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黎
古詩詞作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豐富多樣的內(nèi)容,同時古詩詞也是初中語文的主要構(gòu)成部分,既是學習的重點又是教學的難點。通過古詩詞教學,學生可以對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在體會其情感的同時產(chǎn)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從而促進學生語文語感以及古詩詞鑒賞能力的提高,同時還有利于學生歷史文化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雖然語文古詩詞蘊含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思想,令人感嘆,但語言凝練、形式多樣等特點增加了教學難度,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應采取有效的策略開展古詩詞教學,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古詩詞是重要內(nèi)容,教師帶領學生首次進入古代文化的學習,是學生了解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起點,不僅有利于加強學生對古詩詞的了解,使他們體會語言文學的魅力,同時為今后古詩詞學習提供了有力保障。但與其他語文知識相比,在古詩詞方面學生的基礎知識匱乏,導致學生在學習古詩詞時存在一定難度,甚至無法理解古詩詞傳達的情感,初中古詩詞教學面臨巨大挑戰(zhàn)。教師要注意這個問題,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古詩詞,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與鑒賞能力,與作者產(chǎn)生思想交流。
一、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偏重知識化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碧N含豐富情感的詩詞往往令人向往,只有體會到詩詞中抒發(fā)的情感并形成自己的感悟,才能明白作者的思想與文章的含義。然而,在實際的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教師更加重視文學常識的教學,教師往往在作者的創(chuàng)作背景、創(chuàng)作年代、創(chuàng)作狀態(tài)等方面投入大量精力與時間,雖然具有一定價值,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古詩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但由于情感引導的缺失,學生無法體會作者的情感,與作者產(chǎn)生思想共鳴。
(二)嚴重的教條化
鑒賞是古詩詞教學中的重點,我們?yōu)槭裁匆獙W習詩詞,這首詩詞好在哪里,它有什么價值,會給我們怎樣的啟示?這些是學習古詩詞需要了解的。然而,由于考核重點往往集中在古詩詞的默寫或翻譯方面,都是需要學生大量記憶的知識,對于詩詞鑒賞很少涉及。古詩詞鑒賞不僅有利于引發(fā)學生思考,增強學生的智慧,更有利于學生體會作者的精神,感受文字的力量,進而促進自身情感的升華和心靈的豐富。但嚴重的教條化考核,使學生忽略了詩詞鑒賞,將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古詩詞記憶上,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降低,不利于古詩詞教學的開展。
(三)重背誦、輕誦讀
“讀”是學習中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但在如今的教學過程中“讀”已消失不見。學生從小到大一直處于背誦學習的狀態(tài),大部分教師在開展古詩詞教學前就要求學生進行相關背誦,隨后在課堂上再對古詩詞進行相關講解,課后學生依然處于背誦階段,這樣使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大大降低。
二、古詩詞教學的策略
(一)強化誦讀,感悟情感
新課程改革對初中古詩詞教學有了明確規(guī)定,將古詩詞朗讀作為教學重點,同時也嚴格規(guī)定了古詩詞的掌握數(shù)量。學生通過誦讀經(jīng)典的古詩詞,不僅有利于積累知識,同時還有利于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因此,教師要增設誦讀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誦讀習慣,為取得顯著效果,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
1.讀得準確
“準確”主要指發(fā)音正確。初中語文教師在開展古詩詞教學的過程中應引導學生正確發(fā)音,避免口誤現(xiàn)象。初中生已具備一定的基礎知識,只要借助工具書等材料即可正確誦讀。在具體的古詩詞誦讀過程中,“準確”還有情感、語氣的準確,情感、語氣同樣是古詩詞學習的重點內(nèi)容,學生應正確把握,通過合適的語氣與情感體會文章內(nèi)涵。例如,在《望岳》的學習過程中,“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表達了作者不畏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展現(xiàn)了作者的雄心壯志與氣概。如果學生在誦讀這首詩的過程中采用軟綿綿的語氣及平淡的情感進行誦讀,就無法與作者的思想、情感產(chǎn)生共鳴。其次,準確、全面地把握古詩詞內(nèi)容,明確文章想要傳達的情感。如果學生僅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進行誦讀,不僅無法掌握文章內(nèi)容與思想情感,同時也無法實現(xiàn)誦讀目標。例如,在《行路難》的學習過程中,作者不僅表達了懷才不遇的心情,同時還傳達了自己自信、追求理想的精神。當學生誦讀這首詩詞時,應充分了解詩詞內(nèi)容,體會作者情感,隨后才能用激昂的情感與語氣進行誦讀,進而提高自身的鑒賞能力。
2.讀得合適
在古詩詞的誦讀過程中,不僅要滿足準確的要求,讀得合適也是重中之重。在誦讀一首詩詞時,首先聲音要洪亮,這樣既可以增強對詩詞的記憶與掌握,又有利于學生進入作者的精神世界,體會中心思想。其次,朗讀節(jié)奏要合適,學生要根據(jù)詩詞的結(jié)構(gòu)與特點明確朗讀節(jié)奏,從而從字面上基本了解文章內(nèi)容。最后,要做到口、心、眼一致,將自己融入詩詞的情境中,對文章描述的環(huán)境有充分了解,感知古詩詞的內(nèi)涵,體會古詩詞的魅力。
(二)詩畫結(jié)合,感受意境
古詩詞中,作者情感與所描述的環(huán)境相交融的過程即為一種意境,大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法把握古詩詞的意境。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開展古詩詞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采用詩畫結(jié)合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把握意境,引入多媒體技術將詩詞中描述的畫面向?qū)W生進行展示,使學生在觀看的同時了解當時的環(huán)境,從而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溝通。另外,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大膽想象、發(fā)散思維,通過自己豐富的想象力繪制詩歌中描述的畫面。例如,在《使至塞上》的學習過程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之所以能夠成為經(jīng)典詩句,最主要的原因是其擁有極強的畫面感,只要讀到這個語句,塞外沙漠、長河落日的美景就映入眼簾。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自己豐富的想象力繪制落日、沙漠、長河等畫面,不僅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熱情,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與主動性,同時有利于學生活躍思維,培養(yǎng)發(fā)散性思維,在構(gòu)建畫面的同時體會作者的情感,豐富自身的情感體驗,有利于古詩詞學習效率的提升,也保障了教學的高效性。
(三)角色扮演,體會情境
初中古詩詞中有很多敘事性較強的詩詞,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木蘭詩》等,不僅擁有較強的敘事性,同時還描寫了鮮明的人物性格以及矛盾沖突,因此,在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采用情景劇的方式引導學生自由學習。教師可鼓勵學生改編劇本并根據(jù)劇本內(nèi)容選擇“演員”,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體會古詩詞的情境,感悟其中的內(nèi)涵。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學生遇到困難,教師要及時進行引導與幫助,使學生投身于古詩詞意境中,培養(yǎng)古詩詞學習興趣,進而促進教學成效與學習效率的提升。例如,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鼓勵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對文章內(nèi)容進行劇本編寫,隨后表演劇本內(nèi)容。一位穿著破爛、表情痛苦的枯瘦老人站在茅草屋外,陣陣大風吹落了屋頂?shù)拿┎?,此時幾個調(diào)皮的孩童“搶”走了落在地上的茅草,隨著大風逐漸遠去,只留下骨瘦如柴的老人與破舊不堪的茅草屋,無法入睡。最后“安得廣廈千萬間”更是突出表達了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懷。角色扮演不僅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詩詞內(nèi)容,同時促進了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增強。
(四)開展實踐活動
在古詩詞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學習到各種類型的古詩詞,但如果沒有與實踐進行結(jié)合,那么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因此,語文教師應在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根據(jù)實際情況加強實踐活動的開展,以此促進學生實踐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學生參與實踐活動,不僅有利于豐富課外生活,積累經(jīng)驗,還能夠提升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與語文綜合素養(yǎng)。例如,教師可在教材內(nèi)容以及課外材料上選擇一些古詩詞開展鑒賞活動。另外,教師還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對詩詞題材、詩詞類型等進行自主選擇,引導學生收集作者的創(chuàng)作背景、生活情況等賞析材料,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在詩詞賞析實踐過程中,教師可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賞析心得,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與觀點看法,為學生提供思維創(chuàng)作空間,使學生積累更多有價值的知識,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古詩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誦讀的重視,引導學生進行正確、合適的誦讀,并采用詩畫結(jié)合、角色扮演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體會情境、感受意境。通過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參考文獻:
[1]余西德.淺談初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策略[J].中學教學參考,2015(22):16-16.
[2]張思揚.淺談初中語文古詩詞的高效教學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0,14(2):42.
[3]李春梅.淺談初中語文古詩詞有效性教學策略[A].2019年教學研究與教學寫作創(chuàng)新論壇成果集匯編(一)[C],2019.
[4]杲淑霞.讓詩意棲居在語文課堂:淺談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9(18):120-121.
[5]吳曉娟.淺談初中語文古詩詞的教學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6(1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