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志勇
每當三月下旬或四月上旬,我都會來到位于北京東便門角樓的明城墻遺址公園,參加一年一度的“梅花節(jié)”。沿著城墻邊種植的梅花樹,品種多,梅花也各不相同,許多人前來觀賞、拍照。明城墻遺址公園,不僅有梅花,還在不同的季節(jié),盛開著山桃、山杏和海棠,紫薇花、玉蘭花、丁香花,也會競相開放。秋后,銀杏樹葉會向人們展現(xiàn)出金黃燦燦的美感。站在這近600年歷史的明城墻下,看著北京的市樹“國槐”和那些幸存的幾百棵古樹,便會感到時代的滄桑和歷史的厚重。
前兩天,聽說東便門角樓上正在舉辦《北京城墻城門文化展》,我又來到了這里。
站在遺址公園向東望去,似乎能感受到兩個不同的時代。遺址公園東段內(nèi)的居民區(qū)附近有個小花園,這里有供游人和居民休憩的廊亭和長椅,還有供孩子玩耍的小廣場,花壇里種植著菊花、月季花和各種草本花卉,姹紫嫣紅,爭奇斗艷。園林工人開著小型噴水車沿著道路在循環(huán)著噴灑花木。居民有的在亭廊里聊天、下棋、打撲克,還有的在休憩。孩子們在爺爺奶奶的看護下,騎著小自行車,在廣場里轉(zhuǎn)圈圈,好一派祥和的景象。
而明城墻遺址公園的最東端,有一小段兒被樹掩映著的近兩層樓高的古老城墻。墻頭長滿蒿草,墻磚斑駁,因自然風化破損嚴重,沒有拆毀的痕跡,也沒有修復的痕跡。保留了原始的古老風貌。我看到幾塊城磚上,刻的應該是制造年代的長方形印記,但仔細端詳,始終沒有看到年代字樣,確實太古老了。
我近前看看城墻,再后退走到遠處看看,居然想起一件往事,對!就是這個地方!就是在最東端的這一小段兒明城墻前,幾十年前這里還沒有樹,而是一座四層樓高的紅磚樓房。
20世紀70年代,我工作的單位有一位叫吳麗菊的師傅,她的家就住在這棟四層紅磚樓房里。有一次幫她送東西,進到過這里,我記得這樓房進出的門與城墻相對,樓房與城墻之間,形成了一個夾道,因為這段城墻只有兩層樓高,在她家的四層樓上透過窗戶往北看,可以看到北京火車站。地面多條鐵軌密布,可以看到緩慢開向北京火車站的列車,能聽到綠皮列車在冒著白煙的黑色火車頭的牽引下,軋鐵軌接縫兒的咣當聲和進站時司機拉起的刺耳鳴笛聲。而離樓房不遠處的西邊城墻上,居然有人蓋了房子居住。那個年代,只有在師傅家這棟四層樓房旁,才可以看到城墻,其余部分,都被各個單位的廠房和樓房以及居民私搭亂建的房屋擋住了。有的明城墻甚至都被拆毀,中間的夯土被掏空,用城磚和土蓋房子了,當年這一片就像個破爛的棚戶區(qū)。我想,東便門角樓明城墻最東端之所以沒有被拆毀,還保留著最原始的古老風貌,得益于吳麗菊師傅家住的這四層樓房在前面的保護吧。
我急于要了解東便門角樓明城墻修復的前后過程,便登上了63級臺階的東便門角樓城墻。城墻上的城樓有四層,第一層就是明城墻的新舊歷史介紹。
在展館中,我了解到,北京現(xiàn)存的崇文門至東便門角樓一帶的明代城墻遺址全長約1.5公里。是原北京城城垣僅存的一段,也是北京城的重要標志。外地進入北京的列車到北京站,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明城墻。
我對明城墻遺址的過去是有所了解的。私搭亂建、垃圾遍地、污水橫流、蚊蠅滋擾、小攤小販隨意擺攤兒,環(huán)境破爛不堪。為了修復明城墻,改變遺址周邊的環(huán)境,市、區(qū)兩級政府自2001年起,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進行整治,搬遷明城墻邊的居民2600戶,社會單位46個,拆遷工作歷時長達9個月。
展廳中,還有關(guān)于北京明城墻遺址公園的一段介紹:
北京明城墻遺址公園,于2002年9月建成。它的建設,是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和原崇文區(qū)委、區(qū)政府,為保護歷史遺產(chǎn),再現(xiàn)古都風貌,改善首都環(huán)境,造福市民百姓的一項德政工程。是市政府2002年為民辦的60件實事之一。公園總面積約15.5公頃,其中城墻遺址占地3.3公頃,綠化面積12.2公頃”。公園建設以文物保護為出發(fā)點,以展示明城墻真實面貌為目的,將文化內(nèi)涵的塑造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進行有機結(jié)合,構(gòu)造了一個滄桑古樸,簡潔寧靜,歷史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獨特環(huán)境!
據(jù)了解,明城墻遺址修復,都是采用各地搜集到的明代城磚,當?shù)乩习傩找舶炎约疑w房子的明代城磚交了出來。當年北京日報曾對群眾踴躍捐明代城磚的熱鬧場面做過報道,如今看到明城墻修舊如舊的改變,看著明城墻前綠樹成蔭,花草遍地,游人歡聲笑語的場面,很是感慨。
我站在修復的東便門角樓的城墻上,往北看,低頭俯視,北京火車站多條鐵路沿著古城墻而行,城墻下進入北京的火車,正在駛向不遠處的北京站。如今的火車,都是電氣火車和高速列車了,再也看不到當年冒著白煙的黑色火車頭拉著綠皮車廂的景象了。
北京站的輝煌建筑正在前方等待迎接遠方的客人,往西看,古城墻上,長滿蒿草,顯得寬闊荒蕪,遠方就是正陽門。不禁令人遐想,如果當年沒有拆掉北京城墻,那這段遺存的明城墻就會延伸到正陽門,進而再連接各個城門和城墻,那古城墻環(huán)繞京城的景象,將是多么壯觀。
轉(zhuǎn)過身再往東極目遠眺,是朝陽CBD區(qū)域。高樓林立,遠處虛虛渺渺高大的中國樽與古老的飄著大龍旗的東便門角樓和古城墻同框。顯示出現(xiàn)代化建筑與古老建筑的交錯與融合。
2013年3月,東便門角樓明城墻遺址,被國務院定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感謝北京市政府和當?shù)貐^(qū)政府,修復東便門明城墻遺址的壯舉,使我們還能夠欣賞到600多年前的古老建筑和風貌,這是流芳萬古的豐功偉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