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嬋
方便面又稱“泡面”,這種叫法十分生動,把面的煮熟工藝直觀形象地展示出來。開水沖泡后燜幾分鐘,倒入料包后拌勻,一碗熱騰騰、香噴噴的美味面食就可享用了。因為料理簡單、價格親民,又耐于儲藏、便于攜帶,泡面便成為人們居家或出行時廣受歡迎的方便食品。
對于泡面,講究口味的人嫌它吃多了膩味, 注重養(yǎng)生的人嫌它油炸不利于健康。
然而,泡面始終不聲不響,不離不棄,在生活中一路相隨,默默相伴,溫暖過寂寥的胃, 安撫過饑腸轆轆的腹,給人們帶來了難忘的美味與經典的回憶。
經典場景之家庭版:“美味肉蓉面”的溫馨時刻 紅底、藍字、黃邊,中間是一大碗點綴著蔥花的面條,紙質的包裝袋——這個擁有精美古典造型的泡面,伴隨著一代人成長,這就是產自上海“冠生園”的美味肉蓉面。1967 年, 上海益民食品四廠組織力量,試制快食面(后稱“方便面”),經過反復試驗,采用高壓蒸面和油炸工藝,1970 年終告成功,成為中國方便面的始祖。
這款泡面曾出現在20 世紀八九十年代雙職工家庭的午餐桌上,上學的孩子中午回家吃飯,正在上班的母親趁午休時間匆匆趕回家, 只來得及給孩子煮上一碗泡面,有時會外加一個金燦燦、香噴噴的荷包蛋。泡面清淡鮮香、有嚼勁,熱氣騰騰里氤氳著家的溫馨。
經典場景之宿舍版:“中萃雪菜面”的簡單幸福 我高中開始便寄宿在學校,因為晚飯吃得早,每天晚自修結束后總是饑腸響如鼓,于是泡面便成為宿舍夜宵的標配。臨近熄燈前,各間宿舍總是飄出一陣陣不可言說的誘人泡面香。為了節(jié)約時間,伙伴們通常會捧著搪瓷盆,邊嗦面條邊聊天邊洗腳,那是緊張而繁忙的高中生涯里最放松、歡樂的一刻。
記得那時,有一款“中萃面”特別受大伙歡迎,因為泡面里除了料包外,還另有一小袋雪菜。雖然只是一點點雪菜,點綴在湯面里卻分外鮮咸美味,余味悠長。這一袋藏在記憶深處的泡面是簡單又美好的美味記憶,也是人生最美好的青蔥歲月里讓人幸福感滿滿的一點小確幸。
經典場景之火車版:桶裝泡面的浪漫邂逅 同事小A 和男朋友是在大學時代暑假回家的火車上相遇的。兩個青年大學生毗鄰而坐,漫漫旅程剛開始時兩人都略顯羞澀和矜持,一直沒有搭過話。直到午餐時分,大家不約而同地從各自行李包里拿出桶裝紅燒牛肉面,在飲水機上沖泡好,蓋上蓋子,再小心翼翼地用叉子鎖住面桶的蓋子。在靜候“美味大賞”之時,兩人相視而笑,陌生人之間的冰凍在泡面濃烈的香氣和熱烈的熱氣之間瞬間消融,一場浪漫的邂逅由此開啟。
神奇的“泡面君”,自誕生以來,從未占據過餐飲的“C 位”,卻在學生時代的寢室、綠皮火車、宅家時光、打工經歷的難忘記憶中頻頻閃現,成為最靚的那個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