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家磨房里邊住著馮歪嘴子。
那磨房的窗子臨著我家的后園。我家的后園四周的墻根上,都種著倭瓜、西葫蘆或是黃瓜等類會爬蔓子的植物;倭瓜爬上墻頭了,在墻頭上開起花來了,有的竟越過了高墻爬到街上去,向著大街開了一朵火黃的黃花。
因此那磨房的窗子上,也就爬滿了那頂會爬蔓子的黃瓜了。黃瓜的小細(xì)蔓,細(xì)得像銀絲似的,太陽一來了的時候,那小細(xì)蔓閃眼湛亮,那蔓梢干凈得好像用黃蠟抽成的絲子,一棵黃瓜秧上伸出來無數(shù)的這樣的絲子。絲蔓的尖頂每棵都是掉轉(zhuǎn)頭來向回卷曲著,好像是說它們雖然勇敢,大樹、野草、墻頭、窗欞到處亂爬,但到底它們也懷著恐懼的心理。
太陽一出來了,那些在夜里冷清清的絲蔓,一變而為溫暖了。于是它們向前發(fā)展的速率更快了,好像眼看著那絲蔓就長了,就向前跑去了。因為種在磨房窗根下的黃瓜秧,一天爬上了窗臺,兩天爬上了窗欞,等到第三天就在窗欞上開花了。
再過幾天,一不留心,那黃瓜梗經(jīng)過了磨房的窗子,爬上房頂去了。
后來那黃瓜秧就像它們彼此招呼著似的,成群結(jié)隊地就都一齊把那磨房的窗給蒙住了。
從此那磨房里邊的磨倌就見不著天日了。磨房就有一扇窗子,而今被黃瓜掩遮得風(fēng)雨不透。從此那磨房里黑沉沉的,園里,園外,分成兩個世界了。馮歪嘴子就被分到花園以外去了。
但是從外邊看起來,那窗子實在好看,開花的開花,結(jié)果的結(jié)果。滿窗是黃瓜了。
還有一棵倭瓜秧,也順著磨房的窗子爬到房頂去了,就在房檐上結(jié)了一個大倭瓜。那倭瓜不像是從秧子上長出來的,好像是由人搬著坐在那屋瓦上曬太陽似的。實在好看。
夏天,我在后園玩的時候,馮歪嘴子就喊我,他向我要黃瓜。
我就摘了黃瓜,從窗子遞進(jìn)去。那窗子被黃瓜秧封閉得嚴(yán)密得很,馮歪嘴子用手扒開那滿窗的葉子,從一條小縫中伸出手來把黃瓜拿進(jìn)去。
有時候,他停止了打他的梆子。他問我,黃瓜長了多大了?西紅柿紅了沒有?他與這后園只隔了一扇窗子,就像關(guān)著多遠(yuǎn)似的。
祖父在園子里的時候,他和祖父談話。他說拉著磨的小驢,驢蹄子壞了,一走一癡。祖父說請個獸醫(yī)給它看看。馮歪嘴子說,看過了,也不見好。祖父問那驢吃的什么藥?馮歪嘴子說是吃的黃瓜子拌高粱醋。
馮歪嘴子在窗里,祖父在窗外,祖父看不見馮歪嘴子,馮歪嘴子看不見祖父。
有的時候,祖父走遠(yuǎn)了,回屋去了,只剩下我一個人在磨房的墻根下邊坐著玩,我聽到馮歪嘴子還說:
“老太爺今年沒下鄉(xiāng)去看看哪!”
有的時候,我聽了這話,故意不出聲,聽聽他往下還說什么。
有的時候,我心里覺得可笑,忍也不能忍住,我就跳了起來了,用手敲打著窗子,笑得我把窗上掛著的黃瓜都敲打掉了。而后我一溜煙地跑進(jìn)屋去,把這情形告訴了祖父。祖父也和我似的,笑得不能停了,甚至笑出眼淚來。但是總是說,不要笑啦,不要笑啦,看他聽見。有的時候祖父竟把后門關(guān)起來再笑。祖父怕馮歪嘴子聽見了不好意思。秋天,大榆樹的葉子黃了,墻頭上的狗尾草干倒了,園里一天一天地荒涼起來了。
這時候馮歪嘴子的窗子也露出來了。因為那些糾纏纏的黃瓜秧也都蔫敗了,舍棄了窗欞而脫落下來了。
于是站在后園里就可看到馮歪嘴子,扒著窗子就可以看到在拉磨的小驢。那小驢豎著耳朵,戴著眼罩。走了三五步就響一次鼻子,每一抬腳那只后腿就有點痛,每一停下來,小驢就用三條腿站著。
馮歪嘴子說小驢的一條腿壞了。
這窗子上的黃瓜秧一干掉了,磨房里的馮歪嘴子就天天可以看到的。
馮歪嘴子喝酒了,馮歪嘴子睡覺了,馮歪嘴子打梆子了,馮歪嘴子拉胡琴了,馮歪嘴子唱唱本了,馮歪嘴子搖風(fēng)車了。只要一扒著那窗臺,就什么都可以看見的。
一到了秋天,新鮮粘米一下來的時候,馮歪嘴子就三天一拉磨,兩天一拉粘糕。黃米粘糕,撒上大蕓豆。一層黃,一層紅,黃的金黃,紅的通紅。三個銅板一條、兩個銅板一片地用刀切著賣。愿意加紅糖的有紅糖,愿意加白糖的有白糖。加了糖不另要錢。
馮歪嘴子推著單輪車在街上一走,小孩子們就在后邊跟了一大幫,有的花錢買,有的圍著看。
祖父最喜歡吃這粘糕,母親也喜歡,而我更喜歡。母親有時讓老廚子去買,有時讓我去買。
不過買也是有數(shù)的,一人只能吃手掌那么大的一片,不準(zhǔn)多吃,吃多了怕不能消化。
祖父一邊吃著,一邊說夠了夠了,意思是怕我多吃。母親吃完了也說夠了,意思是怕我還要買。其實我真的覺得不夠,覺得再吃兩塊也還不多呢!不過經(jīng)別人這樣一說,我也就沒有什么辦法了,也就不好意思喊著再去買,但說實話是沒有吃夠的。
當(dāng)我在大門外玩的時候,推著單輪車的馮歪嘴子總是在那塊粘糕上切下一片來送給我吃,于是我就接受了。
當(dāng)我在院子里玩的時候,馮歪嘴子喊著“粘糕”“粘糕”地從大墻外經(jīng)過,我就爬上墻頭去了。
西南角上的那段土墻,因為年久了出了一個豁,我就扒在那墻豁上往外看。果然馮歪嘴子推著粘糕的單輪車由遠(yuǎn)而近了。來到我的旁邊,就問著:
“要吃一片嗎?”
我不說吃,也不說不吃。但我也不從墻頭上下來,還是若無其事地呆在那里。
馮歪嘴子把車子一停,于是切好一片粘糕送上來了。
(選自《呼蘭河傳》,有刪改)
讀與思
文章飽含地域色彩和生活氣息,通過“我”的視角記敘了“磨房里外”的故事,以此來交代故事發(fā)生的社會環(huán)境,架構(gòu)故事情節(jié),表現(xiàn)出小說獨有的意蘊(yùn):磨房外的后園是個童話般的美好世界,磨房內(nèi)則是艱難的現(xiàn)實世界。小說節(jié)選部分沒有跌宕起伏的曲折情節(jié),沒有大起大落的人生歷程,通過描寫從春天到秋天的季節(jié)變化,來展現(xiàn)主人公馮歪嘴子生活的自然環(huán)境,抽絲剝繭,逐層展開,逐漸顯現(xiàn)出人物的性格特征:馮歪嘴子雖然卑微貧窮,但他樂觀向上、頑強(qiáng)生活的態(tài)度令人動容,正如那園子中一棵欣欣向榮的黃瓜苗,開花,結(jié)果,不問外事,生動地反映出呼蘭這座小城當(dāng)年的社會風(fēng)貌和人情百態(tài)。文章語言平實,字里行間寄托了蕭紅對善良又寂寞的底層勞動者的親近和同情。
讀與悟
1.善用修辭手法。
“就向前跑去了”“后來那黃瓜秧就像它們彼此招呼著似的,成群結(jié)隊地就都一齊把那磨房的窗給蒙住了”,將黃瓜蔓擬人化,表現(xiàn)出黃瓜蔓蓬勃的生命活力。“馮歪嘴子喝酒了,馮歪嘴子睡覺了,馮歪嘴子打梆子了,馮歪嘴子拉胡琴了,馮歪嘴子唱唱本了,馮歪嘴子搖風(fēng)車了”一句,使用短句構(gòu)成排比,將馮歪嘴子的形象完完全全地展現(xiàn)出來,他的吃喝拉撒,他的一舉一動,都似一幅幅畫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
2.善用語言描寫。
“老太爺今年沒下鄉(xiāng)去看看哪!”“要吃一片嗎?”馮歪嘴子的這兩句話雖然簡短,但對于刻畫人物形象卻有著至關(guān)重要的意義,通過這兩句話,一個勤勞大方、淳樸大度的馮歪嘴子的形象活生生地立于紙上。
3.善用敘述人稱。
本文用第一人稱行文,使小說顯得真實親切,拉近了與讀者之間的距離,同時便于抒發(fā)情感;特別是以孩童的視角敘述,呈現(xiàn)出天真有趣、溫馨美好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