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蘭
隨著社會發(fā)展與人類文明的不斷進化,越來越多人開始重視校園安全教育的積極作用。因此作為班主任,在實際班主任管理工作中,要定期開展課堂安全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安全意識,學會掌握各種不同的自救方式,提高學生自救能力與安全危機防范意識。本文將從不同角度闡述小學班主任管理中安全教育的正確開展,有利于促進小學安全教育質(zhì)量的提升。
一直以來,個人的人身安全與社會的穩(wěn)定發(fā)展有著十分密切的聯(lián)系。安全問題的出現(xiàn)嚴重影響了新生一代的健康成長,對國家長遠發(fā)展具有一定的潛在隱患和風險。因此,在校園教育階段,教育者必須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安全意識、提高學生的風險防范能力,在合理掌握自救方法中,推動學生健康成長。而安全教育的實施,與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具有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
一、課堂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一)社會發(fā)展需求
眾所周知,隨著社會發(fā)展與經(jīng)濟的變革,人們的生活方式與娛樂活動變得日益豐富,人民的生活幸福指數(shù)也在不斷提升,然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小學生與社會各界活動之間的接觸可能性,外界誘惑變得越來越多。此時,小學生安全教育工作也將迎來了一系列的挑戰(zhàn)與問題。尤其在近年來小學校園安全事件頻發(fā)的新聞影響下,加強小學生安全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是一種順應時代發(fā)展與社會變革的教育需求,在為社會培養(yǎng)人才中,發(fā)揮著重要的基礎作用。由此可見,班主任必須重視對小學生的安全教育,以有效促進小學生安全意識得到進一步完善。
(二)教育改革需求
在素質(zhì)教育的發(fā)展與要求下,“以生為本”教育理念逐漸成為廣大教育者的教育方針。而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加強學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也屬于一種踐行“以生為本”教育理念的教育行為,可以有效迎合小學生教育發(fā)展規(guī)律以及順應新課程改革的發(fā)展要求。事實上,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以生為本”教育理念從來都不能是口頭空話,必須將該理念落實到實際,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與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促進安全教育課程質(zhì)量得到有效提升。
(三)班主任管理重要內(nèi)容
對班主任這一職位而言,班主任不僅要做好基本的班級常規(guī)管理工作,在組織班級內(nèi)部活動與維持班級紀律的同時,還要提高學生的人身安全質(zhì)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唯成績論”的錯誤觀點必須得到重視與解決,要避免“唯成績論”思想影響班主任管理工作。在實際工作中還要加強學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安全教育工作效果也是決定班主任管理工作質(zhì)量的重要指標。尤其在與學生家長、任課教師之間的管理工作中,要讓安全教育工作滲透其中,促進對學生的安全管理質(zhì)量得到進一步提升。
二、班主任管理視角下小學安全教育所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重視文化成績、忽略安全教育
在小學生教育中可以看到,無論是家長還是學生,普遍十分重視文化課成績。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唯成績論”思想深入人心,很多家長時常利用孩子的文化成績衡量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狀況,甚至用成績評價學校的教育水平與質(zhì)量。對于學校而言同樣如此,學校管理層同樣習慣用學生的學習成績水平衡量班主任的管理水平與業(yè)務能力,在這種逐層遞進關系的影響下,很多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時常將抓住文化課作為管理重點,以提升學生文化課成績?yōu)槟繕?,但是普遍嚴重忽略了學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沒有重視對學生的課堂安全教育,甚至會擠占學生的安全教育時間上其他文化課。這種教育方式同樣存在著強制性現(xiàn)象,導致學生很難真正意識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更別提如何提升學生的安全意識。
(二)學校缺乏安全教育的投入力度
對于小學生群體的管理工作而言,班主任是教育活動的重要組織者,也是維護班級安全工作的管理者。班主任在這其中必須嚴格履行自己的工作職責,在實際教育管理中普及安全教育知識、完善學生的安全意識,以促進學生規(guī)避安全事件技能得到進一步培養(yǎng)。但是在實際工作中發(fā)現(xiàn),由于學校缺乏對學生安全教育的投入力度,導致實際安全教育質(zhì)量很難得到真正提升,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首先是在針對班主任的安全教育培訓方面存在著諸多不足之處,學校在教師培訓工作中,未重視對班主任的安全教育培訓工作,忽略了班主任的安全教育開展水平是否滿足實際標準要求;其次,在學生的安全考評工作方面,學校在這方面的考評指標多以衡量學生的學業(yè)成績、勞動水平、思想道德等方面,嚴重忽略了考評學生的安全教育知識掌握程度,在實際考評過程中很難關注學生的安全技能與安全意識、安全行為習慣是否真正滿足要求。
(三)班主任缺乏應有的安全教育素質(zhì)
在小學班級的安全教育工作中,班主任自身的安全教育素質(zhì)尤為關鍵。但是在實際調(diào)查研究中發(fā)現(xiàn),很多情況下班主任的安全知識存在著更新緩慢的現(xiàn)象,大多數(shù)班主任的安全知識來源多以互聯(lián)網(wǎng)、電視媒體為主,甚至個別班主任會結合自身安全經(jīng)驗開展教育。但是在實質(zhì)上的安全知識了解程度上普遍存在著不夠統(tǒng)一與深入的現(xiàn)象,導致班主任在開展課堂安全教育中可能會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加上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影響學生人身安全的潛在隱患因素也逐漸增加,僅憑教師自身的安全經(jīng)驗,很難滿足現(xiàn)階段的課堂安全教育需求。此外,很多班主任都沒有意識到安全教育與學科教學之間的銜接契合點,在實際教學中很難將安全教育與學科教育進行有機的結合,導致對學科教學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對安全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低,甚至很多班主任在班級課堂安全教育中存在著應付的形式主義現(xiàn)象,導致對學生安全教育質(zhì)量很難真正得到有效提升。
(四)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還有部分小學對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不足,具體表現(xiàn)為:細節(jié)管理不到位、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執(zhí)行力較差等。近年來,與小學安全相關的事故頻發(fā),但是依然還有一些小學管理者對安全管理工作心存僥幸,安全防范意識較差,忽視了對小學安全管理工作的監(jiān)督與檢查,導致小學安全管理存在著諸多隱患。對此,教師可以開展以“交通知識我最懂,安全出行你我他”為主題的交通活動,開展“紅燈停、綠燈行”“交警叔叔的旗語”“道路千萬條,靠右最安全”等安全教育活動,借助布置良好的環(huán)境、開展有趣的游戲活動、鼓勵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為學生播放動畫片等形式,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與掌握交通規(guī)則與交通安全常識,促使學生更好地養(yǎng)成安全防范意識。
(五)部分教師缺乏安全管理意識
部分小學生教師缺乏對小學生身心安全的關注,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忽視了對小學生的安全教育,這對小學生正確安全防范意識的養(yǎng)成是極為不利的。小學生在遇到危險時不知道該如何自救或者是求救,最終造成事故的發(fā)生。因此,教師應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有機滲透安全管理內(nèi)容,采用科學有效的手段幫助小學生逐步樹立起正確的安全保護意識,用心呵護小學生健康成長。
(六)小學環(huán)境安全系數(shù)低
教室并不是學生在學校期間唯一的活動場所,因此在小學生離開教室參與活動時,教師往往缺乏足夠的精力關注每一個小學生。在一些戶外活動中,如滑梯、蹺蹺板等活動器材,很少會設置安全防護措施,小學生本身年齡較小,好奇心重,又比較活潑,對危險的事物缺乏正確的判斷,因此如果無法及時解決小學環(huán)境安全系數(shù)低的問題,那么小學生將會生活在充滿安全隱患的小學中。
(七)家長配合不到位
很多家長沒有積極響應與配合小學所制定的安全教育要求,甚至自身就缺乏足夠的安全意識,在日常生活中也無法給孩子帶來正確的示范。家長對小學開展安全管理工作的難度不理解,對小學的規(guī)章制度也缺乏足夠的重視,會出現(xiàn)自己因為有事不能接孩子時沒有提前通知教師、遇到孩子生病無法來學校的情況也沒有在第一時間向教師請假,甚至在報名時沒有給孩子做體檢等。這些都會給小學生的健康生活造成極為惡劣的影響。
三、加強小學生課堂安全教育的方法
(一)正確樹立安全意識
樹立安全意識永遠是安全教育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如果在安全教育中無法幫助學生正確樹立安全意識,再多的安全教育知識也無法發(fā)揮實際應用效果。從理論角度來看,所謂安全意識指的是一種心理狀態(tài),即可以針對個體周圍的一切隱患因素產(chǎn)生心理防備的一種動態(tài)狀態(tài),良好的安全意識可以及時規(guī)避不必要的安全風險,而正確樹立安全意識也成為安全教育中的重要目標。比如,班主任在每周的安全教育主題班會中,可以通過借助學生的生活案例,闡述學生周圍潛在的安全隱患和風險。如教室中的桌椅板凳,學生在課間嬉鬧中因為絆倒而磕到桌椅角上,導致出現(xiàn)傷口流血等現(xiàn)象,甚至有可能直接造成昏迷事故,對學生的安全帶來極大的威脅。再如,學生在零食購買中,一些過期的食物有可能會產(chǎn)生拉肚子的現(xiàn)象,吃這些零食極有可能出現(xiàn)腹瀉而影響正常的學習與生活??梢钥吹?,在學生生活的周圍,存在許許多多隨處可見的安全隱患和風險。班主任在安全教育過程中,要讓學生正確認識所存在的安全隱患,思考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行為可能會引發(fā)安全隱患,并針對這些行為開展安全模擬演練,讓學生從演練活動中加深對這些隱患和風險的認識與理解,從而正確樹立安全意識,在日常生活行為中學會警惕風險、時刻保持“安全至上”的原則參加各種活動。
(二)合理掌握自救方法
班主任在開展安全教育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正確樹立基本的安全意識,還要讓學生合理掌握自救方法,同時學會逃生、他救等相關安全知識。由于教育對象為小學生,因此在安全自救方法教育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認知狀況開展教育,體現(xiàn)安全教育知識的階段性特征。比如,在遇到安全風險時,通??梢酝ㄟ^自我救助、向他人求救的方式,在自我救助中需要掌握正確的救助方法,如火災風險,要第一時間懂得用水滅火,如果是電器著火,需要盡快求助他人,避免因為救助處理不當而產(chǎn)生傷害事故。在求助他人過程中,要掌握基本的報警技能,如110、119、120等號碼,要讓學生明白這些電話號碼的撥打目的是什么,如遇到歹徒劫匪需要求救警察,就要撥打110;如遇到傷者需要盡快撥打120進行求救;如遇到火災,需要撥打119。當然在一切安全風險面前,需要結合實際狀況進行自救。比如,在遇到風險的時候要學會思考,自己能否脫離險境?如果不能,就要思考怎樣進行自救,如不能自救而需要求助他人的話,要思考附近是否有成年人、是否有人能及時幫助自己,在必要的情況下才需要進行報警。在實際自救方法教育過程中,班主任最好結合實際災情模擬場景,為學生演示各種自救方法與他救方法,幫助學生合理掌握逃生技巧,促進學生自救能力的有效提升。
(三)完善班級管理制度
班主任是學生在接受安全教育過程中的引路人,不僅承擔著幫助學生正確樹立安全意識、掌握安全救助知識等責任,還要在班級管理中盡快完善現(xiàn)有的班級管理制度,促進班級安全能效的有效提升。與此同時,在班級安全管理制度的約束下,還可以達到深化學生安全意識的作用,使學生學會未雨綢繆、提高風險預防能力,從制度約束中將安全隱患和風險降低至最低。比如,班主任可以在班級管理中成立安全監(jiān)督員職位,由學生輪流擔任安全監(jiān)督員,職責是結合班級安全管理制度進行監(jiān)督與檢查,及時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糾正同學的安全隱患行為。這在做好定期登記與安全檢查記錄工作中,有利于優(yōu)化班級安全氛圍,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安全防范意識。
(四)共同承擔安全責任
每一名教師都無法保證學生能否在校園生活中具有足夠的安全意識,因此教師可以通過普及安全教育知識、改善校園安全環(huán)境保障學生的人身安全。比如,在建立安全管理機制中,由教師與學生一同承擔應有的安全責任,促進每一名教師、學生都能理解安全的重要性,能在其中不斷完善安全管理責任,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安全的良好班級環(huán)境。比如,由安全負責人每日負責檢查班級安全事務,如在放學后針對班級電燈關閉狀況、電源與多媒體設備等狀況進行檢查,掌握班級門鎖安全質(zhì)量,從共同承擔安全責任中,營造良好的安全氛圍,促進每一個學生都能樹立基本的安全隱患防范意識,盡可能地減少班級中所存在的潛在安全隱患風險。從這里可以看到,共同承擔責任,不僅可以幫助學生不斷提高安全責任感,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不斷強化自我安全管理能力,有效杜絕一切影響學生人身安全的意外風險事故的發(fā)生。
總而言之,對于小學生而言,安全教育是這些群體所缺乏的教育內(nèi)容。在今后的小學教育中,每一名班主任都有責任、有義務加強班級安全管理,在幫助學生正確樹立安全意識中,提高學生的安全救助能力,促進學生人身安全質(zhì)量的提升,這對社會穩(wěn)定和諧發(fā)展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