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燕
對話提示語,顧名思義就是對人物如何進行對話的說明性文字。在統(tǒng)編教材的課文中,對話提示語一般出現(xiàn)在所說的話語之前、中間、之后。雖然對話中出現(xiàn)的提示語看上去并不復雜,卻涉及聽說讀寫思等多方面的語文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抓住對話提示語,引導學生全面學習,深入體會,培養(yǎng)語文能力,提高語文素養(yǎng)。
朗讀能力是學生閱讀的起點,也是理解文本內容的基礎。正確、流利、有感情是朗讀的基本要求,其中人物對話尤其重視有感情地朗讀。要想把人物語言讀得恰如其分,需要關注人物說話的環(huán)境氛圍和心境,把握角色感和分寸感,讀出應有的語氣、語調和情感。既要讀好人物所說的話,又要靈活地讀出對話提示語中蘊含的韻味,使二者相得益彰。
在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讀出提示語中的角色意識。在人物的語言描寫中,能夠體現(xiàn)人物個性的內容,既涉及說什么,又關乎怎么說,尤其是不同的人物在說相同的話語時,用以區(qū)別人物特點的內容,往往是由對話提示語決定的。可見,學生朗讀對話提示語時,需要努力讀出其中的角色意識。統(tǒng)編教材在訓練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時,安排了大量分角色朗讀的練習。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指導學生注意在對話提示語中讀出人物具有的角色意識,這樣才能真正讀好角色語言的含義。如《小馬過河》中出現(xiàn)了許多人物對話,課后練習要求“分角色朗讀課文,注意讀出恰當?shù)恼Z氣”,不僅要讀出人物語言中標點符號提示的語氣,更要讀出對話提示語中人物角色意識中潛在的語氣。課文開始出現(xiàn)的小馬和媽媽的對話提示語是“小馬連蹦帶跳地說”“老馬高興地說”。小馬說話時出現(xiàn)的動作“連蹦帶跳”,體現(xiàn)出一個成長中的孩子很希望為大人做事以表現(xiàn)自己的能力,想抓緊時間、抓住機會去做,心里特別樂意并且自信滿滿,這與后文遇到小河阻攔形成了對比。老馬說話的提示語是“高興”,這是媽媽在看到孩子愿意為自己分擔時很自然的內心情感流露,不僅體現(xiàn)在表情的喜悅中,而且語氣上也含有贊賞的成分。學生這樣一邊想一邊讀,就能讀出提示語中母與子的角色意識。
對話提示語在“XX說”之外,通常還會出現(xiàn)一些詞語(以形容詞、副詞居多)或短句,實際上這就是提示語中的關鍵詞。在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抓住這樣的關鍵詞語,就能夠有效把握人物對話的內容和含義,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對話提示語中的關鍵詞,表達的是人物說話時的態(tài)度或情感,對理解人物語言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學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緊扣提示語中具有關鍵意味的詞語,從中體會人物語言的重點和內涵。這種體會,因文而異,可以聯(lián)系上下文去體會,可以借助工具書去體會,還可以發(fā)揮想象進行體會。不論學生采用哪種體會方法,都要把握提示語中關鍵詞與人物語言的匹配點,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本內容。比如,《“諾曼底號”遇難記》一文中,“諾曼底號”被撞,引發(fā)船上一片混亂,“哈爾威船長站在指揮臺上,大聲吼喝:……”學生理解這一對話提示語,就需要抓住關鍵詞“站在指揮臺上”和“大聲吼喝”:前者表現(xiàn)哈爾威船長是在看清當時船上的情形后才說話的,針對性很強;后者需要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大聲”是因為當時船上一片混亂,聲音小了船上人聽不見,“吼喝”不是粗暴的表現(xiàn),而是指說出的話語具有威懾力,能夠讓所有人靜下來,聽從指揮。學生咀嚼這樣的關鍵詞,能夠體會哈爾威作為船長在遇到險情時,鎮(zhèn)定自如、安排妥當,具有敢作敢為、勇于負責的崇高品質。
閱讀與表達是語文教學的兩翼,相輔相成。對話提示語的學習也是這樣,無論是培養(yǎng)朗讀能力還是提高理解能力,都可以成為提高表達能力的有效積累。在習作中,學生寫人物對話時所用的提示語,往往都是簡單的“XX說”。這足以說明學生在對話提示語的學習上,沒有樹立學以致用的理念。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對話提示語中發(fā)現(xiàn)運用規(guī)律,并在實踐中嘗試運用。
常見的提示語是指提示語在前、在中、在后等三種情形,學生對提示語出現(xiàn)的三種位置并不陌生,卻搞不清為什么提示語有三種不同的位置。這便需要教師選擇典型的對話語段,引導學生體會不同位置的提示語的作用。如《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一課,在兩個人初次相遇并進行的對話中,三種位置的對話提示語都出現(xiàn)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對比中體會不同位置的提示語的作用。位置在前的提示語,如“顧客噌的一下子跳起來:……”“急性子顧客挺納悶:……”這些表明急性子顧客在說話前的表現(xiàn),也是性子急的一種體現(xiàn),突出說話的人;位置在中間的提示語,如“裁縫把顧客叫住”,因為顧客性子一急,跑遠了會耽誤生意,所以裁縫針對急性子顧客發(fā)出了“別走”的要求,提示語對這一話語做出說明;位置在后的提示語,如“顧客夾起布料就要走”,提示語是配合前面說話的內容發(fā)出的動作。學生通過比較,明白提示語在不同的位置可以起到不一樣的作用后,教師可以選擇無提示語的對話語段,讓學生在不同位置加上適當?shù)奶崾菊Z,并在互相交流中說說自己的理由。這樣,當學生逐漸學會在對話表達中運用不同的提示語后,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就會得到提升。
總之,對話提示語看起來只是人物對話中的一個部分,在整個語言表達中并不占有太大的分量,但對學生學習語言描寫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必須引導學生仔細研究對話提示語,從中學習理解人物語言和表達人物語言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