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武濟
在初中教學中,語文學科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其也是我國義務教育階段主要的一門課程,而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又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教學內容。所以,為了有效地提升初中生的閱讀水平和寫作水平,教師需要創(chuàng)新出更高效的教學方式,把這二者進行有效的融合,從而使學生能在閱讀的同時增強寫作能力,用寫作提升他們的閱讀效率。
一、拓展閱讀范圍,積累寫作素材
初中閱讀不應局限于語文教材,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并根據(jù)他們的學習能力推薦相應的書籍,拓寬閱讀的渠道,為學生文學創(chuàng)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在閱讀中融入寫作教學,能幫助學生提升寫作能力。
例如,在學習《金色花》散文之后,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丁香賦》,讓學生感受丁香花給北國冰城哈爾濱帶來的勃勃生機,學習這篇文章的修辭手法,如“春天的丁香花,夏天的太陽島,冬天的冰雪”這樣的排比句,體會作者所描繪的意境,并將這些技巧運用到寫作中。
二、通過閱讀文章,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教師可以將教學材料中的任意課文作為范文開展寫作練習,先通過學習和閱讀讓學生明確課文的主旨以及含義,然后再細致地分析文章的段落結構,厘清前后文之間的關聯(lián),學習修辭手法的使用情境和運用技巧,最后再利用這些知識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
例如,在學習《中國的石拱橋》之后,教師可以選取生活中的橋梁讓學生進行仿寫,《中國的石拱橋》里將趙州橋比作長虹,以此來形容拱橋美麗的形態(tài),學生也可以根據(jù)不同形式的橋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如將吊橋比作秋千、將懸索橋比作長龍。學生通過仿寫的形式,提高了知識遷移的能力,也因此有效地開闊了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三、閱讀寫作結合,注重情感共鳴
很多初中生所寫的作文內容都顯得過于平淡,無論是散文還是記敘文,基本是大量地堆砌華麗的辭藻,語言雖然優(yōu)美,但是感情卻不夠豐富。為了改善這種情況,教師可以選擇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閱讀文章之后寫一篇讀后感,以此來促進他們對文章情感的重視。
例如,《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是一首詩歌,其內容富有深厚的情感,所以教師在教學后可以讓學生寫一篇讀后感。如從“鮮妍百花的冠冕你戴著,你是天真、莊嚴,你是夜夜的月圓”中感悟林徽因對長子的喜愛之情,幫助學生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明白作者的寫作意圖,增強對內容的理解和感悟。
四、深入閱讀分析,掌握寫作技巧
要想讓初中生掌握更多的寫作技巧,教師就需要在閱讀教學中多引導他們分析優(yōu)秀文章的創(chuàng)作手段,找尋文中的亮點。同時,還要讓學生仔細觀察文章的細節(jié)內容,體會其中的情感表達風格,從而提升自己作文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
例如,在學習《社戲》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找出文章中的各種表達方式,如抒情、議論、敘述等,帶領他們揣摩語句的含義,從而學會如何描寫人物、如何借助事件的敘述來贊揚他人的美好品質。這種深入閱讀的方式,可以使初中生更深刻地理解文學創(chuàng)作的內涵,從而快速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
五、創(chuàng)新教學評價,提高綜合能力
教師可以設置作文互評,讓學生對他人的作文進行評價。這種互評的方式不僅可以使作文點評變得更加具有趣味性,還能讓學生在閱讀他人文章時了解到更多新穎的寫作手法和創(chuàng)作思路,從而提升班級整體的語文水平。
例如,在學習《葉圣陶先生二三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仿寫一篇寫人記事的散文,其參考人物可以是老師、父母或者朋友,然后教師再組織學生進行相互點評。教師要結合教材原文中的寫作手法制訂評價標準,如學生在仿寫時有沒有通過幾件小事的描寫體現(xiàn)出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點、生活習慣以及優(yōu)秀思想品質,學生能否從文章的細節(jié)處感悟到創(chuàng)作者的情感變化,作文是否采用了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等。語文教師通過作文互評的模式,將閱讀與寫作活動合理地融合在一起,也讓初中生在點評的過程中加深了對知識點的理解,從而提升其創(chuàng)作水平。
總之,閱讀與寫作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兩大模塊,為了更好地提升初中生的漢語綜合運用能力,教師需要將這兩大教學內容進行有機的融合,使其能從閱讀中積累到更多的文學創(chuàng)作素材,又能從寫作練習中激發(fā)出閱讀的動力,進而有效地拓展學生閱讀的范圍,開闊他們的眼界,收獲更多的寫作元素,從而形成良性的循環(huán),提高初中生的語文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程朱麗.初中語文閱讀與寫作一體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學苑教育,2020(1):18-19.
[2]白素華.初中語文閱讀與寫作有機結合的教學思考:以讀悟寫[J].基礎教育論壇,2020(1):16-17.
[3]吉祥.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讀寫結合策略研究[J].中華辭賦,2019(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