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文濤
內容摘要:在19世紀的俄羅斯,隨著猶太人口的增長和對社會影響力的增加,猶太問題成為了部分主流作家的文學作品所關注、描寫的主題之一。普希金、果戈理、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訶夫的文學作品中均涉及對猶太人物形象及其群體生活狀況的描寫,在不同程度上展現(xiàn)了當時俄羅斯主流社會對猶太族群的負面認知和情緒。這種負面認知產生的深層次原因,來自于政治、經(jīng)濟、宗教、歷史、文化、民族性格等各個方面。通過揭示這些深層次的原因,可以了解當時俄羅斯主流社會對猶太問題的基本態(tài)度。
關鍵詞:19世紀 俄羅斯文學 猶太問題 民族主義
文學作為一種語言藝術,用以反映作者的內心世界和一定時間、空間范圍內的社會生活?,F(xiàn)實主義文學側重如實地反映現(xiàn)實生活,提倡客觀、冷靜地觀察生活,按照生活原貌精確地加以描寫,以便真實還原特定環(huán)境中的特定人物。恩格斯為“現(xiàn)實主義”下的定義是:除了細節(jié)的真實外,還要真實地再現(xiàn)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人物i。俄羅斯現(xiàn)實主義文學于19世紀30年代出現(xiàn),普希金率先完成了由浪漫主義向現(xiàn)實主義的過渡,之后出現(xiàn)了如果戈理、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訶夫等一大批現(xiàn)實主義文學大師;尤其是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更以其尖銳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的文學特點,塑造了一個又一個典型的人物形象,用辛辣的筆觸諷刺了當時俄羅斯農奴制晚期社會、以及過渡到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后出現(xiàn)的種種不良現(xiàn)象。由于19世紀猶太民族無論從人數(shù)、還是從社會影響力上已在俄羅斯社會中占據(jù)一席之地,因此這些文學大師的作品中或多或少地關注、并描繪了當時俄羅斯社會中的猶太人形象。同歐洲其他國家文學相似,在猶太問題(主要反映在由于宗教信仰和生活習俗等方面差異造成的猶太人與俄羅斯人之間存在的諸多矛盾沖突)上,這些文學大師的現(xiàn)實主義作品中直接反映、甚至適當放大了當時俄羅斯主流社會的對猶太族群的排斥態(tài)度。
一.關于俄羅斯社會中猶太問題的產生
俄羅斯的猶太族裔屬于外來民族。由于歷任俄羅斯沙皇的反猶態(tài)度,直至18世紀后期的幾十年前,俄羅斯的猶太人數(shù)量一直很少ii。待俄、普和奧三國三次瓜分波蘭后,俄羅斯控制區(qū)內的猶太人數(shù)量開始激增iii,俄羅斯成為了當時世界上幾個猶太人最多的國家之一[1]。到18世紀末, 俄羅斯猶太人約為75萬[2]67;發(fā)展至1897年,在俄羅斯地區(qū)猶太族裔達到近519萬人的規(guī)模[2],且對俄羅斯社會生活各方面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猶太問題凸顯,主要反映在由于宗教信仰和生活習俗等方面差異造成的猶太人與俄羅斯人之間存在的諸多矛盾沖突。隨后,由于政治、軍事、經(jīng)濟、文化認同等原因,在俄猶太人數(shù)量急劇減少,或被屠殺,或遷居國外,或被同化。最后形成的結果是——在整個19世紀,俄羅斯猶太民族經(jīng)歷了人口數(shù)量的大發(fā)展,但社會地位幾經(jīng)波折,最終無法得到提升,至今仍然是俄羅斯社會中一個沒有影響力的少數(shù)族裔。如果我們將目光投向19世紀,回到那個俄羅斯文學的黃金時代和白銀時代,從多位文學大師的作品里,便可管窺俄羅斯主流社會(包括精英知識分子)對猶太民族、猶太問題的認知和態(tài)度,排猶現(xiàn)象又如何上升成為一種俄羅斯民族共識,并得知猶太族裔最終難以在俄羅斯獲得長足發(fā)展的幾個根本原因。
二.19世紀俄羅斯幾位文學大師作品中的排猶現(xiàn)象及表層原因分析
(一)關于對猶太人形象的負面描繪
人類的相貌永遠給人以先入為主的感覺。與傳統(tǒng)意義的金發(fā)碧眼歐洲人相比,與阿拉伯人同屬閃米特族的猶太人似乎并未被西方主流社會認同為“歐洲人”iv。猶太人的外貌特征普遍被認為是:發(fā)色棕黑(或紅色)且多卷曲,膚色較深,黑眼珠,鷹鉤鼻,大嘴巴,厚嘴唇,臉型更接近亞洲人。這種外貌上的差異似乎首先決定了俄羅斯人對這個外來民族的排斥。但文學大師們永遠不會直接對猶太人的發(fā)色、瞳仁顏色、臉型進行直接的攻擊,其攻擊的手段具有“更加普世的價值觀”。在這些俄羅斯族的文學大師中,猶太人的形象似乎永遠無法與英俊、美麗、強壯、衣著體面等褒義詞相關聯(lián)。如:契訶夫在《相識的男人》中,描寫在俱樂部里“迷人的萬達”身無分文要借錢時,想到了她在德國俱樂部里認識的一個改信東正教的猶太人、牙科醫(yī)生芬克爾。契訶夫對于芬克爾的描述是“這是個膚色暗黑、身材高大的猶太人,腮幫子鼓鼓的,眼珠突出,那臉蛋、眼睛、肚子、粗壯的大腿——他身上的一切都顯得臃腫、令人生厭的冷酷”;[3](82)在其另外一篇作品《泥潭》結尾部分,克留科夫在猶太女人家中看到的一個猶太男人是的形態(tài)是肥胖而皮肉松弛。屠格涅夫在《猶太佬》一文中對作為猶太人的吉謝爾的首次出場進行了肖像描述顯得猥瑣而病態(tài):“小個子,瘦瘦的,一臉麻子,紅褐頭發(fā)v,不停地眨巴他那也是紅褐色的小眼睛,鼻子又歪又長,老是不停地咳嗽?!盵4]在《死屋手記》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對猶太囚犯福米奇的描述是:“活脫兒一只拔光了毛的小雞雛”,“這個人個子矮小,體力單薄,很狡猾而又是個十足的笨蛋?!麄€兒顯得皺巴巴的,他的前額、他的兩頰都留有在斷頭臺上打下的烙印?!盵5]普希金在其《戈留欣諾村史》中,在屬于別爾金家族的戈留欣諾村,別爾金家族指定的代理人乘坐馬車來到時,普希金則形容馬車夫是一個穿著破爛衣衫的猶太人。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其《罪與罰》中描述斯維特里加依洛夫自殺前在河邊遇到的消防兵時,也不忘順手對他那與矮小身材不相稱的“阿喀琉斯”式的頭盔和典型的猶太人式“愛抱怨的悲傷神情”嘲笑一番[6]。
通過以上文學大師對猶太人的形象描述,留給讀者的第一印象便將猶太人和丑陋、病態(tài)的反面人物聯(lián)系了起來。尤其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對猶太人物進行外貌描述時,更以辛辣的筆觸給予了赤裸裸的攻擊。
(二)(從反面角度描寫的)對猶太人經(jīng)商天賦的描繪
猶太人在金融和貿易方面天生的經(jīng)商頭腦跟歐洲歷史和宗教原因高度相關。在中世紀之前,貨幣借貸行為幾乎就是金融的全部。在《申命記》中,基督教對金錢借貸行為的解讀是:只要不是敵人,就應視為兄弟,而對兄弟不可用金錢(本金)賺取利益;因此,從教義上講基督教徒基本上不可對任何人進行有息放貸。而猶太教學者對《申命記》中“兄弟”和“外方人”的理解是:只有猶太人才是兄弟,所有其他人都是“外方人”。所以,猶太人幾乎可以給所有人放貸,合法收取利息,用錢賺錢[7]。正因為如此,從基督教開始逐漸成為歐洲各國國教的公元四世紀開始,基督徒便不能從事金融行業(yè),而猶太人卻不必擔心由于從事金融業(yè)而在死后下地獄,這讓他們成為了之后一千多年歐洲唯一的合法金融從業(yè)者。此外,從中世紀后歐洲各國屢次大規(guī)模地對猶太人進行驅逐,每次在被迫往東遷移的同時猶太人都無法獲得土地進行農業(yè)生產,所以,除了金融借貸業(yè)務外,猶太人只能從事貨物和奴隸等貿易行業(yè)。多個世紀積累的商貿經(jīng)驗,當然成就了猶太人的經(jīng)商優(yōu)勢[7]。如果戈理在《死魂靈》中多次出現(xiàn)諷刺猶太商人靠走私發(fā)財?shù)谋硎?。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死屋手記》中對伊賽·福米奇加工首飾手藝的表述尚屬中性,描述他原來曾專為城里的達官貴人不停地干著首飾匠的活兒[8]。果戈理在《塔拉斯·布爾巴》中,對猶太人楊凱爾在隨軍遠征波蘭途中的經(jīng)商行為的描述是“騎馬走過近郊的時候,塔拉斯看見楊凱爾已經(jīng)擺了貨攤,出賣各種雜物和種種行軍路上需要的藥品、食品。于是塔拉斯自言自語道:“猶太人真是怎樣的鬼??!”……塔拉斯·布爾巴聳了聳肩,驚嘆著猶太人的機靈的天性。[9]
綜上,盡管猶太人客觀上有著靈活的經(jīng)商頭腦和手段和勤奮的工作精神,但作者們似乎并不加以褒揚。在筆者看來,這是俄羅斯人與猶太人對于金融和貿易行業(yè)認識的根本差異所導致的俄羅斯人對后者所謂“經(jīng)營能力”的鄙視。
(三)突出猶太人的貪婪
說起猶太人對金錢、物質和權勢的貪婪,要從作為反面典型的猶大寫起。在圣經(jīng)故事中,身為猶太人的猶大比較擅長算錢,所以耶穌就把管錢和記賬的事情交給了他,但是這樣一來卻助長了他貪婪的特性,最終因為30個銀幣而出賣了耶穌。因此,作為猶太人典型的猶大,天然地被打上了貪婪的烙印。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群魔》中描寫很多人為買票進入游藝會,把自己的所有東西,甚至把家里的被褥乃至床單,就差沒有把床墊都抵押給了敝城的猶太佬(體現(xiàn)猶太人為了盈利什么都接受作為抵押品)。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死屋手記》中對剛進監(jiān)獄第一天的伊賽·福米奇的描述:“見到抵押品,他突然精神一振,開始麻利地用手指依次撫摩那些破爛,甚至迎著亮光評估一下;伊賽·福米奇放高利貸,7戈比本金一個月收其他罪犯利息3戈比”[8]1(54)。在果戈理的《塔拉斯·布爾巴》中,查波羅什地區(qū)的哥薩克村民們認為猶太人“只要可以通過借貸牟利,連神圣的基督教堂也可以接受作為抵押品”,“現(xiàn)在教堂都典押給猶太人了。要是預付錢給猶太人,那么彌撒也做不成?!盵10]而楊凱爾通過借貸和租賃等商業(yè)手段,則逐漸把附近波蘭地主和貴族的財富“漸漸吸于”,使這一帶的人都強烈地感覺到這猶太人的影響。以至于“如果楊凱爾再在這兒待上十年,他大概會把整個總督管轄區(qū)都鏟得精光的?!盵10]
因此,在美國學者加里·羅森謝爾德(Gary Rosenshield)看來,在后陀思妥耶夫斯基時代,猶太人通過對股票市場和銀行的掌控來決定歐洲的政治:這完全是猶太人通過犧牲基督教文明來贏得世界主導權的陰謀之一”。[1]
(四)刻畫猶太人的吝嗇
無論過去還是現(xiàn)在,對于物質生活,猶太人崇尚的是吝嗇主義。他們認為吝嗇就是節(jié)儉,是人生的美德之一。如果奢侈,浪費,甚至炫富則很丟人,會被所有人看不起。他們不請保姆,自己帶孩子,不買奢侈品,不輕易酗酒,不賭博。因此,“吝嗇”一詞對猶太人來說,簡直是對他們精明投資的一種自我褒揚。在19世紀的俄羅斯,吝嗇同樣是猶太人的標簽之一。如契訶夫在《泥潭》中描寫的猶太女人自述:“閃族人的血液里對發(fā)財?shù)臒嵬?。他們總是攢錢,卻深怕多花一個小錢?!盵11]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死屋手記》中描述伊賽·福米奇在過圣誕節(jié)過程中,其他人都傾情于飲酒作樂時,他本人卻是清醒的,非常節(jié)制,滴酒未沾。他打算在節(jié)日的末尾再飲酒作樂,先要把囚犯們口袋里的錢全都搞到手。
由此可見,在文學大師眼里,猶太人的節(jié)儉、自律似乎更接近于“吝嗇”的含義;對于不甚計較金錢、尤其是不吝于花錢買酒喝的俄羅斯普羅大眾、尤其是《塔拉斯·布爾巴》中描寫的“從口袋里掏出多少錢就多少錢來買酒的哥薩克”來說,這種節(jié)儉的確成為了猶太人的負面特征之一。
(五)描寫猶太人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劣性
從猶大背叛、出賣耶穌,直到當今的美國社會,盛傳著一種說法:即猶太人想辦的事,無論通過什么手段,都能辦到。這看似荒謬的觀點,在幾位大師的文學作品里卻多有體現(xiàn)。在《吝嗇騎士》中,普希金塑造了一個猶太商人索洛蒙的卑鄙形象。主角阿貝爾是一個貧窮但充滿正義的青年。他的父親(一個富有的男爵)獨霸家庭中所有的財富,致使阿貝爾得不到任何財產。與阿貝爾相識的猶太高利貸者索洛蒙即建議阿貝爾毒死男爵以獲取遺產,但其卑劣的教唆遭到阿貝爾的痛斥。屠格涅夫在《猶太佬》中成功地塑造了一個為女兒拉皮條的猶太密探吉謝爾:騎兵上尉尼古拉·伊里奇在打牌中贏了錢,吉謝爾知道后立刻找到伊里奇,提出可以找到一個年輕漂亮的姑娘供其消遣,而違反倫常的是,這個姑娘就是吉謝爾的親生女兒。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其《群魔》中描述許多人為買票進入游藝會而出賣家中值錢物品之時,猶太人利姆亞申卻用卑劣的手段直接放人進場。契訶夫在其《泥潭》中描寫了一個活靈活現(xiàn)的卑鄙猶太女人:所謂富有而神經(jīng)質的猶太女人蘇薩娜為了賴賬而杜撰出各種漫無邊際的理由,然后又使用無恥的手段吞下借據(jù),甚至勾引前來討債的克留科夫的表弟;而且,用同樣厚顏無恥的手段降服了發(fā)怒的克留科夫;索科爾斯基在描述蘇薩娜時說道:“老實說,我真不明白!我有生以來還是頭一次碰上這么一個怪物!她降伏我,不是憑美貌,也不是憑聰明,而是,你知道,憑老臉皮,無恥……”[11]果戈理在《塔拉斯·布爾巴》中描寫,老布爾巴讓猶太人幫助他前往波蘭看望臨刑前的大兒子奧斯達普、答應付給5千金幣后,“楊凱爾轉過身來,對他說,一切可能做的事都會設法給他做到,……,他能夠安排一次會面的機會?!辈紶柊陀纱讼搿八自捳f得好,猶太人打定主意想偷,連他自己也能偷走的?!盵9](232),神秘的馬兒多海甚至驕傲地對布爾巴說:“當我們和上帝想動手辦一件事情的時候,一定會如愿以償?shù)??!盵9]
由此可以推論,在俄羅斯人眼中,猶太人也許不是萬能的;但要辦大事特事,沒有猶太人參與可是萬萬不能的——當然,手段往往讓俄羅斯人所不齒。
(六)把猶太人作為茶余飯后嘲笑、泄氣甚至虐殺的對象
在一個國家里,強勢民族對弱勢民族的群體性欺凌現(xiàn)象從古到今都有。普希金在《上尉的女兒》中描述,主人公安德烈伊奇剛來到新比斯克,遇到在此招兵的驃騎兵上尉祖林,對方在酒后說:“比如說,你行軍來到什么地方,有什么事好干呢?并不是天天有猶太佬可打。你只能到旅店里去打臺球……”[12](5)另外,在其《戈留欣諾村史》中,在屬于別爾金家族的戈留欣諾村,別爾金家族指定的代理人乘坐馬車來到,村民們對這輛猶太人駕駛的馬車抱以嘲笑、愚弄(有幾個大膽的人,竟然把衣服卷成筒狀,嘲笑車夫道:猶太鬼!猶太鬼!快吃豬耳朵!vi。在《塔拉斯·布爾巴》中,作者介紹了當?shù)鼐幠晔吩敿毭鑼懥恕安ㄌm警備隊怎樣從被解放的城市里倉皇逃走;不法的猶太土地經(jīng)租人怎樣被吊死”[9]。為反映信仰東正教的哥薩克人與猶太人之間的沖突,果戈理在《塔拉斯·布爾巴》中,一方面歌頌愛憎分明的哥薩克、贊揚他們不惜用生命捍衛(wèi)俄羅斯的東正教信仰,另一方面貶損了猶太人的貪婪和膽大妄為,在充滿戰(zhàn)亂的謝齊地區(qū),“只有被強烈的貪欲所驅使的猶太人、亞美尼亞人和韃靼人才敢住在城郊,在那兒做買賣”;[9](14)2甚至以嘲笑的、冷眼旁觀的筆觸展現(xiàn)了信仰東正教的哥薩克村民集體殺害猶太人的恐怖場景,以及猶太人楊凱爾乞求活命時的可憐相:”以色列族的可憐的后裔們連本來就很微弱的僅有的一點膽量也喪失了,藏到空酒桶和暖爐里去,甚至鉆到自己的猶太婆娘的裙子底下去?!盵10]
從以上描述可見,作為原住民的俄羅斯族和哥薩克(也許不能作為一個特定的民族進行分析,但確屬俄羅斯和烏克蘭原住族群之一)有著共同的東正教信仰和生活習慣,以及不計個人得失、今朝有酒今朝醉和快意恩仇的民族性格,在他們眼中,外來猶太人的所有精明、勤奮都被扭曲為貪婪、渺小、無恥和怯懦,這就恰恰便成為了俄羅斯主流社會的出氣筒。
三.19世紀俄羅斯社會排猶問題的深層原因剖析
(一)宗教認同的根本差異以及東正教的排他性特點
19世紀俄羅斯文學中的排猶現(xiàn)象、乃至其反映出的俄羅斯主流社會中的排猶主義主要源自于以篤信東正教為主的俄羅斯民族的宗教信仰與猶太教的信仰差異、以及俄羅斯東正教強烈的排他性特點?;浇瘫旧碓从讵q太教,原為猶太教中的一個支派,耶穌也是大衛(wèi)王的子孫……作為救世主,耶穌出身于大衛(wèi)家族,是猶太人的同胞?!盵13]在教義方面,猶太教的《圣經(jīng)》同時也是基督教的《圣經(jīng)》,只是到后來基督教另編了《新約》,人們才將猶太教的《圣經(jīng)》稱為《舊約》。盡管兩者有深厚的歷史淵源,但在宗教核心思想上,猶太教與基督教之間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與沖突:首先,猶太教不相信耶穌是救世主,認為真正的救世主還未降臨,而基督教堅信耶穌是上帝派來拯救世人的救世主;基督教徒認為,猶太人猶大出賣了耶穌,背叛上帝,上帝已經(jīng)將猶太人拋棄并重立新約。這種宗教認同的根本差異,產生了基督教世界與猶太教的根本對立。按照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說法,俄羅斯民族是上帝挑選的獨一無二的優(yōu)秀民族,是上帝的選民,一定要扮演獨一無二的首要角色[14]。這種宗教“優(yōu)越感”便成為了東正教俄羅斯對當?shù)仄渌诮绦叛稣叩囊环N強烈的精神壓制。大師們更以其文學創(chuàng)作發(fā)展了宗教道德思想體系,拓展了東正教的精神價值,從文化上壓制了其他宗教的發(fā)展和異教徒的生存空間。
(二)政治、軍事和文化方面原因
早在拿破侖東征時代,拿破侖曾雄心勃勃地希望奪取當時仍在俄羅斯統(tǒng)治下的白俄羅斯、立陶宛和烏克蘭地區(qū)。如果俄羅斯采取反猶政策,勢必引發(fā)猶太人的反俄情緒,而且很可能迫使猶太人變成拿破侖進攻的里應外合的力量,因此曾一度對猶太人采取寬松政策。但在1809年,沙皇與拿破侖簽訂提爾西特和約后,沙俄政府加緊了對猶太人的限制。這樣,1812年俄羅斯衛(wèi)國戰(zhàn)爭期間,白俄羅斯和立陶宛地區(qū)不少猶太人對拿破侖持同情并支持的心態(tài)。因此,1823年俄羅斯頒布新法令規(guī)定把猶太人從白俄羅斯地區(qū)全部趕出去。1825年,沙皇尼古拉一世的統(tǒng)治達到了專制制度的頂點。他的專制制度是赤裸裸的, 特別是對猶太人的迫害[2]。到了1881年,矛盾日趨激化,亞歷山大三世開始推行針對猶太人的語言和宗教同化政策:比如,關閉了大量猶太人學校,要求其停止出版刊物,強迫把猶太人兒童學習東正教。到了19世紀90年代末,沙俄政府迫于國內的政治形勢,又掀起了第二次反猶浪潮。因此,從政治、軍事、文化上一波又一波的反猶浪潮體現(xiàn)了俄上層社會對猶太人的基本態(tài)度,從上層建筑來看,排猶現(xiàn)象逐漸升級成為一種國家層面的排猶主義。
(三)經(jīng)濟原因
在亞歷山大二世統(tǒng)治時期, 俄羅斯政府為了發(fā)展經(jīng)濟,在法律上曾一度對猶太商人放寬了行業(yè)準入限制,客觀上促進了當時俄羅斯社會經(jīng)濟文化各方面的繁榮。而且在高等教育方面,由于對猶太人開放,他們的教育水平得到了迅速上升。猶太人因此與基督教徒在部分高端行業(yè)領域發(fā)生了競爭。其中有個別猶太人團體力量雄厚,處于優(yōu)勢,甚至威脅了基督教徒的就業(yè),致使俄羅斯人對猶太人產生了越來越強烈的不滿。從這方面看,俄羅斯19世紀的排猶原因與20世紀30年代的德國非常相似。此外,上文已有論述,俄羅斯人和猶太人對于經(jīng)商的認識有著根本差異。在農村地區(qū),1861年農奴制改革和斯托雷平改革中脫離村社的成功者被稱為“富農”。俄語“富農”是個貶義詞,指那些沒有貴族身份而靠倒騰買賣暴富的人[15]。米羅諾夫在《俄國社會史》一書中寫道:“19世紀中葉,農民認為出賣上帝的恩賜——糧食是犯罪行為”,“農民還不能接受把錢當作資本,借錢帶利率,還錢付利息的做法。認為高利貸者是覬覦親人的財產。”[15]當問俄國農民“是否準備參加信貸合作社”時,他們通常會嘆息著回答: “不,上帝保佑,我自己還過得去?!盵16]俄羅斯社會由于長期實行農奴制,是歐洲最后取消農奴制的國家,俄羅斯底層人民過慣了“忍辱負重”的生活,甚至已從先天上對自己的底層身份加以認同,甘于貧窮、安分守己;因此沒有猶太民族所謂通過努力改變命運的概念,甚至鄙視這種通過努力改變命運的行為。所以,從經(jīng)濟基礎來看,排猶現(xiàn)象升級成為一種國家層面的排斥也在情理之中。
(四)民族性格方面原因
從《塔拉斯·布爾巴》等文中可見,信仰東正教的斯拉夫人愛憎分明,具有強烈的不屈服外族侵略的勇武精神和強烈的民族自我認同感。尤其對于屬于東斯拉夫族的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人來說,給人思維簡單、性格豪爽的印象,而其中的哥薩克人更擁有英勇善戰(zhàn)、不戀錢財?shù)榷砹_斯人認為的人類“優(yōu)點”。相比之下,工于心計、貪財怕死的猶太人與傳統(tǒng)俄羅斯人在性格方面便顯得格格不入。同時,猶太人又普遍堅守自己的文化傳統(tǒng)、堅信自己的價值觀,便容易受到俄羅斯主流社會的鄙視和抵制。在《塔拉斯·布爾巴》中,老布爾巴可以大義凜然,親手殺死背叛自己祖國和信仰的小兒子,同時又不惜散盡家財去看自己臨刑前的大兒子一眼,深刻反映了作者對俄羅斯民族愛憎分明個性的贊賞;而其筆下的猶太人楊凱爾卻頭腦靈活,貪生怕死,沒有是非觀念,唯獨善于想盡一切辦法聚斂錢財。高大與渺小的對立如此明顯,不得不讓讀者堅信,這種俄羅斯人與猶太人的民族心理差異直接導致了前者對后者的排斥。
本文討論的五位文學大師作品的敘事邏輯中,排猶現(xiàn)象從不同的視角、以客觀寫實的筆觸娓娓道來,間或集合了作者代入式的寫作手法??梢韵胍姡谡麄€19世紀整個俄羅斯民族自上而下的對猶太族裔的欺凌,以及猶太族裔在當時環(huán)境下的艱難生存狀況??梢哉f,到19世紀下半葉,反猶太立場的需求和受歡迎程度已大大增加。這種趨勢在現(xiàn)實主義者小說中得到了發(fā)展,并在很大程度上以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名義得到認可[17]。整個對猶太民族的排斥在19世紀的俄羅斯有著深刻的宗教、政治、軍事、經(jīng)濟和民族性格差異方面的原因,而幾個文學大師的作品僅僅是當時俄羅斯社會排猶現(xiàn)象的一個縮影。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說過,為俄羅斯社會上現(xiàn)在仍存在的少量排猶現(xiàn)象和極端民族主義而感到羞恥,俄羅斯政府將永遠同排猶現(xiàn)象做斗爭。希望在不久的將來,俄羅斯全社會能徹底擺脫狹隘民族主義的羈絆,走向各民族共同和諧發(fā)展的康莊大道。
參考文獻
[1]Gary Rosenshield.The ridiculous Jew:the exploit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a stereotype in Gogol,Turgenev, and Dostoevsky[M],Stanford,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2]楊申:俄國猶太人[J],外國問題研究,1982(01):66-70.
[3][俄羅斯]契訶夫:契訶夫短篇小說選[M].姚錦镕譯,北京:作家出版社,2018.
[4][俄羅斯]屠格涅夫:屠格涅夫短篇小說選[M].戴啟篁譯.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93.
[5]Fyodor Dostoyevsky.The House of the Dead[M].Constance Garnett, New York:Dell,1962.
[6][俄]陀思妥耶夫斯基.罪與罰[M].岳麟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3.
[7]陳志武.金融投資課[M].北京:中信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9.
[8][俄]陀思妥耶夫斯基.死屋手記[M].婁自良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5.
[9][俄]果戈理.外國中短篇小說藏本.果戈理[M].滿濤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3.
[10][俄]果戈理.果戈理小說選[M].滿濤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
[11][俄]契訶夫.契訶夫小說全集(第5卷)[M].汝龍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8.
[12][俄]普希金.上尉的女兒[M].力岡譯.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15.
[13][德]大衛(wèi)·弗里德里希·施特勞斯著,吳永泉譯.耶穌傳(第二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3.
[14]文池,俄羅斯文化之旅[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
[15][1]楊潔,李傳勛.俄羅斯民族性格基質及其表征[J].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2014(05):16-25+95.
[16][俄]鮑里斯·尼古拉耶維奇·米羅諾夫.《俄國社會史》(上卷)[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6.
[17]Mikhail Weisskopf.The Veil of Moses, Jewish Themes in Russian Literature of the Romantic Era[M].Koninklijke brill NV, Leiden, The Netherland, 2012.
注 釋
i載恩格斯1888年4月初致瑪.哈克奈斯信。
ii俄國社會民眾的反猶主義始于15世紀末的“猶太異教運動”,這場運動首先發(fā)生在諾夫哥羅德,隨著莫斯科公國伊凡三世大公吞并諾夫哥羅德,皈依猶太教運動也隨之蔓延到莫斯科,皈依猶太教的東正教徒也擴展到了上層,許多政府官員和高級牧師都加入到這個行列,整個政府一度由皈依猶太教者和支持者組成。對于沙皇來說,猶太教的傳教活動嚴重威脅到了俄國的東正教文化,它在俄國引起了全民性的思想騷動和信仰危機,從而會動搖沙皇對俄羅斯的統(tǒng)治。因為這樣的原因,猶太人遭到了沙俄全面打擊,沙皇伊凡三世對猶太人進行了嚴酷鎮(zhèn)壓,很多猶太人被監(jiān)禁、流放,甚至遭受火刑。在猶太異教運動后,俄國猶太人被貼上了“異教徒”的標簽,遭到沙皇政府的殘酷迫害。極度憎惡猶太人的沙皇伊凡四世指責猶太人“把毒藥帶進俄國并把基督徒引入歧途”,禁止猶太人在俄國作任何停留,并對此實施嚴密監(jiān)視。1563年,伊凡四世曾下令:“三分之一驅逐,三分之一同化,三分之一淹死”。沙俄當局淹死了300名拒絕改宗者,把同意改宗者貶成農奴(改宗的猶太人則迅速被同化)。
iii指1772、1793和1795年,俄羅斯、普魯士和奧地利三次瓜分波蘭事件后,大量“波蘭猶太人”成為了“俄羅斯猶太人”。
iv根據(jù)澳大利亞歷史學家約翰·赫斯特所著《你一定愛看的極簡歐洲史》,歐洲人主要分為日耳曼人、拉丁人、斯拉夫人和凱爾特人(另有少量芬蘭人、馬扎兒人和巴斯克人),并未將猶太人種族和語言納入歐洲體系分析。
v根據(jù)斯坦福大學里奧尼德·里瓦克(Leonid Livak)在其《The Jewish Persona in the European Imagination,A Case of Russian Literature》的研究,從中世紀和文藝復興以來,在英國人、德國人、法國人、波蘭人和東斯拉夫人傳統(tǒng)文化中,普遍認為“紅頭發(fā),有雀斑”是出賣基督的猶大和“猶太佬”的典型特征。
vi猶太人不吃豬肉。根據(jù)猶太人篤信的《舊約圣經(jīng)》利末記十一章七至八節(jié)記載:“豬,因為蹄分兩瓣卻不反雛,就于你們不潔凈。這些獸的肉,你們不可吃,死的你們不可摸,都于你們不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