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彪
近年來,現(xiàn)代科學技術得到了顯著進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因為多媒體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與此同時,也對教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語文教學來說,學生獲取知識、探索未知的途徑越來越多,教師的工作也越來越便捷、高效,對語文教育的發(fā)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所以,國家大力倡導把多媒體技術有效運用到教學中。多媒體技術在初中教學過程中的優(yōu)勢表現(xiàn)突出,既能使教學內容展現(xiàn)形式生動有趣,又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而且也減輕了教師的工作壓力,能促進初中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
語文是學生學習其他課程的基礎,學生日常的識文斷字、對文章的閱讀理解都是由其語文水平的高低決定的,學好語文才能更好地學習其他學科。在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中,提高語文的教學質量是提高學生學習知識、能力的關鍵。從目前的教學效果來看,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從課文所學文獻資料的收集、知識點的展現(xiàn)方式到課堂上師生互動的頻率,都說明多媒體技術已經成為一種時代特色,有效提高了初中語文教學的質量。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一、減少空間、時間上的教學局限性,提高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程度
通過多媒體技術可以把書本上枯燥的文字用形象、生動的圖像、音頻、視頻呈現(xiàn)出來,打破了時間與時空的限制,更為直接地呈現(xiàn)了可以感知的教學內容,學生的理解力得到提高,加深了教學內容的主題思想,更有助于后續(xù)的背誦。在講述《看云識天氣》這篇課文時,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好處更為明顯,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生活中不易看見的云朵與天氣的素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產生好奇心理。教師再結合展示的圖片為學生解釋看云識天氣的事理并播放天氣的形成,將文字轉變?yōu)橄嚓P音頻、視頻,輕松地讓學生掌握了云和天氣的關系,加強了課堂的趣味性,提高了教學質量。
二、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節(jié)省大量教學時間
多媒體技術可靈活整合各種教學資源,進一步拓寬和深化語文教學內容。教師可以查閱更準確的教學資料。在多媒體還沒被運用的時期,教師能利用的只有一張嘴、一塊小黑板,浪費了大量的時間進行板書。而現(xiàn)在,課堂教學中,板書已經被多媒體所替代,為學生節(jié)省了許多時間,學生有大量的時間可以進行自主探究。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將有限的教材加以拓展,有效地訓練學生的思維。初中語文教材中的許多詩詞、文言文,如《三峽》《岳陽樓記》涉及天文地理、風土人情等方方面面。這導致教師傳授、講解知識的難度增大,對教師自身的文學修養(yǎng)和教學方式有很大的要求,但通過多媒體教學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三、創(chuàng)設語文教學情境,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望
多媒體教學實踐中,有趣、多樣的展現(xiàn)方式創(chuàng)設了逼真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能夠感同身受,形成了師生和諧共進的學習氛圍,學生的內心體驗感得到滿足,求知欲望在互動中得到增強,加深了對所學課文的閱讀與理解。
在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上,多媒體主要起輔助的作用。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進行課堂教學結構的編排,產生新的構思,制訂出更優(yōu)的教學方案,在實際課堂教學中,讓課堂變得不再“死氣沉沉”,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輕松解決難啃的知識點,甚至還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自主學習、熱愛學習的效果。
例如,在進行《背影》這篇課文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在朗讀環(huán)節(jié)播放舒緩的音樂,大屏幕自動切換展示相關的圖片信息。朗讀聲情并茂,音樂舒緩低沉,情感磁場充斥在整個課堂,環(huán)繞著每個學生,營造出一種可知、可感的情景,讓學生真正去體會、感受作者所訴說的那種“父親”深沉的愛是什么,從而對課文的主旨有更深的感觸。
四、突破教學重難點,深化課文理解
創(chuàng)設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教學情境,更容易讓學生深化對課文的理解,讓學生的思想得到啟迪,使知識內化,完成由書本知識到學生自身知識的轉化。
實踐證明,多媒體技術能給教學增色,但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一定要合理、科學地設計教學結構,把學生實際和內容作為出發(fā)點,及時對教學方案和環(huán)節(jié)進行創(chuàng)新改進。教師必須準確認識多媒體技術,將其合理、科學地應用于語文教學中,切忌喧賓奪主、過分依賴。教師需要及時更新教學觀念,這樣才能做到“以媒生情,以媒傳知”。只有處理好二者的關系,才能在傳道、授業(yè)的過程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姜華.淺談應用多媒體技術提升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4,17(1).
[2]陳凌云.多媒體技術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策略[J].中小學電教(教學),2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