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階段,語文是學生必須學習和掌握的一門學科,通過學習語文不僅可以提升小學生的理解能力,也能強化學生的表達能力。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學生積累的知識、素材是很不足的,想要表達內容的時候,無法找到恰當?shù)脑~語與恰當?shù)谋磉_方式。所以,要促進小學生表達能力、寫作水平、理解能力等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需要加強背誦指導教學,通過背誦的方式幫助學生積累素材,使學生在寫作或表達時言之有物。
一、誦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從教學方法和策略的角度來看,很多教師并沒有采用指導背誦的方式,因為教師認為背誦屬于學生課后作業(yè)的范疇,并不需要教師的指導。很多教師都要求學生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多次閱讀、朗讀來達到記憶的效果。但這種記憶是短期的,學生為了應付教師的抽查、檢驗會迅速記憶,但在考試結束后就會忘記。教師沒有制定相關的教學策略,學生缺少有效的背誦技巧,導致背誦的難度較大,會浪費很多時間,最后學生逐漸厭惡背誦,甚至對語文喪失興趣。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的教學理念不正確,語文教學側重于語法、閱讀理解、寫作等知識技巧的教學,忽略了背誦的重要性,沒有將背誦和其他教學內容融合在一起,無法彰顯素質教育的核心地位。在教學中,由于教師將背誦看作一種學習任務,所以并沒有樹立因材施教、寓教于樂的教學理念,導致背誦變得枯燥和乏味,學生如果長時間死記硬背,不僅能會影響學生學習興趣,還會導致學生思維固化,不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語文知識,對學生學習其他內容也有一定影響。
很多教師和家長都認為學生只要理解語文課文的內容即可,不需要背下來,教學側重于閱讀理解和作文表達。但實際上,閱讀和寫作都與背誦有密切的關系。通過背誦,學生不僅能可以感受優(yōu)秀的人文素養(yǎng),還能為自己寫作積累豐富的素材。寫作應該做到字斟句酌,這樣才能不斷提升作文的品質。通過準確的記憶,學生可以認識到作者使用這個詞、這個字的好處,不會隨意竄改。但由于教師和家長不重視,很多學生只記得住課文的大概內容,并沒有記住真正的精髓之處,不利于學生語文水平的提升。
二、常用的背誦方法
語文學科教學中,背誦是積累知識、豐富素材的有效措施,為了使學生可以快速記憶需要背誦的內容,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掌握背誦的技巧和訣竅??梢酝ㄟ^朗讀的方式加深記憶,通過口念、耳聽等多種方式進行記憶,也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的情境,使學生在情境中理解和記憶。具體的方法要根據(jù)背誦的內容、小學生的特點進行選擇,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分割法
背誦并不是“死記硬背”,而是學習和積累的一種形式,需要采用合理的方法。分割法就是一種有效的背誦方法,所謂分割法就是將需要背誦的內容分割為多個部分,然后通過背誦部分的方式,逐漸完成整體的背誦。
小學背誦以課文和詩詞為主。在《瀑布》這首詩背誦的過程中,雖然這首詩比較短,但很多內容容易被學生混淆,進而造成背誦的錯誤。所以,在學生背誦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對詩進行分割,按照由遠及近的描寫順序進行分割。將遠處描寫分為一部分、靠近瀑布分為一部分、近處描寫分為一部分。學生在背誦的過程中,可以按照這個順序進行背誦和記憶,避免學生混淆,提升背誦的效率。
(二)透視法
透視法就是根據(jù)課文的意境、內涵進行背誦和記憶。首先,要理解課文的內容,對課文中描述的情境進行分析;其次,要對文章中的線索進行分析。
在《桂林山水》這篇課文背誦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先確定課文一共分為幾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都描寫了哪些內容。這篇課文采用“總——分——總”的描寫方式,根據(jù)這個規(guī)律進行背誦,同時結合朗讀聯(lián)想的方式,促進學生記憶和理解的加深。
(三)感染法
感染法也是比較常用的一種方法,在背誦的過程中,應該清晰劃分課文的層次,然后通過想象來引發(fā)記憶,從而再次勾勒出課文描寫的意境,使學生回憶起課文的內容。
在《第一場雪》這篇課文背誦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從視覺、空間等角度對課文描寫的景象進行分析,在腦海中根據(jù)課文描寫的語句勾勒出雪后的美景。在背誦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jù)腦海中勾勒出的景色回憶出課文描寫的內容。
(四)歸納法
歸納法的應用方式有很多,可以參照板書歸納,也可以借助插圖,或者結合重點句子。參照板書,就是教師在黑板上將課文的核心內容、主要結構寫出來,通過精簡的展現(xiàn)方式來加深學生的記憶,使學生掌握課文的重點,為學生背誦奠定基礎;利用圖片可以幫助學生在腦海中構建情境,可以加深學生的理解,也能活躍學生的思維,對學生記憶力的增強有很大的幫助;在重點句子方面,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把文章中的核心詞語、句子標注出來,明確文章圍繞哪些句子、短語展開,在背誦的時候重點記憶這些短語和句子,然后以此為記憶點逐漸回憶全篇課文的內容,這樣可以簡化學生記憶的難度,使學生的記憶更加深刻,也能幫助學生找到背誦記憶的規(guī)律。
三、提升背誦效果的措施
(一)有效組織,激發(fā)興趣
在語文教學中,為了提升學生的背誦效率,教師要做好課堂組織工作,著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快樂的情緒下學習和背誦,這樣可以提升學生的記憶效果。教師可以學生一起背誦,帶領學生感受學習語文的樂趣。教師要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學習榜樣,在學生背誦的同時,教師也要牢牢地記住課文內容,通過親身示范來激勵學生。
在早讀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采用不同的背誦方法來背誦課文。為了增加學生的興趣和認同感,教師可以先用其中一種背誦方法來背誦一段內容。教師也可以和學生進行背誦比賽,通過接龍的方式來增加背誦的趣味性,同時活躍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可以跟隨教師或其他同學的背誦不斷回憶起課文的內容。教師可以先背誦第一個自然段,然后讓學生緊接著背誦接下來的內容。如果學生一時間想不起來,教師可以給學生一些提示。
在背誦《春曉》這首詩的時候,教師先背出一句“春眠不覺曉”,然后學生接著背誦。學生在背到“夜來風雨聲”這句之后,想不起下一句是什么,教師可以提示學生:同學們想一想夜來風雨聲是什么意思?是不是夜里下起了雨,那么下雨后花朵會怎么樣呢?經過教師的提示,學生可以聯(lián)想到花朵被雨水拍打然后落在地上,進而想到“花落知多少”。此外,教師也可以采用分組背誦、想象背誦、動作表演等方式,增加背誦的趣味性,提高學生參與背誦的積極性。
為了提高學生背誦的主動性,在學生成功背誦完成后,教師可以予以一些贊揚或獎勵。為了增加趣味性,教師可以采用闖關背誦的方式。根據(jù)背誦內容的難度、多少,教師可以設置多個關卡,學生每通過一個關卡,教師就給學生一份小獎勵。例如,教師設置了五個關卡,1-3關為背誦故事,數(shù)量有少至多;4-5關為背誦篇幅較長的課文。學生每過一關,教師可以為學生蓋一個印章,根據(jù)印章的數(shù)量為學生頒發(fā)獎品。學生可以反復挑戰(zhàn),直到成功為止。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增加學生背誦的積極性,使學生在背誦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
(二)重視指導,傳授方法
在學生背誦的過程中,教師的指導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有效的指導,學生可以掌握背誦的技巧和方法,進而更加快速地記憶需要背誦的內容。在背誦指導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帶領學生分析背誦的內容,使學生理解內容的含義、結構等特點,這樣才能選擇正確的背誦方法。
學生學習的課文普遍采用總分、分總、總分總的結構形式,描寫順序普遍為時間順序、方位順序、事件發(fā)展順序等等。在背誦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分析文章的結構,然后捋順文章按照什么順序進行描寫,在背誦的時候可以根據(jù)這個順序進行背誦,這樣學生就可以快速準確地記憶文章內容。
例如,《觀潮》第四段只有三句話,在指導學生背誦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這三句話采用怎樣的描寫順序,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結合透視法和感染法進行背誦和記憶。這三句話采用由遠及近的描寫方式,重點詞語包括移來、拉長、橫貫江面等等。文章采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遠離時的聲音和形狀通過比喻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包括: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等等。學生在背誦的過程中,可以先根據(jù)關鍵詞和結構順序、修辭手法在腦海中構建出場景,然后根據(jù)具體的場景把課文內容背誦出來。因為采用由遠及近的描寫順序,所以學生可以先聯(lián)想站在遠處時的情境,然后將描寫的語句背誦出來。緊接著想象自己走進江水,將描寫近處的句子背誦出來。通過這種方式可以降低學生背誦的難度,使學生更加快速地記憶和掌握。
(三)重視閱讀,提升能力
在背誦的過程中,為了加深記憶,可以從閱讀入手,通過反復的閱讀來增強語感,進而達到“脫口而出”的效果。閱讀記憶和“死記硬背”應該區(qū)分開,閱讀也應該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朗讀,而不能僅通過反復閱讀硬性記憶。如果僅僅是因為閱讀多次而記憶,并沒有真正的理解,則學生很快就會忘記背誦過的內容,或者與其他內容混淆。所以可以采用閱讀理解和背誦記憶結合的方式。
在實際背誦的過程中,可以采用前文所述的背誦方法來降低背誦的難度。教師應該重視對學生記憶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可以抓住文章中的領頭句、領頭字詞、過渡句和重點詞,根據(jù)這幾項內容幫助學生背誦和記憶。例如,《觀潮》第四段背誦中,橫貫江面、形成水墻、浩浩蕩蕩等都是這個自然段中的關鍵詞語,記住這些詞語有助于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當然,教師不僅要讓學生主動背誦,還要幫助學生掌握符合自身特點的背誦方法。為此,教師需要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可以采用分層教學的方式,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背誦要求。例如,針對記憶和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主動背誦,在背誦課內知識的同時,也可以背誦一些課外古詩或課文,鼓勵學生積累更多知識和素材;針對記憶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從方法教學入手,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背誦方法。一些學生想象力較強,可以采用透視法、感染法的背誦方式;一些學生總結能力較強,則可以采用歸納法的背誦方式。只有幫助學生找到正確的背誦方法,才能真正提升學生的背誦效率,使學生在背誦的同時也能理解文章內容的含義,而不是死記硬背。
(四)利用插圖,增強記憶
圖文結合的方式更容易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因為插圖可以將抽象的語言形容轉化為具體的場景畫面,學生根據(jù)插圖分析語言描述的意思,并且在腦海中形成具體的畫面,更加直觀的理解作者描繪的內容。教師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插圖幫助學生加深記憶,也可以選擇一些與課文內容有關的圖片幫助學生背誦。在觀看圖片的同時,教師可以結合感染法、分割法、歸納法等背誦方法,使學生先理解課文的含義,然后根據(jù)腦海中的情境明確課文描述的順序,最后細化到具體的詞句之中。不僅如此,利用圖片也可以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和靈活性。教師可以準備多張類似的圖片,然后在圖片下方列出課文中的句子,學生根據(jù)句子內容選出對應的圖片。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深化學生的理解,使學生認識到不同詞語帶來的表達差異,增加學生記憶的精準性。
在《桂林山水》這一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采用圖文結合的方式。課文的第一段描寫了漓江的水,從靜、清、綠幾個方面來描寫。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一張漓江水的照片或者動態(tài)圖,使學生更直觀的感受漓江的靜、清和綠,從而深入理解作者的感受,與作者產生共鳴。以“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這句話來說,教師可以展示清澈的江水圖片,江底露出沙石,學生結合圖片就會更加認可這句話,并且由于自己也有同樣的感受,所以印象也會更加深刻,記憶就會更加扎實。教師也可以采用“看句子選圖片”的方式,在“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這一句下方放三張山的圖片,要求學生根據(jù)句子的描述選出真正的“桂林的山”。通過這種方式加深學生的印象,使學生的記憶更加精準,避免學生出現(xiàn)混淆、錯誤的情況,同時增加課堂趣味性,使學生更加活躍。
這種背誦方式主要在具體的情境背誦中應用,適合片段記憶。如果是整篇課文,涉及的內容、情境比較多,不適合采用這種方式,反而容易使學生產生混亂。所以,教師要根據(jù)具體的背誦要求和內容選擇方法,確保背誦指導的有效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背誦是十分重要的一種學習方法。通過背誦可以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知識和素材,所以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指導學生采取有效的背誦方法,提升學生背誦的能力,借以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劉紅梅,山東省黃島區(qū)實驗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