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柔
素質教育對目前學校教育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尤其是語文學科,它作為培養(yǎng)學生表達能力的重要科目,被予以了更高要求。為了不斷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水平,發(fā)揮初中語文對學生語文思維發(fā)展的重要促進作用,研究語文閱讀和寫作的融合性教學策略勢在必行。
在新課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初中階段傳統(tǒng)語文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再適應當今社會對語文寫作類人才的需求。而初中階段語文能力培養(yǎng)對學生語文學科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首先要不斷提升教學水平以達到課堂優(yōu)化這個目的,繼而為學生語文學習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礎。這同樣要求初中語文教師在語文課堂中運用一定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和語文教學策略,促進初中語文課堂閱讀和寫作的有機結合,提升學生語文綜合能力。針對這個問題,本文根據(jù)目前初中語文課堂雙向能力培養(yǎng)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了探討,從而為更好地促進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融合提供一些策略。
一、現(xiàn)階段閱讀和寫作融合教學發(fā)展狀況
(一)學生學習角度
目前在初中語文學習過程中,初中生普遍面臨著閱讀資源稀缺的問題,大多數(shù)學生的閱讀文本只局限于語文課本,可能有的學校會要求學生購買課程推薦閱讀的名著,但總體上來看初中學生還是缺少閱讀和寫作資源的積累。應試教育階段的閱讀和寫作練習幾乎是依靠學生課外閱讀和素材積累,只有積累到更多的閱讀經(jīng)驗和寫作素材才能為推進閱讀與寫作融合教學提供基礎,但顯然這是目前絕大部分初中教育所忽視的問題[1]。除此之外,初中學生對閱讀和寫作都普遍興趣不大,他們并沒有主動進行閱讀和寫作的認知,僅僅將教師留堂作業(yè)當作一項必須完成的任務,并且常常持一種敷衍態(tài)度。
比如,初中學生在學習八年級上冊部編版教材時,他們除了閱讀課本中的文章以外,對于《紅星照耀中國》和《昆蟲記》這兩部名著導讀經(jīng)常會忽視??赡苡械膶W校會要求學生購買這兩部名著閱讀積累寫作素材和鍛煉閱讀技巧,但也僅限于此。大部分初中學生在這一階段還是缺乏學習自主性,不做硬性要求他們不會切實閱讀,他們還沒有養(yǎng)成規(guī)律的閱讀習慣。這也導致學生在進行具體寫作過程中,不僅難以成文,腦中素材稀少,甚至在立意方面也不能做出創(chuàng)新實踐,依然還是陳詞濫調,思維呆板。
(二)教師教學角度
隨著素質教育要求的普及,目前初中語文課程中的確增加了許多閱讀課和寫作課,課時數(shù)量增加的本質和初心是提高學生的閱讀技巧和寫作技巧。但目前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這兩門課時總是進行割裂化處理,沒有意識到閱讀和寫作本質上屬于有機整體。所以就算進行了閱讀課和寫作課的學習,絕大部分學生還是無法有效積累寫作素材,閱讀和寫作協(xié)動性優(yōu)勢根本無法有效發(fā)揮作用[2]。
上面提及的是一部分地區(qū)所出現(xiàn)的狀況,有的初中語文教師已經(jīng)認識到了閱讀和寫作協(xié)動的重要性,并且他們也將這一理念付諸實踐。但在具體實踐過程中他們沒有切實可行的教學策略進行閱讀和寫作聯(lián)動教學,可供借鑒的經(jīng)驗也十分有限。所以,在具體課程實踐中也只是象征性地讓學生進行一些所謂“讀中寫,寫中讀”的練習,但是成效甚微。
如在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材第六單元教學中,這一單元教材的寫作要求是教會學生寫故事。在具體課程教學中,教師只是在課堂上教授學生故事敘事類文章具體的寫作流程、方法、技巧等,也會找一兩篇范文供學生參考,但還是沒辦法指導學生將閱讀到的文章里的寫作技巧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不能做到有效融合閱讀和寫作。
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融合的意義
語文教學包含的多個方面都不是完全獨立的,如字詞、句子、語法、閱讀、寫作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聯(lián)系,無法完全分離、獨立。而進一步推動語文閱讀與寫作協(xié)動教學,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興趣,增長學生的見識,豐富學生的內心世界,還可以讓學生把閱讀中的收獲運用到寫作中,不斷增強表達能力,提升語文綜合學科素質。
三、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融合策略
(一)拓展教學背景,培養(yǎng)寫閱興趣
目前,初中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將教學重點放在呆板詳細地講解教材中,這種狀態(tài)下,學生的學習興趣會被大幅度減弱,僅僅依靠單一且呆板的課文講解無法將語文綜合能力傳授給學生。這要求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具體課文講解過程中不要單一地講解課文,可以在課前挖掘本課的內容背景,結合影像、圖片、PPT等活躍課堂氣氛。背景的介紹能夠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記憶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這時,教師可以積極引導學生對課堂知識或者問題進行討論或提問,輔之以與課程有關的軼聞趣事對學生進行講解,提升學生興趣,讓學生在平時也搜集一些讀物進行閱讀。語文教師也可以適當留一些簡短的寫作條目,引導學生進行讀寫練習,從而推動學生真正喜歡上閱讀與寫作。
例如,在進行七年級上冊部編語文教材第一單元課文《濟南的冬天》教學時,教師可以在教學開始前搜集一些關于濟南的風景人情圖片,以及濟南冬天溫暖的科學回答,同時也不要忘記準備作者老舍的生平背景資料。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在最開始向學生介紹作者背景,同時輔之以老舍的趣聞小故事加深學生對老舍這個作者的印象,以便有更多的學生在課后搜集并閱讀他更多的文章。在課文講解中教師可靈活插入事先準備好的濟南風景圖片和濟南冬天科學解釋視頻,讓學生加深對這一堂課知識的記憶和理解。由于這一課課文體裁為散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事物進行細致觀察,并嘗試用閑散優(yōu)美的語言進行簡短的描繪寫作,這更能夠提升學生對散文這一文學體裁的創(chuàng)作能力。
(二)提升讀寫效率,完善聯(lián)動機制
這要求初中語文教師在課文講解中學會引導學生深度體味文章魅力,通過文章本身的價值和自己的講解使學生主動進行閱讀和寫作的練習。這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因為這需要教師在上課過程中不僅強調課程知識講解,還要求教師具有足夠的精力去鑒賞并引導學生體味文章意蘊。在讀寫機制建立方面,可以將日常閱讀與寫作練習歸到學期綜合評定上,讓學生將讀寫練習變成習慣,歸于常態(tài)。
例如,在進行阿西莫夫短文兩篇的教學過程中,因為文章分為《恐龍無處不在》和《被壓扁的沙子》兩部分,所以,教師在教學前要先針對兩篇不同的科普短文進行賞析,以便在課堂上帶領學生進行具體賞析,同時在講解課文時逐一分析里面用到的說明方法,并根據(jù)一些簡單示例要求學生進行寫作訓練,加強學生說明文寫作技巧的理解,在具體寫作活動中深化對說明文的理解。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根據(jù)他們自己閱讀兩篇故事所得結論暢所欲言,說明自己的觀點,這也能夠顯著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同樣這種能力也會映射到寫作能力中。
(三)綜合人物描繪,運用人物評價
為了給學生更為形象的概念展示,提高學生的人物描摹能力,教師在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要對課文或者相關文本中的具體人物進行仔細分析,包括分析作者對人物安放位置、人物描寫技巧,以及人物關系處理等知識。這個策略是基于教師已經(jīng)對學生有了較為系統(tǒng)的閱讀、寫作聯(lián)動教學訓練,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刻畫人物的能力,同時也可以根據(jù)文章人物相關結構知識促進學生對其他文體寫作和閱讀的啟發(fā)性理解[4]。
例如,在對《我的叔叔于勒》這篇課文的講解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于勒”這一人物形象,根據(jù)文章推進的不同階段,分三方面對“于勒”進行形象剖析,同時把課文中運用到的人物刻畫知識講授給學生,并進行創(chuàng)造性人物刻畫小練習,讓學生當堂運用學到的知識刻畫自己最好的朋友,在實踐中加深他們對人物刻畫技巧的學習。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能力培養(yǎng)和寫作能力提高是兩個密不可分的部分。教師要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多種策略不斷提升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聯(lián)動潛能,顯著發(fā)揮初中語文教學對學生語文學習生涯奠基的獨特作用,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楊志強.語文閱讀與寫作有效結合的策略分析[J].文學教育(下),2021(9):74-75.
[2]米銀霞.初中語文智慧課堂運用群文閱讀提升寫作能力[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1(15):13-14.
[3]林琴芳.探究初中語文閱讀課引導問題設計[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1(14):55-56.
[4]黃玲.淺談初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促進寫作的途徑研究[J].新課程,2021(29):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