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抗戰(zhàn)時期的中美合作非常有名,諸如中美合作所、陳納德的飛虎隊等等。其實在此之前,中蘇、中英之間都曾嘗試進行軍事、情報方面的合作,共同抗擊日本。特別是中英合作期間,還成立了存在僅8個月的“中國突擊隊”。但雙方在合作過程中,因為利益分歧,致使合作在未深入展開之前就走向反目。
“中國突擊隊”成立
1940年6月22日,英國成立戰(zhàn)時秘密情報機構特別行動處,簡稱SOE,目的是幫助被占領國訓練特工,進行抵抗。在亞洲,SOE建立了東方使團,主要是針對被日軍占領的中國和東南亞各國。其負責人是英國化學工業(yè)公司中國公司的主席瓦倫丁·凱利夫。
但是英國政府有條神圣不可打破的規(guī)則:只要英日沒有宣戰(zhàn),任何英國人都不能在中國進行軍事行動。這條規(guī)則讓凱利夫和東方使團的工作非常掣肘。此時,英國駐華大使科爾想出了一條妙計,那就是選擇一些因為納粹入侵而無國可回的外國人代表英國人的利益,組成一支小分隊行動。由凱利夫在新加坡遙控指揮。
1941年8月,英國大使科爾帶著這個計劃面見蔣介石,蔣介石欣然同意。1941年下半年,蔣介石批準軍統(tǒng)和英國特工人員合作成立“中英情報合作所”。該所的任務是由軍統(tǒng)向英方提供日本陸??哲娫谥袊睾<按箨懟顒拥那閳?,其中著重于日本空軍的情報。1941年8月,該計劃正式實施,被命名為“中國突擊隊”。中國突擊隊的主要成員是斯堪地納維亞人,他們大多數(shù)人都和中國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中英之間,矛盾重重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之后,英國與日本人宣戰(zhàn)。凱斯維克成了英國戰(zhàn)爭經(jīng)濟部駐中國的代表。一到重慶,凱斯維克就謀劃由其獨自掌控“中國突擊隊”。
凱斯維克是宋子文和宋美齡的親密朋友,而且在英國大使館也舉足輕重,因此,戴笠對他的謀劃沒有采取行動。此后,凱斯維克基本上控制了“中國突擊隊”的訓練計劃并添加了英國指揮官。之前,中國突擊隊屬于國民政府的管轄,現(xiàn)在卻成了英國人掌控的組織,而凱斯維克也成了中國突擊隊的實際領導人。
此時,中國突擊隊的命運也因為中英之間的矛盾和利益沖突變得岌岌可危。1941年中美英三國對日宣戰(zhàn),蔣介石曾準備派三個師幫助英國守衛(wèi)香港,卻直接遭到了拒絕。因為在英國人看來,香港作為英國的財產(chǎn)應該由英國人守衛(wèi)。同樣的邏輯也適用于緬甸和馬來西亞。
接下來,英國軍隊在東南亞陷入一系列的潰敗。同時,還要面對印度國內(nèi)愈演愈烈的獨立運動。為此,英國邀請蔣介石作為亞洲的代表到印度去游說平息惱人的叛亂。而在蔣介石看來,去印度的目的并不在此,中國與印度聯(lián)合起來抗日才是最主要的。1942年2月10日,蔣介石宋美齡夫婦到達印度新德里,進行秘密訪問。但在是否能見甘地等問題上,蔣介石與丘吉爾發(fā)生了激烈的沖突,蔣介石公開表達了對印度爭取獨立的支持。
丘吉爾對此無法接受,考慮再三,決定策動西藏獨立,給盟友制造些麻煩。一方面可以切斷中國與印度的聯(lián)系,削弱中國;另一方面,即使不成功,也可以警告蔣介石,讓他不敢再支持印度獨立。蔣介石夫婦的訪印之旅,原本應該增進中英兩個戰(zhàn)時盟友間的關系,結果卻是加深了彼此間的猜忌、誤解和鴻溝。
合作破裂,撤出中國
中英兩國之間的矛盾直接投射到了中英合作組建的中國突擊隊上。而且就在此后,國民政府發(fā)現(xiàn),中國突擊隊開始秘密地與西南和西北的一些地方軍閥及中國共產(chǎn)黨聯(lián)系。其行動也不再通知國民政府方面和蔣介石本人。
1942年4月,蔣介石交給英國大使科爾一份“委員長的命令”,要求中國突擊隊立刻撤出中國,蔣介石對此的解釋是他收到了不利的消息,而且突擊隊瞞著他直接與各省長聯(lián)系。
抗戰(zhàn)時期的中英合作,深受英國綏靖政策的影響,只能處于秘密狀態(tài)。英國人在未對日宣戰(zhàn)之前始終不敢放手進行反日,后加上中英之間的利益沖突和猜忌,最終使合作流于失敗,雙方為此也不愿提及或宣揚,但這為以后的中美聯(lián)合抗日積累了經(jīng)驗。
(摘自《文史博覽》栗月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