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佳佳
洪鎮(zhèn)濤先生說:“朗讀,是以理解文學作品的意義為目的的一種有聲的閱讀方法,是一種綜合性的閱讀活動。它是語文教與學的源起和緣起,是基礎,乃語文教學的第一教學法?!卞X理群先生也說:“文學的教育,聲音在某些時候會顯得尤其重要,因為聲音會對生命產生觸動,會碰撞出特別的情感。所以,用心朗讀,是感受文學的一個重要方式?!笨梢?,朗讀在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引導他們“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在教學的過程中,筆者發(fā)現,在“共議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朗讀,對于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其閱讀能力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如何在“共議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朗讀就成為了一個重要的議題。接下來,筆者就談談在“共議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朗讀的重要性和具體方法。
一、在“共議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朗讀的重要性
“共議環(huán)節(jié)”是學生在獨立閱讀課文并學習課文中的基礎知識之后,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對自學過程中未解決的問題進行討論,并在全班展示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一般來說,學生在自學的過程中需自主解決與字音、字形、詞意、作者生平、創(chuàng)作背景等有關的問題。他們可以在家里自學完成。“共議環(huán)節(jié)”則是在他們熟悉了課文的內容,理解了課文的思想內涵,了解了文章中的人物形象,體會了作者的情感后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環(huán)節(jié)?!肮沧h環(huán)節(jié)”的一般流程是:老師拋出問題——學生討論——學生展示。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朗讀,可以幫助他們進一步熟悉課文的內容,理解文章的思想內涵……因為朗讀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學習方式,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感官,幫助他們深刻地體會文章中的情感,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其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二、在“共議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朗讀的具體方法
(一)合理分工,引導學生有組織地讀
朗誦的方式有很多,包括男女分工朗誦、小組分誦、集體合誦等。
1.男女分工朗誦
在語文課上,一些教師時常會組織學生進行男女分工朗誦。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根據男女生嗓音的不同特點,安排男生朗誦雄壯有力、慷慨悲涼的語段,安排女生朗誦優(yōu)美舒緩、纏綿憂傷的語段。男女生相互配合,能很好地展現一篇文章中情感的變化或景物的變化,使課文像協(xié)奏曲一般動聽。
例如,《三峽》里描寫夏水的句子就比較適合男生讀,如“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水勢洶涌,用男生的嗓音來呈現會比較好?!度龒{》里描寫春冬之時水的句子就比較適合女生來讀,如“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女生的嗓音能很好地展現水流的緩慢、澄澈與寧靜。
又如,《與朱元思書》里描寫山勢的句子就比較適合男生讀,如“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男生朗讀,能較好地展現山的雄壯。而接下來的“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則適合女生去讀。
2.小組分誦
我們可以先將全班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一般安排六到八個人。然后可以組織他們分誦,如讓他們每個人朗讀一部分或每二至三個人朗讀一部分。這種朗讀方式適用于讀劇本和小說,也適用于讀散文和現代詩。小組分誦能給每一名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臺,激發(fā)他們的朗誦興趣,培養(yǎng)其朗誦的能力。
例如,《一著驚海天——目擊我國航母艦載戰(zhàn)斗機首架次成功著艦》就非常適合小組分誦。因為文章的第五到第十六自然段著重描寫了著艦前的準備工作。小組分誦能呈現當時緊張的氣氛。
3.集體合誦
有些文章則非常適合集體誦讀。我們可以讓全班學生一起朗誦,以表現出文章中景物的變化,突出作者的情感。
例如,《安塞腰鼓》的第六自然段:“一捶起來就發(fā)狠了,忘情了,沒命了!百十個斜背腰鼓的后生,如百十塊被強震不斷擊起的石頭,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眼,是閃射的瞳仁……”這一自然段中有許多排比句,適合全班學生集體朗誦,以展現安塞腰鼓的氣勢,讓聽眾陶醉于其中。
當然,教師也可以將“小組分誦”與“集體合誦”靈活地組織在一起。
以《與朱元思書》的第一自然段為例。描寫“風”“煙”的部分可以由A、B兩個小組分別朗誦;贊美自桐廬至富陽的山光水色的句子則可以安排全班學生一起朗誦,以突出沿途的景色之美,點出富春江景色的總特點,即“天下獨絕”,讀出作者的贊美之情。
又如,《三峽》中描寫水清、木榮、山峻、草茂的句子可以分別由A、B、C、D四個小組來朗讀。而贊美三峽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句子則可以由全班學生集體朗讀,以此來突出三峽的美。
(二)突出重點,引導學生有計劃地讀
之所以要學生反復朗讀,是為了幫助他們深入體會文本中的情感。因為“反復”往往有強調和突出的作用。明確了需要反復朗讀的句子,他們才能有計劃地讀。
例如,《三峽》中的“故漁者歌日:‘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就值得學生反復朗讀。這個句子一方面寫出了漁者歌聲的悠長,另一方面突出了漁者歌聲的悲涼。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反復誦讀,體會其中的情感。
又如,《與朱元思書》中的“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也值得學生反復朗誦。因為這個句子表現了蟬與猿叫聲的特點,即在空谷中久久回蕩,給人一種凄涼、哀婉的感覺。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反復朗讀這個句子,幫助他們深入體會其中的情感。
(三)適時添加,引導學生有感情地讀
寫景類的文言文大都有這樣一個共同點,即文中有視角的變化,有動有靜,有動態(tài)的描寫……所以,在指導學生朗讀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鼓勵他們加入一些動作、神態(tài),或為他們播放合適的背景音樂,以調動他們的情感。
例如,在讀《與朱元思書》時,學生可以加入一些動作。如果作者寫的是仰視之景,如“夾岸高山……千百成峰”,學生在朗誦的過程中可將胳膊伸向遠處,眼睛看向遠方,仿佛在仰視遠處的風景;如果作者寫的是俯視之景,如“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學生則可以看向低處,仿佛在俯視下面的風景……當然,學生還可以做一些比較復雜的動作,如讀到“游魚”一詞時,可讓手如魚一般擺動。
我們也可以為學生配上一些背景音樂。例如,他們在朗讀《與朱元思書》的過程中,讀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四周就傳來泠泠的水聲;讀到“好鳥相鳴,嚶嚶成韻”,四周就傳來“嚶嚶”的鳥鳴聲……
又如,在引導學生朗讀《老王》時,我播放了《三年又三年》的曲子,讓他們在哀傷的音樂中感受老王的命運之悲慘、心地之善良,感受楊絳先生的內疚與自責。
(四)開展活動,引導學生有激情地讀
王君在《聽王君講語文教師成長》中提到:“引導學生朗讀,永遠是語文教學中最儉省、最見效的方法,能夠用朗讀去解決的問題就盡量不要用其他的方法去解決?!庇行┱n文是非常適合學生朗讀的。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組織他們開展一些競賽活動,引導他們讀出激情、讀出風采。
例如,針對《白楊禮贊》,我們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朗誦比賽,要求他們“讀出白楊樹的樣子”“讀出白楊樹的精神”“讀出白楊樹的情感”。比賽分為小組賽和個人賽。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參賽方式。開展這樣的活動有利于他們了解作品的主題,掌握托物言志的寫作方法。
(五)適時點撥,引導學生有技巧地讀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適時地點撥和指導學生,讓他們有技巧地讀,以幫助他們最大限度地表達出作者的情感。具體來說,我們要引導學生注意重音、輕音、抑揚、頓挫、緩急、停頓等。
例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分別按照“四三”節(jié)奏和“二二三”節(jié)奏去朗誦《錢塘湖春行》,幫助他們感受兩種讀法的不同,以更好地體會詩人的喜悅之情。
又如,針對《記承天寺夜游》中的“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我們可以讓學生分別進行“由輕到重的朗讀”“有重音的朗讀”和“有停頓長的朗讀”,從而讓他們感受輕音、重音和停頓的妙處。
以上是筆者在“共議環(huán)節(jié)”組織學生進行朗誦的一些方法。采用這些方法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走進文本,走人情境,而且能幫助他們在領略語言文字之美的同時,更好地體會作者的情感,提高綜合能力。
(作者單位:江西省新余市新余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