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坤
大單元整合教學就是利用教材,以一個或多個語文單元為基礎,從整體出發(fā),研究單元內部,精讀課文的重點和課文之間的聯(lián)系,在單元主題的指導下有目的地整合這些課文資源進行教學。除此之外,還需要根據(jù)整合內容進行課外拓展教學,豐富學生的知識框架,促進整體上的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在大單元整合教學里,主要目的就是通過研究教材的理念、背景、編寫特色,并基于一定的教學方法上,在課堂上對某一特定單元整合教學內容實施統(tǒng)一性備課、統(tǒng)一性教學。語文教學內容涉及面十分廣泛,每個類型的學習內容都有不同的學習方法和學習難點,利用大單元整合教學有利于教師對教學手段、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等方面來整體把握教學,幫助學生整合一個整體的知識框架,更好地把握語文知識,從而提高語文學習的質量。在此,筆者對初中語文大單元整合教學作了一定的研究。
一、設計科學合理的大單元主題
“單元設計”不是僅僅以單元內容為劃分依據(jù),而是立足學科核心素養(yǎng),整合目標、任務、情境與內容的教學單位。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通過單元整體設計,創(chuàng)設合適的學習情境,用任務驅動的方式,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個性的言語實踐活動,組織單元學習活動。這樣的設計以學生的學習為主線,整合語文學習的各種要素,引領和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如部編教材七上第三單元主要編排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再塑生命的人》《〈論語〉十二章》三篇閱讀文章,安排了名著導讀《〈朝花夕拾〉:消除與經(jīng)典的隔膜》,寫作實踐活動《寫人要抓住特點》。本單元的現(xiàn)代文中,作家們用細膩的筆觸、飽含深情的文字,回憶了自己的童年學習生活和成長啟蒙經(jīng)歷,表達了對童年生活的追憶與反思。因此,本單元課文內容指向學習生活和啟蒙經(jīng)歷。這是學生特別熟悉,深有體驗,容易引起共鳴的內容,是學生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寫作的重要資源。因此,我們將這一單元的主題確定為“學習與啟蒙”,并以“學生過去經(jīng)歷、現(xiàn)在也正在發(fā)生的多姿多彩的學習生活”作為本單元的學習情境。為實現(xiàn)單元主題的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回顧我的學習生活”“走進名家的啟蒙故事”“發(fā)現(xiàn)身邊的啟蒙之光”三大學習任務。通過“回顧我們的學習生活”,將學生帶入自己學習生活的回憶中,回味曾經(jīng)的童真、童趣、友誼和愛,帶著閱讀期待走進名家名篇。在“走進名家的啟蒙故事”這個任務下,通過“模擬采訪”和“訪談策劃”的活動來提升學生默讀和整體感知的能力,學會抓住標題、開頭和關鍵語句,迅速了解文章大意?;顒有枰_定采訪對象和采訪重點,在此基礎上策劃采訪提綱,讓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到文本中篩選信息,提取信息,進行信息的重組,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容,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yōu)椤爸鲃訉W習”?!艾F(xiàn)場訪談”的角色設置包括采訪者和被采訪者兩種身份。無論是哪種身份,要流暢順利地圍繞采訪內容進行表達,就必須對課文內容了然于心。通過該活動,學生走進文本,對文本進行深入理解和探究。通過“我的啟蒙故事”和“排行榜:我的啟蒙書(整本書的閱讀)”來進行寫作創(chuàng)造和名著導讀活動?!拔业膯⒚晒适隆睅椭⒆佑^察、審視自己的生活,回顧成長的足跡,學會感恩生活,學會表達情感。“排行榜:我的啟蒙書(整本書的閱讀)”這一活動主要是讓學生學會自主閱讀分享(整本書的閱讀),激發(fā)學生閱讀名著的熱情。梳理與拓展,是本單元教學設計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提供梳理要點,并以默讀、人物描寫的梳理為例,試圖幫助學生回顧、整理本單元學習的內容和收獲,用已有的認知經(jīng)驗構建新的認知結構,并加以改造、整合、運用,最終內化為自己的素養(yǎng)。
二、圍繞單元目標設計自學任務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用大單元整合教學法,教師應該關注和重視的是對學生自主學習過程的指導這個流程的設計,而不是對學生具體的自主學習方法和過程的指導。因此,教師應轉變觀念,找到確切的定位和教學目標,也就是說,教師需要先確定學生開展單元自主學習的最核心目標。這一目標應包括字詞、基礎知識、文章閱讀和理解及寫作練習等各個方面。以部編初中語文教材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為例,此單元的主題為“人生之舟”,包含了《紀念白求恩》《植樹的牧羊人》《走一步,再走一步》《誡子書》四篇文章。在該單元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主要以教材中的單元劃分和文章編排為標準,確定單元教學的目標是感受寫人的記敘文或者散文的寫作特點,并且學會默讀,掌握基本的閱讀方法和技巧,感受文章中作者的情感表達手法并加以模仿。在這樣的目標之下,教師在設計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指導任務時,需要進行全方位的考慮,并且為學生提供一條較為清晰的自主閱讀和自主學習的思路。首先,教師可以提出進行背景介紹及文章體裁等背景知識的相關閱讀要求,讓學生在開展自主閱讀之前先對作者及文章的風格有所了解。然后,教師可以根據(jù)這幾篇文章中主要的生僻字來設計相應的練習題目,避免學生忽略基礎字詞的學習和積累。其次,教師可以選定其中的一篇或者兩篇文章的內容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解答。這些問題既要涉及與文章結構相關的內容,也要包括寫作風格、遣詞造句等細節(jié)性內容。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自主閱讀時,自然而然能夠養(yǎng)成正確的閱讀習慣,從而提高自主閱讀能力。最后,教師還可以給出一篇課外閱讀文章,并且要求學生在完成自主閱讀之后進行展示講解。通過這一過程,教師能夠了解學生對類型文章的閱讀方法和閱讀技巧的掌握和運用情況,便于對學生進行評價和總結。在單元整合理念下,教師對學生自學指導的設計應該是一個完整的且有條理的過程,這樣才能起到幫助學生厘清思路的作用,進而實現(xiàn)高效自主學習的教學目的。
三、創(chuàng)設單元學習大情境
情境教學使知識變得既具體化又有生活化,既有情趣還有思維。完成大單元整合教學需要以單元學習目標為導引,創(chuàng)設真實的單元教學大情境。創(chuàng)設合理的大情境教學,有助于將單元課程學習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相相接,促進達成單元學習目標。如在進行八年級下冊“游記”單元的大單元教學時,其中的一個情境設定為:2020年受疫情影響,你的英國筆友馬克的“壺口之旅”未能成行。近期疫情形勢緩和,馬克想把“壺口之旅”提上日程。請你為他推薦壺口瀑布的最佳旅游季節(jié)、最佳觀賞地點及最佳觀賞角度。在這個情境設定中,“英國筆友馬克”的出現(xiàn)是需要慎重考慮的。因為創(chuàng)設的情境要面對的是全班學生,而學生是否都會有一個“英國筆友馬克”呢?如果沒有,那這樣一個情境就可能是一個讓學生無法走進的情境。我們發(fā)現(xiàn),實踐中,劇本的創(chuàng)作與表演、微信公眾號的推送、演講詞和解說詞的撰寫等是教師非常鐘愛創(chuàng)設的情境。雖然這些情境易于讓學生接受,但很多時候這樣的情境可能過于簡單,浮于表面,并沒有與大單元教學的特性產(chǎn)生緊密的內在聯(lián)系。需要指出的是,在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時,除了關注真實情境外,更重要的是在“‘真實情境中還需融入語文‘認知情境,即通過‘大概念引領的深度理解、遷移和應用,發(fā)展學生語文言語實踐能力,培養(yǎng)其語言建構與運用的核心素養(yǎng)”。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境時要讓真實情境和認知情境相互滲透、相互融合。創(chuàng)新思維,開闊視野,發(fā)揮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設的情境要既彰顯學科風格,又不拘泥于學科框架,讓學生能切實從中獲得新的體驗,得到新的啟發(fā)。
四、妥善處理單元整體與單篇文本關系
語文大單元教學設計改變了單篇課文逐篇逐段按照知識點框架分析的思路,進行單元整體設計,以項目為載體,引導學生在真實的語文生活情境中,綜合運用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思考與探究多種學習方法學習,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不需要仔細研讀每篇文本。因此,深入理解、妥善處理單元整體設計與每篇文本的研習之間的關系很重要。九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安排了閱讀《短文兩篇》《山水畫的意境》《驅遣我們的想象》《無言之美》,?寫作“修改潤色”,?口語交際“辯論”。我們用“藝海拾貝”統(tǒng)領“讀書問學”與“談文論藝”兩個學習任務。“讀書問學”?設計了三個學習活動,開始是名人談“讀書”,重點研讀《談讀書》《不求甚解》;接著拓展兩個活動,“我說讀書”“‘好讀書,不求甚解辯”,把教材里的口語交際安排在“讀書”這個話題之中,三個學習活動整體安排,邏輯線索很清楚,重點研讀的文本也很突出,而且會在后面兩個活動中進一步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和領會?!罢勎恼撍嚒?也是三個活動,一是“探尋意境之美和無言之美”,研習《山水畫的意境》《無言之美》?;二是“體會想象的力量”,研習《驅遣我們的想象》;三是“我的詩詞新探”,引導學生使用從以上三篇文本中學到的藝術鑒賞方法,重溫以前學過的古詩詞,學習用審美的眼光去學習文學,逐漸形成審美的意識和審美的自覺。同時,第三個活動把教材中“修改潤色”的寫作學習融合進去。這樣,整個單元的學習置于學生當下語文學習生活的真實情境之中,會直接影響和改善學生語文學習的狀態(tài)。單篇文本的研習也是單元整體設計中的有機組成部分,文本的價值得到更好的體現(xiàn)。須要注意的是,由于是單元整體設計,單篇文本不再是一個獨立的存在,而是整體設計中的一個部分,學生會按照學習任務去學習,而不會再由教師按照解題、作者介紹、分段分層、段落大意、主題思想、寫作特色的套路去組織教學。
五、完善大單元評價方案
單元評價是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判,教師可依據(jù)評價結果檢驗單元學習目標的完成度,又可據(jù)此反思自身教學,優(yōu)化單元教學內容和調整教學策略。單元評價設計形式多樣,但評價目標、評價方式、評價內容這些要素必不可少。單元教學目標是所有教學的起點也是終點,是所有評價的依據(jù),所以評價目標和教學目標要高度一致;評價主體有自評、互評、師評等多種選擇;評價結果的呈現(xiàn)也可以展示、報告、歸檔多途徑;評價內容則可以與單元學習的閱讀、寫作、綜合性學習、口語交際等方面相統(tǒng)一。
總之,在初中語文大單元整合教學過程中,學習模式從單課走向單元整體,從單一知識的點走向任務驅動的群,從而幫助學生建立一個整體性的知識框架,實現(xiàn)提升學生語文思維能力和塑造學生語文學科素養(yǎng)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