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映圻
如詩溫柔,如雨浪漫。
——題記
生物、地理二??荚囌谶M行,我寫完試卷,望向窗外,似乎天色有些暗了。我深吸一口氣,嗅到了泥土的清香,夾雜著雨的味道。也不知是何時有的這項本領(lǐng),只一嗅,便知是雨。
故鄉(xiāng)的冬天,沒有雪,卻總有連綿不斷的雨,夾在霧中,如牛毛般飄下來。后來回了廣東,每年無論春夏秋冬,都會有一場場或大或小的雨。每次下雨時,我就會走到窗前,看著雨點落下,和窗戶上的雨珠玩耍。它們就像是上天賜給我的玩具,專門下來陪我玩的。
上幼兒園以后,慢慢開始接觸一些詩詞。我記得,第一次在詩中看見雨,是孟浩然的“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當(dāng)時,我突然記起有一次晚上下了雨,第二天早上起來,陽臺上的桂花落了一地。腦海中不知為何涌現(xiàn)出許多畫面,都是曾經(jīng)歷過的事,與詩中所描繪的,竟有異曲同工之妙。只覺怦然心動,逐漸迷上了詩。
二年級時,我們一家去西安旅行,來到了西安華清池,觀看《長恨歌》的節(jié)目表演。當(dāng)天晚上正好下了小雨,演員們在雨中翩翩起舞,演繹著凄美的愛情故事。爸爸突然對我說:“有一首詩就叫《長恨歌》,是白居易寫的,里面有句寫道‘春風(fēng)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是不是很符合此情此景?”秋雨來時,正值梧桐葉落。雨柔柔地飄著,葉也輕輕地落。舞臺上的劇情凄美,詩詞也凄美。當(dāng)時七歲的我,被中國文化深深地震撼了。第一次,我有了強烈的欲望想要去背一首詩。共六十句的《長恨歌》,我只用了不到一小時就背下來了。第二天,在蒙蒙細雨中逛華清池,便多了一份親切,一份穿越千年的呼喚與熱愛。盡管過了千年,詩中的風(fēng)景還在,詩中的雨,也一直在。我才知,原來,雨就是詩,詩就是雨,而它們,都是中國文化的凝集。
冬奧會上,二十四節(jié)氣倒計時的開幕式,那獨有的中國式浪漫,是從“雨水”開始的。所謂“雨水”,應(yīng)是“東風(fēng)解凍,冰雪皆散而為水,化而為雨,故名雨水”。元稹曾寫過“雨水洗春容”,杜甫更是留下了千百年來膾炙人口的“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句詩,也是開幕式倒計時的第一句。雨滴自屋檐滑落,在古建筑中無聲地訴說著時光,留下的,是古中國的文化。霏霏細雨,潤澤天地,春天正帶著對萬物的愛意,溫柔地臨近,開啟了新的輪回。萬物被滋潤,一切都將重新開始。千絲萬縷的雨水,牽起蒼茫天地,亦牽起世道人心。幾乎每個詩人的詩中,都有過“雨”這個字。雨,是詩中不可或缺的意象,生長著漢字五千年不絕的詩情。汪國真曾在他的散文《雨的隨想》中寫道:“無論什么樣的故事,一逢下雨便難忘。雨有一種神奇:它能彌漫成一種情調(diào),浸潤成一種氛圍,鐫刻成一種記憶……”
雨,五千年來從未變過,它是時間的樣子,無論草木枯榮,大雁南飛,它都是時間的牽掛,是中國文化特有的浪漫意象。雨中永遠的溫柔,會一直綿延下去。
東莞市東華初級中學(xué)
指導(dǎo)教師:歐陽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