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解讀
在主題為“家鄉(xiāng)味道”的閱讀中,作者常常會介紹家鄉(xiāng)的某種食物或特產,描述家鄉(xiāng)的味道,并以此為線索,串聯(lián)起自己與家鄉(xiāng)之間的故事,表達自己對家鄉(xiāng)的懷念、眷戀等情感。此類文章大多以記敘文、敘事散文為主,這就需要同學們具備提煉文章線索、賞析文章語言、體察作者情感的能力。中考題中常見的考點有:1.劃分文章結構;2.概括段落大意;3.賞析文章語言;4.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
故鄉(xiāng)的野菜
◎胡竹峰
立春前后,壟里開始耕作了。水牛拖著沉甸甸的犁具,垂頭奮力向前。鐵鏵掀開沉睡一個冬天的水田,草腥氣和著泥土味撲面而來。農人尾隨其后。這時,田埂上常有幾個孩童在挖薺菜,與犁田的農人一體,成為民俗畫。
薺菜是皖西人暮冬至春時的節(jié)令菜。走在鄉(xiāng)野間,時不時見幾個小孩拿把挑鏟或者小鋤頭,挎著筐籮,蹲在地上挑薺菜。薺菜有大小多種,故鄉(xiāng)所生者甚小,一叢叢緊釘在地上,只能從土中將它們連根挑起,抖去泥土,放入籃子里。
薺菜做法很多,可炒食,能入餡,做餛飩甚宜,在我故鄉(xiāng),多用作燙菜。將薺菜放入平菇的香湯里,放一匙油,鮮氣一下子就上來了。薺菜與豆腐一起,可做羹,與臘肉同炒也好。臘肉表里一致,煮熟切成片,透明發(fā)亮,色澤鮮艷,黃里透紅,肥不膩口,金黃的臘肉有厚實的富貴味,薺菜碧玉,帶著清涼的苦。一時甘苦自知。
襄荷滾刀切塊,用青椒爆炒,一時怡紅快綠,艷而不俗。還可以和豇豆、辣椒、生姜一起泡入菜壇子腌食,脆生生的。襄荷模樣粗壯,腰身渾圓,不僅入饌,也能入藥。馬齒莧亦是如此。小時候,背部生癰,紅腫脹痛,不得著衣。照仿醫(yī)書所錄,以馬齒莧搗爛敷在患處,竟得痊愈。只是背上留下一個疤痕,那是故鄉(xiāng)野菜在我身上留下的印記。
后來吃過一次馬齒莧扣肉,肉味豐腴,搶去了野菜風致,并不見佳。這樣吃法,蓋了清味。我喜歡涼拌馬齒莧。取其嫩莖夾葉,用開水燙軟,切細放醋,灑上芝麻油,炒吃或涼拌皆可。這道菜做了幾次,馬齒莧入嘴滑嫩清脆,酸酸甜甜,伴著淡淡的清香,夏天吃來,格外清爽。
故鄉(xiāng)的野菜里,郎菜名氣大,卻又深隱山中。郎菜是一種通體微綠泛白、淡紅帶絨的野菜,用它配羊肉、胡蘿卜、菌、粉絲,盛在白瓷盤里,絲絲相扣,縷縷粘連,讓人舌底生津,齒隙留香。郎菜還可放香油小蔥,配臘肉清蒸。腌郎菜亦是美味。還有人將郎菜做成茶泡水飲用,據(jù)說味香爽口。
故鄉(xiāng)的野菜,私意以野水芹居首。水芹葉子細小,根莖一節(jié)一節(jié)空心,生在低洼處的溪水小河邊。小時候去河邊玩,手一扭,順手帶一把水芹回來放辣椒清炒,倘若再摻一小塊臘肉,我能多吃一碗飯。除了野水芹,水邊濕地亦蔓生魚腥草,葉肥如蕎麥,莖紫赤色,食來腥氣洶涌。薇菜模樣好看,剛長出來時,頂部曲卷如耳,毛茸茸的。它可久存,將其外棉絮狀絨毛去掉,摘去芽株上的嫩葉,用開水焯透曬干揉搓即可一天持久柔嫩。
野菜的好,依時令而來,順應天時。春天的薺菜,暮春的馬蘭頭和苜蓿,夏天的蒲公英、苦菜、馬齒莧……這里有歲月時序,有鄉(xiāng)土節(jié)氣。
故鄉(xiāng)遍地野菜,餐風宿露,隨生隨滅,再平常不過,因為生在田間地頭山野的緣故,充盈著大自然的元氣。豐年里,那些野菜被好食者采來,入菜入藥入酒入茶,化成唇齒的縷縷滋味,也是另一種福澤綿長。
(選自《人民日報》2020年2月24日,有刪節(jié))
●思考練習
1.第一段寫農人耕作的畫面有何作用?
2.請賞析文章畫線句子中“釘”字的表達效果。
3.第四段“馬齒莧亦是如此”中的“如此”具體指什么?此句在結構上有什么作用?
茶是家鄉(xiāng)醇
◎段 偉
清明至谷雨,是家鄉(xiāng)茶葉采收的黃金時節(jié)。這二十天左右的茶謂之“明前茶”或“谷兩茶”,一天一個味。
家鄉(xiāng)有二十五萬余畝茶園,身在現(xiàn)場,才能真正體會茶山的壯觀——連山連水地翻涌,接天接地的浪漫。春林初盛,漫山茶樹吐綠,纖毫未染,通透深邃,一條條茶帶隨山勢蜿蜒一條又一條的風景,一帶又一帶的韻味。層層疊疊的曲線間,采茶人似天女散花,沒有隊形沒有組合,看似隨意,卻又是那樣和諧自然。她們身挎不同的籃子或提簍,雙手在翠綠的嫩葉上翻飛。
老屋位于一個小山村,翠竹滿崖,樹木成林。這陣子三嫂每天天蒙蒙亮就上山了。我回老家體驗提筐摘茶的樂趣時,三嫂已將滿滿一背簍茶葉擱在廳堂里。陽光透過晨霧,一縷縷地灑進廳堂,滿臉汗珠的她立住休息一會兒,就躬身把茶葉傾倒在篾曬墊上,攤勻開來,一邊又細細把其中的老葉和碎枝揀起丟掉。
“肥壯嫩綠的芽子,成片成片的呢!”三嫂立起身,嘟噥這么一句?!罢嬲臒o公害,只是人手不夠,兄弟回來的真是時候,我們上山吧?!比┬χ泻粑?。
“霧鎖千樹茶,云開萬壑蔥。”我們村里的茶園經過祖輩汗水的浸泡,多年代謝,醞釀出賞心悅目的模樣。清明前后,晴雨交替,山坡上積蓄了一冬養(yǎng)分的茶芽,煥發(fā)活力,存儲著春光,或清朗明潔,或云霧繚繞。大自然饋贈的陽光和雨露,封存在一枚枚圓潤飽滿的茶芽里。此時,山上一派繁忙,茶園里到處晃動著采茶人的身影。
記憶里,茶葉是當?shù)厍f稼人收入的主要來源,小孩學雜費、家庭開支皆巴望在茶葉上。一到采茶季節(jié),起早摸黑的采茶人,臉被太陽曬得通紅,手被葉汁染得烏黑,但她們把脆亮的歌聲留在了茶山上:“溫泉泡開綠春蕊,翩翩起舞味道佳,淡淡茗香醉遠客,濃濃深情敬爹媽?!备杪暼缦闱宄和噶粒诟叩蜐饷艿牟铇渲?,沖過來,撞過去,有一種生命原始的力量,動人心魄。
午飯過后,三哥說,該炒茶了吧,三嫂便洗刷鐵鍋,灶膛里火燒得很旺,鐵鍋熱燙起來,就把茶葉倒入。三哥雙手不斷翻動著,傳來茶葉爆響的聲音,待到葉質如綿、清香初露,三哥將茶葉起鍋,放到簸箕里,不停地揉捻,茶葉成條后由三嫂攤放到火塘上的竹罩子里烘烤,如此反復兩次,至細秀卷曲,白毫顯露,茶葉才幽香沁鼻。
傍晚時分,三嫂端坐庭院,將做好的成茶置于簸箕里攤涼,再次揀去雜物、茶梗,然后挑選茶葉分裝到錫箔袋里,一溜地排過去,像整齊的城垛,頗有成就感。看我入神的樣子,三嫂說:“兄弟,你來一杯啊!”
我抓起一小撮茶葉放到玻璃杯里,開水沖下,茶葉升騰,細啜輕品,入口親和,舌上粒粒滾動,滑潤清甜,兒時那攝人心魂的茶香順喉而入,讓人通體舒暢。我脫口說:“好茶??!一點也不比名茶差,”三嫂答道:“是啊,純天然的呢!有機會,你也幫著宣傳宣傳?!?/p>
半個多月茶葉采摘,三嫂顯得有些疲意,三哥叫三嫂不要太累。他說,精準扶貧這幾年,村里分了一塊茶園給他家,采摘的茶葉大部分賣給茶商,吃“茶葉飯”就足夠了,但三嫂閑不?。骸翱偸强糠龀窒袷裁丛??得攢點小錢找機會生大錢?!?/p>
吃罷晚飯,我準備回城,三嫂遞給我一包茶葉,笑著說:“這是給你的!”我接過來茶葉,似乎還有炭火的余溫,讓人暖心暖肺,入骨入髓。
“香飄千里外,味釅一杯中?!笨吹礁缟┙袢盏纳罟饩埃冗^家鄉(xiāng)的茶,我感到血液里有了新的重量。
(選自《人民日報》2019年3月5日,有改動)
●思考練習
1.揣摩文章第二段中黑體詞的含義,并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
(1)翻涌:
(2)翻飛:
2.請簡要分析文章第六段的作用。
3.中國名茶有很多,可作者為什么認為“茶是家鄉(xiāng)醇”?
(參考答案見下期中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