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ann
阿爾勒,這一位于法國東南部的羅曼古城,自Vincent van Gogh(文森特·凡·高)描摹星空以來,就一直受到藝術家的偏愛。去年夏天,著名建筑師Frank Gehry設計的The Tower藝術中心再次將世人目光聚焦于這里。今年4月,李禹煥阿爾勒中心(Lee Ufan Arles)也在此開幕。
韓國藝術家李禹煥是一位著名的畫家、雕塑家、作家和哲學家,同時是先鋒藝術流派“物派(Mono-ha)” 最重要的理論家和實踐者之一。李禹煥阿爾勒中心坐落在始建于16世紀的弗農(nóng)酒店(Hotel Vernon), 這座4層樓高、擁有25個房間的酒店曾是古董商德維歐家族(the Dervieux)的宅邸。改造由設計過日本直島李禹煥博物館(2010年)的建筑師安藤忠雄主持,李禹煥稱兩人的“藝術靈感產(chǎn)生了共鳴”,安藤忠雄則稱李禹煥的作品“批判了西方美術,是重視東方哲學思考的當代藝術實踐”。
在此之前,李禹煥曾在法國多次推出大型展覽項目,包括2013年在阿爾勒的“失衡(Dissonance)”展覽、2014年在凡爾賽宮的“強烈與沉默(Intenseand Silent)”裝置藝術系列、2019年在梅斯蓬皮杜藝術中心的“棲居時間(Inhabiting Time)”,以及2021年在阿爾勒城中各處羅馬式墓地推出的個展“安魂曲(Requiem)”等。李禹煥所引領的“物派”旨在摒棄西方的具象表現(xiàn)概念,聚焦于物質(zhì)、環(huán)境、人與感知之間的關系場域,追求“余白的藝術”和“寂靜的回響”等先鋒理念。在他看來,“最高級的表達并不是從無物中創(chuàng)造事物,而更像是輕叩既存之物,從而呈現(xiàn)出這個世界更加鮮活的一面?!?p>
在訪客入口中心矗立著一個巨大的混凝土圓柱體,這實際上是個狹窄的迷宮,里面有一層“白色的云”在空中緩慢地移動?!昂椭暗姆病じ咭粯?,李禹煥的靈感來自阿爾勒的天空?!痹摽臻g的文本撰寫者Jean-Marie Gallais分享道。李禹煥將這件裝置看作是與安藤忠雄建筑的合作,命名為“Sky underEarth(Ciel sous terre)”。建筑首層呈現(xiàn)了十件來自“被關系者 (Relatum)”系列雕塑,其中的一尊羅馬半身像是在施工初期發(fā)現(xiàn)的;在建筑二層,他按時序呈現(xiàn)了具有遞進關系的單色繪畫系列,從20世紀70年代的“從線(FromLine)”系列開始,直到2000年代的“對話”系列;第三層則將用于臨時展覽及舉辦活動,這個區(qū)域是建筑中唯一保留空間原始裝飾和煙囪的地方,似乎是為了讓觀者更有親近感。此外,在只有預約才能進入的地下一層,藍色和橙色的漸變色作品被喻為偶然的“考古發(fā)現(xiàn)”,李禹煥在旁邊的墻上題寫了一首名為《背面》的詩:“在阿爾勒的背后有一個故事,在這個故事的背后有一個圖像,在這個圖像的背后有一種未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