資源、便捷性的課堂開展、有效的交流互動”等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將語文課堂與信息技術進行有效融合,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構建平等的師生關系,以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
(一)利用信息技術導入新課
初中生已具備一定的語文知識和文化素養(yǎng),在開展初中語文教學時,教師利用圖文、聲像等信息資源充分備課,在導學案中科學設計新課導入環(huán)節(jié),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以提升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在初中語文課堂中,新授課開始前,學生非常容易走神,無法從課間的休閑、娛樂中走出來,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針對該現(xiàn)狀,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導入新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新授課。例如,在學習《濟南的冬天》這篇課文時,教師若直接開始新授課,學生對濟南這個城市沒有任何的印象,對課程內容不感興趣,會導致注意力分散,無法把握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大雪覆蓋后濟南的圖片,將老舍先生筆下的濟南靈動化。以圖片或者視頻的形式導入新課,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濟南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在此基礎上,教師開始真正進入課堂,引領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濟南的山水,提升感悟散文的能力,學習文中景物描寫的主要特點,培養(yǎng)閱讀和寫作方面的情景交融技巧。初中語文教師應在導入新課時開展信息化教學,發(fā)揮圖文、聲像的優(yōu)勢,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展開教學,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對新授課的好奇心和興趣,為新授課的正式開始奠定良好的基礎,構建高效的初中語文課堂。
(二)開發(fā)豐富的信息技術教學資源
“互聯(lián)網+”背景下的教學資源不應僅僅局限于教材,還應利用信息技術篩選科學的網絡資源,不斷開發(fā)豐富的信息技術教學資源,以開闊學生的視野。網絡是一把雙刃劍。網絡資源豐富多樣,但有優(yōu)劣之分。教師應根據初中生的年齡特征和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結合具體的課堂教學內容,在網絡上搜索積極向上的教學資源,自覺屏蔽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涵蓋不良思想的網絡資源,將高質量的網絡資源與語文教學相結合,在充實學生學習內容的基礎上,拓寬學生的眼界,深入挖掘語文課堂的本質,不斷提升學生的文化內涵和素養(yǎng),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例如,在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教師應要求學生在朗讀文章的基礎上,引申作者的生平經歷和寫作歷程,向學生介紹魯迅先生的創(chuàng)作,組織學生閱讀他的代表作《阿Q正傳》《狂人日記》等,在網上搜集魯迅先生的軼事。魯迅先生出身優(yōu)越,紹興是其故鄉(xiāng),他的祖父在朝為官,家庭條件優(yōu)越,為其提供了良好的物質條件和教育資源,為其后期的文學創(chuàng)作奠定了基礎;后期,他的祖父因科場賄賂案而被捕入獄,家道由此中落。魯迅先生經歷了少爺身向落難者和乞食客的轉變,對當時的社會有更深刻的理解,因此也為后期的文化創(chuàng)作提供了素材。在初中語文課堂中,教師可結合圖文并茂的多媒體資源,利用視頻、音頻相結合的方式向學生展示與語文課堂有關的教學資源,不斷擴充學生的知識容量,有效開展初中語文的信息化教學。
(三)以信息技術為基礎,有效突破教學的重難點
在傳統(tǒng)語文課堂中,教師單一利用講授法,通過反復的講授,重點強調教學的重難點,學生被動地學習,死記硬背,導致課堂的學習效率低下。信息技術教學的開展以多媒體設備為基礎,利用多媒體的演示功能突破學生語文學習的思維障礙,簡化語文課堂的教學重難點,可以深化學生對課本知識的認識,有效提升教學效益。例如,在學習《白楊禮贊》這篇文章時,教師應在學生認識白楊樹的基礎上進行講解,若學生沒有見過白楊樹,那么任憑教師怎么描述,他們對白楊樹的樣子也不會有印象。教師的理論化語言和有限的課堂時間限制了教學效果。為引導學生學習白楊樹質樸、向上的精神,教師可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向學生展示白楊樹的動畫,讓學生根據白楊樹圖片,直觀認識白楊樹的正直、堅強的品格,從內心感受革命者不畏犧牲的精神,深刻體會作者的情感表達,把握文章中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運用,以實現(xiàn)對《白楊禮贊》主題的理解。信息技術的應用,不僅節(jié)約了課堂時間,還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使學生有效地學習課程的重難點,實現(xiàn)語文課堂教學的目的。
(四)信息技術助力自主學習
以核心素養(yǎng)為視角的初中語文課堂,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信息技術等終端設備已經在中小學普及,學生在掌握基本的使用方法后,應根據自制的導學案,依靠多媒體等信息技術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將信息技術終端設備作為課堂教學的輔助工具。除課堂上的自主學習外,教師還應將語文課堂延伸到社會和家庭,科學運用信息技術設備,堅持“時時成為語文學習之時,處處成為學習語文的場所”,以增強學生開展語文學習的便捷性。例如,在學習《蘇州園林》時,學生可在閱讀課文的基礎上,利用信息技術客戶端,模仿朗讀音頻,從生字詞的發(fā)音、閱讀的語速和情感等方面進行學習,讓學生的自主閱讀更加流暢、自然。學生利用網絡搜集有關蘇州園林的資料,將大體情況和課文內容有效結合,進行文章的自主學習和閱讀,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在初中階段的語文信息化教學中,學生以信息技術下的多媒體資源為基礎,結合文章的主旨、大意開展有效的自主學習,深入理解課堂內容,有效拓展自主學習空間。
總之,在“互聯(lián)網+”背景下,教師應發(fā)揮信息技術的積極作用,結合初中語文的教學現(xiàn)狀,采取有效的信息化教學措施,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豐富教學資源、突破重難點,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馬越.互聯(lián)網+背景下初中語文信息化教學的策略研究[J].讀天下(綜合),2019(10):103.
[2]武紅霞.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初中語文信息化教學探究[J].新課程(下),2019,501(11):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