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跳墻,無疑是“福州第一名饌”。
關于佛跳墻的傳說有好幾個版本,但我認為比較可信的是:清末,福州揚橋巷官前月“錢莊”老板設家宴,宴請布政司周蓮。“錢莊”的老板娘是浙江人,她指導家廚將雞、鴨、肉等主料放進紹興酒壇中,煨制成葷厚味香的菜肴。布政司吃后贊不絕口,回到衙里要求廚師鄭春發(fā)效法烹制,但始終不盡人意,于是布政司帶鄭春發(fā)到“錢莊”參觀。鄭春發(fā)在此基礎上再度發(fā)揮,?使菜味道更佳。后來,鄭春發(fā)與人入股了“三友齊”飲食店,經(jīng)過不斷擴大,就成了“聚春園”。
《福建菜譜(福州)》書中關于佛跳墻裝制示意圖
鄭春發(fā)繼續(xù)研究、充實此菜的食材和烹制方法,加入了參、筋、翅、鮑等18?種主料以及十幾種輔料,仍然用紹興酒壇煨制,制出的菜香味濃郁,廣受贊譽。有一天,幾位文人墨客到“聚春園”雅聚,鄭春發(fā)親自將此壇菜捧到桌前,壇蓋揭開時,香氣撲鼻而來,嘗之津津有味,紛紛叫好,其中一位秀才詩性大發(fā),“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墻來”的詩句脫口而出,于是,此菜得名“佛跳墻”。
在福建科學出版社出版的《福建菜譜(福州)》一書中,不僅詳細記載了佛跳墻的制作方法,還附有示意圖,非常明確地標明一壇佛跳墻中各種食材在壇內(nèi)的擺放位置和時間,是非常難得的經(jīng)驗之談。
我有兩次品嘗佛跳墻的經(jīng)歷,印象極為深刻,一是我在結束福州工作后調(diào)回上海的那一年,黛西請我們在建設局招待所吃的佛跳墻,食材高檔,火候地道,湯鮮味濃,酒香撲鼻;還有一次是在五一廣場的一家餐廳,那里的出品的佛跳墻也是一流的。
料放進紹興酒壇中,煨制成葷厚味香的菜肴。布政司吃后贊不絕口,回到衙里要求廚師鄭春發(fā)效法烹制,但始終不盡人意,于是布政司帶鄭春發(fā)到“錢莊”參觀。鄭春發(fā)在此基礎上再度發(fā)揮,?使菜味道更佳。后來,鄭春發(fā)與人入股了“三友齊”飲食店,經(jīng)過不斷擴大,就成了“聚春園”。
鄭春發(fā)繼續(xù)研究、充實此菜的食材和烹制方法,加入了參、筋、翅、鮑等18?種主料以及十幾種輔料,仍然用紹興酒壇煨制,制出的菜香味濃郁,廣受贊譽。有一天,幾位文人墨客到“聚春園”雅聚,鄭春發(fā)親自將此壇菜捧到桌前,壇蓋揭開時,香氣撲鼻而來,嘗之津津有味,紛紛叫好,其中一位秀才詩性大發(fā),“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墻來”的詩句脫口而出,于是,此菜得名“佛跳墻”。
在福建科學出版社出版的《福建菜譜(福州)》一書中,不僅詳細記載了佛跳墻的制作方法,還附有示意圖,非常明確地標明一壇佛跳墻中各種食材在壇內(nèi)的擺放位置和時間,是非常難得的經(jīng)驗之談。
我有兩次品嘗佛跳墻的經(jīng)歷,印象極為深刻,一是我在結束福州工作后調(diào)回上海的那一年,黛西請我們在建設局招待所吃的佛跳墻,食材高檔,火候地道,湯鮮味濃,酒香撲鼻;還有一次是在五一廣場的一家餐廳,那里的出品的佛跳墻也是一流的。
近年來,每次去福州都有品嘗佛跳墻的機會,但各家出品良莠不齊,食材也是相距甚遠。在我心目中,佛跳墻運用的食材絕對不能馬虎,?不同的食材烹制應先“各自為政”,火候要有節(jié)奏,最后呈現(xiàn)的效果是客人在品嘗佛跳墻的時候,湯汁和食材要有層次感,如同欣賞福州的漆畫,厚實而深遠。
吃光佛跳墻,瓦罐里留下一勺濃湯,此刻我腦子閃過一念:來一只光餅,掰碎了浸在里面,?又是一種極好的味道。
從福州往閩南駛過烏龍江大橋,再經(jīng)過橫跨公路兩邊的巨型“福耀玻璃”龍門廣告牌樓,就到了福清,也就不能不提“福清光餅”了。
據(jù)《福州府志》記載,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戚繼光率軍入閩追殲倭寇,見連日大雨滂沱,軍中不便起灶埋鍋,遂下令烤制燒餅,?穿孔掛于將士胸前,作為干糧,人稱“光餅”。
有資料顯示,福清光餅是在福州光餅的基礎上改良而成的一種烤餅,色、香、味俱全,是福清的傳統(tǒng)風味小吃之一,也稱“福清餅”或“缸餅”。它在福清所有小吃中,名氣響、影響范圍廣、文化內(nèi)涵豐富。今日,福清人祭祀活動的供品中少不了它的身影,這是地域民俗文化的特色。
前年夏天,我去武夷山參加集團公司年會之后順路去了福州,去看望我的忘年交——孔正方老先生夫婦。我早年在福州工作的時候,孔老是外貿(mào)中心酒店的總經(jīng)理,他是浙江磐安人,知道我是從上海來福州工作的,對我特別關照。后來,我和他們一家人都成了好朋友,以至于我照著他子女的口吻直接稱呼他們?yōu)椤袄习?、老媽”。我每次去福州,只要被他知道了,他就會請我吃飯?/p>
那天午餐安排在五四路“閩食府”,我喜歡吃的福州海蜇、紅鱘蒸糯米、爆炒雙脆等都有上,尤其是光餅夾紅糟肉,融合了光餅和紅糟肉兩道名菜,令人難忘?,F(xiàn)在的光餅不再需要穿繩子帶走了,中間也就沒有了圓孔。光餅上撒的芝麻,經(jīng)過火烤之后香氣撲鼻。福州特色的紅糟肉夾在開了口的光餅中,露出了紅色透著油脂的糟肉。咬上一大口,糟肉的油脂瞬間溢出,在口腔里和光餅融合,咀嚼之際,很是滋潤滿足。這道光餅夾紅糟肉,至今想起來還會讓我流口水。
我們喝了青紅酒,這是福州地區(qū)的傳統(tǒng)黃酒,以古田紅曲和糯米釀制而成,色澤為琥珀色,口感柔順綿長。福州的糟菜就因用了青紅酒的酒糟,色澤紅艷亮麗,擁有微甜口感,深受大眾喜愛。
除福清之外,寧德、建陽等地都有光餅,而時至今日,也只有福清在制作光餅時仍然使用古法烘制,即在一個口徑約1?米的大缸里烘制:先用松枝木點火,將大缸內(nèi)壁加熱,再將餅胚貼在缸壁上,點火烘烤,才算大功告成。這樣烘制的光餅才叫“缸餅”,吃起來似乎也特別香。光餅可以單吃,也可以夾糟肉、粉蒸肉,甚至海苔、梅干菜等。
據(jù)說,光餅來自中原地區(qū)。作為軍糧,是光餅的價值所在;作為小吃,光餅又讓人嚼出滿口的歷史感。我認為它的中國味道要勝過機器生產(chǎn)的壓縮餅干,我甚至可以按照某種套路,把光餅說成是中國的“漢堡包”,你要是反駁的話,我肯定是不接受的。
光餅夾紅糟肉 圖_ 劉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