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志芹
【摘要】閱讀是小學語文的重要基礎,語文的教學組成離不開閱讀,只有提升閱讀的有效性,才能讓學生對文章進行深刻的理解,唯有深刻的理解,才能保障閱讀的實效。作為語文學習的重中之重,閱讀一直被視為教學重點,同時作為教學難點,在閱讀教學中真正收獲的教學效果卻并不明顯。因此,如何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是現(xiàn)在需要攻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
以往的閱讀教學之所以未能收獲良好的教學成果,在于學生本身不愛閱讀,也沒有興趣進行閱讀,沒有實效的閱讀,學生也就不能對文章進行深刻了解,沒有深層的了解,也對語文學習質(zhì)量造成了直接的影響。因此,要想提升有效性,也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和改善,必須要讓學生先喜歡閱讀,只有參與其中,才能保障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這當中,需要注意學生要進行趣味閱讀,讓閱讀有趣味性;情境閱讀,根據(jù)內(nèi)容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氛圍;寫作閱讀,讀寫結合,融為一體,提升閱讀有效性。
一、趣味閱讀,激發(fā)閱讀興趣
教師要明確閱讀教學的根本意義,是為了讓學生通過有效閱讀,對文章進行深刻學習,理解文章,進而提高學習效率和質(zhì)量。那么這一切的前提都必須建立學生有興趣進行閱讀的基礎上,才能提升閱讀實效。
例如,在《村居》的學習中,因為是古詩詞學習,本身在朗讀和詞句的理解上具有一定的難度,刻板的閱讀只會增加學生的厭學情緒,這個時候要進行趣味閱讀,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如,教師可以融入音樂舞蹈的趣味學習方式,在音樂的配合下,教師根據(jù)詩詞內(nèi)容進行一定的舞蹈教學,既代入課程,也加深學生的理解。比如,其中“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雙手做攀高動作,用來表示“草長鶯飛”,手上比“二”,用來表示“二月天”,然后身體似柳條一樣擺動來表示“拂堤楊柳醉春煙”。詩詞以發(fā)芽的青草和隨風擺動的柳條來表示春天的景象。這樣配合音樂進行舞蹈動作,可以加深學生的理解,在音樂和舞蹈結束后,學生再進行有效閱讀,不但印象深刻,也有助于加強對詩詞的了解。為了更具趣味性,教師還可以將學生分為兩組,同時進行音樂舞蹈的比拼,這樣既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激發(fā)了學生對閱讀的興趣。這樣才能循序漸進地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保障閱讀實效。
二、情境閱讀,創(chuàng)設氛圍
創(chuàng)設閱讀氛圍是閱讀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處在一個良好的氛圍當中,既能提升閱讀有效性,也能加強閱讀的質(zhì)量和效率。但在閱讀當中,并不是讓學生自行閱讀,而是要帶領學生進行有氣氛、有情境的閱讀。
例如,在《蜘蛛開店》的學習中,為了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教師可以用情境演繹的方式提升閱讀有效性。如,將內(nèi)容重新編輯,并且將角色進行合理的分配,要讓每一名學生都有臺詞可說,并且也要按照原文內(nèi)容進行復述,這樣才能讓閱讀有效,不可自己隨意發(fā)揮,這樣有違情境閱讀的初衷,也會讓學生的思緒產(chǎn)生混亂。比如,其中:“有一只小蜘蛛,每天蹲在網(wǎng)上等著小蟲落在上面,好寂寞,好無聊啊?!蹦敲礊榱嗽黾忧榫逞堇[的戲劇性,這段記敘文可以轉變?yōu)橹鹘恰靶≈┲搿钡淖晕医榻B,當學生扮演的“小蜘蛛”出場時,可以做如下描述:“大家好,我是小蜘蛛,我每天都在等待小蟲子落在網(wǎng)上面,真的好無聊,好寂寞啊?!边@樣轉換成第一人稱進行情境演繹,會加強學生的代入感,同時也易于觀看的學生進行理解,以此類推,無論是河馬、長頸鹿還是蜈蚣在內(nèi)容不變的基礎上進行一定的人稱轉換,會增添其中的戲劇性。通過這樣的情境閱讀,既調(diào)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在情境演繹的過程中讓學生進行了情境閱讀,加深了印象,同時在演繹過程中,向?qū)W生傳達了一個道理,做任何事都要有毅力,不能朝三暮四。學習亦是如此,只有堅持,才能成功。
三、寫作閱讀,讀寫結合
在閱讀過程中進行寫作,運用閱讀與寫作結合的方式提升閱讀教學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寫作與閱讀可以說是相輔相成的密切關系,只有提升閱讀有效性,才能讓寫作具備有效性。閱讀過程中融入寫作,進行有效結合,能有效提升閱讀的效率。
例如,在《傳統(tǒng)節(jié)日》閱讀中,教師先將課文進行童謠編纂,也就是說讓學生以童謠的形式進行課文朗讀,在了解閱讀內(nèi)容后,讓學生進行隨堂寫作,學生可以通過閱讀,從中任意選擇一種節(jié)日來進行寫作。比如,原文當中“春節(jié)到,人歡笑,貼窗花,放鞭炮”,這個節(jié)日是我們大家所熟悉的春節(jié),也俗稱“過年”。那么如果學生選擇了春節(jié)作為寫作內(nèi)容,那么在寫作中就要將課文當中的內(nèi)容進行體現(xiàn)。可以做如下描述“春節(jié)到了,大街上充滿了人們的歡聲笑語,家家戶戶都會貼窗花,還會放鞭炮來慶祝春節(jié),好不熱鬧?!币赃@樣的形式,對春節(jié)進行一定的拓展描述,教師不要做字數(shù)的硬性規(guī)定,隨堂寫作主要檢測學生對閱讀內(nèi)容是否理解,如有不足之處,教師可以及時地進行指導。這樣運用讀寫結合的方式能更好地提升閱讀有效性。
四、互動閱讀,易于理解
閱讀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加強學生對文字的理解能力,繼而提升語文學習的效率和質(zhì)量。因此,在提升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過程中,增加閱讀的互動性,不但可以提升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也能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這樣的閱讀教學才能具備有效性,同時也能完善學生的閱讀綜合素養(yǎng)。
例如,在《曹沖稱象》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分為兩個步驟讓學生進行互動閱讀。第一,互動朗讀。讓學生按照課文內(nèi)容分角色進行朗讀。通過這樣的方式加深學生對文章的印象,在朗讀完畢后,教師會根據(jù)學生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解讀,進一步幫助學生進行閱讀理解。第二,互動閱讀。在朗讀完畢后,學生對文章已經(jīng)有了初始印象。那么可以再次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之間針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探討和互動。比如,該小組學生認為文章的中心是在表達凡事要善于觀察,開動腦筋。這代表學生在互動與探討中汲取了課文的中心思想。針對學生的回答,教師予以肯定的同時,也可以進行補充。以這樣的閱讀方式,不但能提升閱讀教學有效性,也能加強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結束語:
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過程中,教師要重視閱讀教學,并且通過有效的閱讀方式,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氛圍,讓閱讀具備趣味性,調(diào)動學生的閱讀興趣,讀寫結合,提升閱讀有效性,構建高效閱讀課堂。
參考文獻:
[1]吳夢遙.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20(5):174-175.
[2]閆科.淺析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語文課內(nèi)外,2020,000(008):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