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嘉欣
晨風掠過發(fā)梢,指尖拂過麥浪,晚霞暈染天空,都是我對自然永存的記憶。
年少時,住在鄉(xiāng)下,沒有城市的車水馬龍和電子產(chǎn)品的牽絆,我深深地愛上了純樸的鄉(xiāng)村氣息。屋后有一條石板路,一頭連著學校,一頭通向菜園,沿路滿是我不認識的植物。
小小的菜園是我的獨家記憶。春日里,舉目望去,綠油油的一片,春風拂過我的臉頰,我感到一股愉悅之感。微風吹動著,秧苗便跟著舞動著起來。它的舞步雖然普通,但我卻能感到它的美麗;它的舞步雖然輕柔,卻使春風跑得更歡了。
因為每天必定去菜園里撒歡,這條石板路便成為了我的必經(jīng)之路。
六月的一天,我在這條石板路上遇到了一場毫無征兆的雨。我聽著雨聲,望著那菜園出了神。我清楚地看到南瓜藤上那朵開的最高最美的花,在暴雨的沖刷下,再也沒有抬起頭,旁邊那個花骨朵卻貪婪地享受著雨水的滋潤。我發(fā)現(xiàn)這花骨朵有種讓人敬佩的力量,那是一股倔強的力量,也許是不甘,也許是勇敢,它經(jīng)受住了最強烈的暴雨。
植物一生所求,是再簡單不過的。它們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生命軸: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簡簡單單的八個字,就是它們一生的信仰,如果放到人類身上,其實也能概括人生的全貌。此外,它們從來不向外索取,而是不斷自省,綻放出最美的花朵。
看著眼前的情景,我豁然開朗:“我為什么不能是那個花骨朵呢?為什么我不能勇敢一點呢?”長久以來,我過于執(zhí)著地想成為晴空下最美的花朵,卻忽視了勇敢的力量。那一刻,我終于找到了未來努力的方向,我要像花骨朵一樣,在順境中蓄力,在逆境中爆發(fā)。
這,是自然給我上的最好的一課。
【廣東東莞市東城實驗中學】
點評
小作者文筆優(yōu)美清爽,字里行間流露出哲理性。大自然的美好,給小作者點亮了心靈之光,景中含情,情由景發(fā),結(jié)尾發(fā)出“我要像花骨朵一樣,在順境中蓄力,在逆境中爆發(fā)”的感慨,升華主題。
(鄧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