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優(yōu)秀的兒歌中有一部分是數數歌謠,它的基本手法是通過各種形式的有趣吟唱,從而幫助孩子識數、計算。數數歌謠是傳統(tǒng)的數學啟蒙教材,但其蘊含的豐富的數學啟蒙思想對今天的幼兒數學早期教育仍有其積極的指導意義。
一、數數兒歌的數學啟蒙思想
(一)數學啟蒙“形象化”思想
恩格斯對數學的定義言簡意賅,即“數學是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簡單地說,數學抽象和概括了現實世界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而幼兒恰恰缺乏抽象與概括能力,表現為思維的具體形象性,這樣,幼兒學數學就存在一個認識對象和認識能力的差距問題,如何解決這一難題,傳統(tǒng)的數數歌作了非常有意義的嘗試,就是把抽象的數概念具體化、形象化,使之適應幼兒的思維水平。[1]
例如,在徐再思的兒歌【元】《無題》中“一望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薄读吭~歌》中“一頭牛,兩匹馬,三條鯉魚四只鴨,五本書,六支筆,七棵果樹,八朵花,九架飛機十輛車,說錯就會鬧笑話?!薄断袷裁础分小?像鉛筆細長條,2像小鴨水上漂,3像耳朵聽聲音,4像小旗隨風飄,5像稱鉤來賣菜,6像豆芽咧嘴笑,7像鐮刀割青草,8像麻花擰一遭,9像勺子能吃飯,10像筷子加雞蛋。”這幾首兒歌都是數數的歌謠,就是將抽象、死板的數的定義形象化,與孩子們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具體的、形象的事物巧妙連接,將抽象的數字形象化,也就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的富有“形象”的東西,適合幼兒具體形象的思維特點,容易被幼兒理解和接受,在這里,數學啟蒙形象化思想使對幼兒實施數學啟蒙教育成為可能。[2]
(二)數學啟蒙“情節(jié)化”思想
把抽象枯燥的數字賦予一定的情節(jié),使其變得有“意義”,這就是數學啟蒙的情節(jié)化。
例如,《七個阿姨來摘果》就是形象的數數歌:“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七個阿姨七個籃子,七只巧手摘果實,七個藍內擺七樣:栗子、石榴、桃兒、李子、柿子、蘋果、梨?!本褪前驯緛頉]有意義的七個數字賦予它們“七個阿姨摘七個果子擺七樣用七個花籃提”這樣的生動情節(jié),幼兒念起來就會津津有味不厭其煩,因為在幼兒眼里,這不是在“數數”而是在“讀故事”。
數學啟蒙情節(jié)化,其實就是一種意義識記。意義識記是利用學習的意義材料進行的識記,對于無意義的材料也可賦予其一定的“意義”使其變得有意義。心理學研究表明,唯有對教材意義深刻領悟,融合已有的知識經驗,并將其歸納到形成的認知邏輯和知識體系,方可在記憶中筑牢。因此,數學啟蒙情節(jié)化可使枯燥乏味的數概念變得生動有趣有“意義”,很適合兒童喜歡故事的心理特點,所以說,只有兒童感興趣的事物,才可以記憶深刻。[3]
(三)數學啟蒙“游戲化”思想
西方的心理學家皮亞杰的觀點認為,游戲是促進陌生的復雜客體事件學習興趣、對技能和概念擴大和鞏固、推進思維和行動完美組合的方式。孩子最大的興趣就是游戲,其特點也是在游戲中學習,這在傳統(tǒng)的數數兒歌里也有明顯的反映。
例如,《五指歌》就是一首用來做游戲的數數歌——兒童把自己的五指視為5個活潑的小松鼠,孩子們一邊玩耍這五個小松鼠一邊數松鼠:12345,山中找老虎,虎影沒看見,相遇小松鼠,松鼠有多少,數數才知道,數了三五遍,還是12345。
《踢毽子》則是女孩子喜歡的游戲歌,她們一邊踢著毽子,一邊數數:“一個毽子踢八踢,馬蘭開花二十一……一個毽子兩下踢,繞花線,敲花鼓,……里踢外拐,八仙過海,九十九過了是一百?!?/p>
國外專家福祿貝爾觀點認為,兒童的潛在本能都可以體現在游戲里。游戲對孩子的重要性,表現為潛在的內在本質。孩子學數可以在游戲中進行,輕松愉快,不易疲勞,也不易感到厭煩。因此,數學啟蒙的游戲化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幼兒喜歡游戲的心理特點,同時對培養(yǎng)幼兒愉快的情緒和促進幼兒早期動作的發(fā)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四)數學啟蒙“音律化”思想
常規(guī)認知中,數學與音樂毫不相關,然而,傳統(tǒng)的數數兒歌卻巧妙地把兩者結合起來,使本來枯燥乏味的數數活動變成了孩子們喜歡的音律活動。
例如,有一個叫《數蛤蟆》的四川民歌:“1只蛤蟆1個嘴,2只眼睛4條腿,嗵地一聲跳下水。2個蛤蟆2張嘴,4只眼睛8條腿,嗵嗵兩聲跳下水……”這首兒歌雖然是在數數,卻極具音樂的韻律和節(jié)奏,深受孩子們喜歡。
如果說《數蛤蟆》還有一定的意思的話,那么這首《一二三》兒歌純粹是一些沒有意義的數字組合:“一二三,三二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到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到十七;十八和十九,二十、二十一?!钡陨钍芎⒆觽兿矚g,究其原因,就是這首數數歌謠將數字作了巧妙的安排,使其合轍押韻,朗朗上口,富于音律感。
數字啟蒙的音律化,不僅使數學活動生動有趣,易于記憶,而且對培養(yǎng)孩子的節(jié)奏感、韻律感和怡悅的情緒都大有裨益。
(五)數學啟蒙“益智化”思想
把數學啟蒙與增長知識、開闊視野,開發(fā)智力結合起來,也是數數歌謠的一大特點。
例如《數數歌》:“小黑雞,2條腿;大黃牛,4條腿;小螞蟻,6條腿;花蜘蛛,8條腿;鱔魚蚯蚓多少腿?鱔魚蚯蚓沒有腿?!崩萌绱烁柚{數數,與其說是數學教學,倒不如說是教給孩子有關動物的常識,同時幫助孩子觀察生活,學會正確使用量詞。數數與常識結合起來,便是這首《數數歌》的目的所在。
像這樣目的在于增長孩子見識的數數兒歌很多,如江西的《一月梅花云里開》①(教給孩子一年十二個月的鮮花品種)、河南的《一月菠菜剛發(fā)青》②(教給孩子一年十二月的蔬菜名稱)、四川的《正月要把龍燈?!发酆湍暇┑摹墩卖[花燈》(教給孩子有關時令節(jié)氣的常識)……
這些數數歌,不管是教給孩子哪方面的知識,都體現這樣一種共同的教育思想——數學啟蒙益智化思想,也就是說,數學啟蒙不單是教孩子識數計算,更引導了孩子接觸更多知識,對兒童智力發(fā)育有利,因為幼兒教育不是專業(yè)教育,而是全面的素質教育和潛能教育。
(六)數學啟蒙“思品化”思想
傳統(tǒng)的數數歌除了教孩子識數外,也在滲透著思想品德以及行為規(guī)范的相關教育。例如,流行的數數歌《一只手拍不響》中思想品德的灌輸就很明顯:“一個巴掌拍不響,兩個巴掌能拍響;一個人難謀事,兩個人合作力量大;一根木,不成梁,兩根、三根、四根、五根、六根、七根、八根、九根、十根、百根、千根,造成大樓房”。
這首數數兒歌,孩子們不僅練習了數數,同時也受到“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眾人添柴火焰高”的思想教育。識數與思想品德教育巧妙地結合,渾然一體,便是這首歌謠的特色。
在傳統(tǒng)的數數兒歌中,以思想品德和行為規(guī)范教育為題材的數數兒歌很多。比如孩子們耳熟能詳的《拍手歌》:“你拍一,我拍一,勤洗身體勤換衣;你拍二,我拍二,天天不忘帶手帕;你拍三,我拍三,切忌隨處亂吐痰;你拍四,我拍四,蚊子蒼蠅消滅掉;你拍五,我拍五,滅絕害蟲和老鼠;你拍六,我拍六,垃圾清理人人做;你拍七,我拍七,霉變東西不要吃;你拍八,我拍八,每天都要把牙刷;你拍九,我拍九,每天都要勤洗手;你拍十,我拍十,公共衛(wèi)生要保持。”通過這樣的朗朗上口的歌謠,可以引導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衛(wèi)生習慣。像這類數數兒歌,除了教孩子數數外,都可以利用生動形象的內容,親切、口語化的語言,既可以表達真實的情感,也可以闡述一個孩子聽得懂的道理,對孩子有潤物無聲的影響。這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啟迪思想。
數學啟蒙“思品化”,也是“課程思政”融入幼兒早期數學教育活動的一種表現形式,將思想品德教育與智力開發(fā)融為一體,充分發(fā)揮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推動孩子的綜合發(fā)展,成為兒童早期教育的典范。
二、幼兒數學啟蒙教育的啟示
(一)幼兒數學啟蒙的目的
數數兒歌所蘊含的數學啟蒙思想使我們認識到,數學啟蒙教育的目的并不在于教會孩子識幾個數或算幾道題,重要的是把數學啟蒙教育當作增長知識、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樂觀情緒和高尚情操的一種手段,有助于孩子“五德”的全面發(fā)展。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數學啟蒙。
從這一目的出發(fā),幼教工作者必須做到:
1.教師要明白,孩子在數數和計算過程中,對與錯不是關鍵問題,主要是通過有趣的數學活動實現全面素質的培養(yǎng)。
2.幼兒教師、家長不應當只是單純地教幼兒識數、計算,還應創(chuàng)造良好的活動環(huán)境,將孩子的主體意識與和諧輕松的教學活動融合,使幼兒在數學活動中盡情地表現。
3.幼教工作者要對幼兒的好奇心產生共鳴,能和幼兒一起參加數學游戲,從而把他們的表現欲望和對數學的興趣激發(fā)出來,為幼兒學好數學以及實現數學啟蒙的目的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幼兒數學啟蒙的方法
著名兒童心理學家康斯坦斯·凱米依在《怎樣教幼兒學數》一書中說:“數概念是不能直接教會的”。也就是說,教幼兒學數應采用“間接教”的方法,這也是數數兒歌所蘊含的指導思想。所謂的“間接教”,就是把抽象的數概念形象化具體化,將孩子的感知和體會融入輕松愉快的游戲活動中,從而不知不覺地形成一定的數量關系和空間關系(即數觀念),這一過程體現了幼兒學習數學的認知過程:對具體實物的感知→建立——對應→建立數量關系和空間關系→形成數概念?!伴g接教”重在幼兒的認知過程而不是認知結果,這種教育方法符合數學的特點和幼兒學習數學的規(guī)律,因而,它要比“直接教”(直接教給幼兒數概念,省去幼兒的認知過程)的效果好。很多數數兒歌實質上就體現了“間接教”的方法。
(三)數學啟蒙的組織
孩子們生活的物質世界,一切事物都有一定的數量和各自的形狀,大小不一,以一定的空間形式存在著,所以“數”無時不有,無處不在,因此,對幼兒進行數學啟蒙,就不能只限于課堂教學活動,不能只限于“系統(tǒng)化”的灌輸。幼兒數學啟蒙,應該是靈活的,隨機的,任何場合,任何時間,針對任何事物,只要孩子感興趣,都可以任何的方式組織幼兒的數學活動,幼兒也可以自發(fā)地組織數學活動。
當然,數數兒歌作為幼兒數學啟蒙教材,有其局限性,蘊藏的豐富實現精髓不會被束縛,我們應該好好地對這些傳統(tǒng)的文化進行總結研究,更好地為現代化的幼兒教育教學服務。
注釋:
①《一月梅花云里開》:“一月梅花云里開,二月杏花送春來,三月桃花紅似火,四月蘆花就地開,五月梔子心里黃,六月荷花滿池塘,七月菱花鋪水面,八月桂花滿樹香,九月菊花黃似錦,十月芙蓉賽牡丹,十一月水仙供上案,十二月梅花斗雪開。”
②《一月菠菜剛發(fā)青》:“一月菠菜剛發(fā)青,二月栽的羊角蔥,三月芹菜出了土,四月韭菜嫩青青,五月黃瓜大街賣,六月茄子紫英英,七月葫蘆彎似弓,八月辣椒滿樹紅,九月柿子紅似火,十月蘿卜脆松松,十一月白菜家家有,十二月蒜苗人人稱。”
③《正月要把龍燈?!罚骸罢乱妖垷羲?,二月要把風箏扎,三月清明把柳插,四月牡丹正開花,五月龍舟下河壩,六月要把扇子拿,七月牛女橋上會,八月中秋看桂花,九月重陽登高去,十月初十打糍粑,冬月天寒要烤火,臘月過年把豬殺?!?/p>
參考文獻:
[1]陳志輝.數學小歌謠的課堂運用[J].江西教育,2018(20):66-67.
[2]唐愛清.小小歌謠掀大浪——利用歌謠教學數學例談[J].湖南教育(C版),2016(10):45.
[3]黃秋玲.“9加幾”教學中的歌謠運用[J].江西教育,2017(20):41-42.
[基金項目:茂名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20年度項目“茂名市學前兒童雙語教育發(fā)展現狀及對策研究”(項目編號:mjy202002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負責人:吳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