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則桐
《墻頭記》在魯南蘇北一帶流傳極廣,深入人心,以多種唱腔演出。小時候經(jīng)??梢月牭酱笕巳粘U勗捴姓f起《墻頭記》里的唱詞和臺詞?!秹︻^記》據(jù)文學(xué)大師蒲松齡的俚曲改編,以山東梆子拍攝成戲曲電影,后又改成山東呂劇和柳琴戲,這三個劇種在表演時的唱詞是相同的。
年過八十的張木匠的兩個兒子、媳婦不孝,每月兩家輪流供養(yǎng),初一去老二家,十六去老大家。故事發(fā)生的這個月末恰逢小月,第二天初一老大把張木匠送到老二家。老二兩口子覺得吃虧,閉門不收,老大把老子扶上墻頭自己揚長而去,幸虧張木匠的朋友王銀匠路過從墻頭救下他。王銀匠想出一條計策,他分別去老大、老二家里說當(dāng)年張木匠在他那里熔化銀子并藏了起來,他來討要工錢。兩個兒子聽說老子手里有銀子,爭相孝順,希望張木匠說出銀子藏在何處。張木匠去世后,王銀匠說銀子可能藏在墻下,張木匠的兒子、媳婦們爭相刨墻,最后圍墻倒塌,他們被壓在墻下,受到應(yīng)有的懲罰。
蒲松齡一輩子生活在鄉(xiāng)間,對鄉(xiāng)村的人情風(fēng)俗十分熟悉,《聊齋志異》里那些美麗的花妖鬼怪是他的溫情想象,《墻頭記》給觀眾展示了生活的另一面目。張木匠出場時唱的《老來難》,揭示鄉(xiāng)村老年人的生存困境。在傳統(tǒng)社會里,老年人要依靠兒子贍養(yǎng),如果兒子孝順,老人的晚年生活就比較幸福,如果兒子不孝,生活就比較悲慘了?,F(xiàn)實生活中張木匠的遭遇比比皆是,他的每一句都說到老年人的傷心處,戳中他們的淚點,在蘇魯豫皖一帶《老來難》已經(jīng)成為獨立的小調(diào),深受老百姓歡迎,它唱出了生理機能衰退的老年人的痛苦和無助。在《墻頭記》中,當(dāng)大媳婦把冷面糊湯端給張木匠,張木匠說吃不下去,大媳婦立刻把面糊湯潑給狗吃,張木匠接著唱道:“冷言冷飯冷冷的天,這樣的日子幾時完?!辟|(zhì)樸直率,又有比興的意味,天氣的寒冷與人心的刻薄融合在一起,讓聽眾也從心底泛起寒意。劇中還有一句反復(fù)出現(xiàn)的臺詞“有錢就是爹”,我母親在世時也經(jīng)常會提起,用山東方言念出來,別有一番動人心魄的力量。人性的貪婪,人情的涼薄,人心的勢利都在這五個字里。
人間固然有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溫暖場景,也不乏為了利益父子反目、兄弟成仇的鬧劇。而且這種鬧劇從古至今一直在上演,似乎沒有要停下來的趨勢。由血緣而聯(lián)結(jié)的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有時遇到金錢和利益的沖擊,會顯得非常脆弱。不少成年人提起親情,免不了喟然長嘆?!秹︻^記》以漫畫式的筆法,寫透人間的寒涼。我想,蒲松齡是含著淚水寫下這個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