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
“單元整體教學”中的“單元”是指一種學習單元,一個單元就是一個完整的故事(崔允漷,2019),學習了整個故事則完成了整個單元的學習。教師從目標、課時、情景、任務、知識點等引領學生,使學生的單元學習結構化、系統化。
“單元整體教學”從學科整體和學生素養(yǎng)的高度俯瞰每一節(jié)課的位置和作用,能串聯起情境、內容、活動等(楊金華,2021)?!皢卧w教學”是指基于課程標準,圍繞特定主題,對教材進行深入解讀、分析、整合和重組后,結合學習主體的需求,搭建起一個由單元大主題統領、各語篇次主題相互關聯、邏輯清晰的完整教學單元(王薔等,2021)。因此,在單元整體教學設計中,教師應以單元為基礎,逐步分析教學內容,理清教學思路,制定教學框架,確定教學目標,以教學活動為載體,探究教學過程,重視教學評價,落實教、學、評一體化。本文以滬教版英語九年級下冊Unit 6“Caring for your health”為例,闡述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的實施路徑。
一、分析教學內容和思路
面對本單元內容,筆者聯系學生現實生活,明確核心內容為面對疫情,學生了解保持身心健康的方法,培養(yǎng)健康生活的意識。學生在本單元學習中,每天提升一項必備技能。單元學習結束后,能夠用英語向同伴宣傳,在疫情下如何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提供行之有效的建議和意見,讓自己成長為擁有超強技能的“校園咨詢師”。學生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了解更多疫情相關的知識,利用課堂所學幫助同伴,樹立同伴互助的意識,形成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制定教學框架和目標
1. 搭建單元教學框架
本單元教材內容共8個板塊,為了讓學生對本單元有更深入的學習和了解,基于教材內容分析和整合,筆者提煉了7個課時任務,如下表所示。這種螺旋式上升的學習內容安排,使學生對本單元的認知不斷深化。
2. 確定單元教學目標
單元目標的設計應以框架圖為導向,具備可達成性、可操作性、可檢測性的特征,充分落實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谏媳恚P者將本單元目標確定如下:
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能夠:
① 掌握在語境中如何使用賓語從句,描述病痛的表達方式;
② 總結整理保持健康生活的方式,并運用于現實生活當中;
③ 正確認識青少年現實生活中的身心健康問題,并給予有理有據的建議;
④ 小組合作,共同設計一本《青少年健康生活指南》,宣傳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三、探究教學活動和過程
單元教學活動應服務于單元教學目標。因此教師應基于單元教學目標,設計單元教學活動,基于課時目標設計課時教學活動。教師可通過語篇分析,了解語篇內容、寫作目的等。在梳理結構化知識和語言重點的過程中,教師進一步了解語篇結構、修辭手法、語言特點等,為學生語言輸出搭建支架,實現教學目標。
以本單元第2課時閱讀課語篇“How to lead a balanced life”為例,先做語篇分析。
What:語篇題材是正確應對精神壓力的方法。篇章詳細介紹了學生們存在的精神壓力的原因、危害以及各種緩解精神壓力的方法。
Why:當今社會,心理疾病已經成為青少年健康的隱形殺手之一,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并建立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對于確保他們健康成長尤為重要。因此,為學生介紹各種緩解精神壓力的方法顯得十分必要。
How:語篇體裁是說明文,結構是Problems—Reasons—Solutions,每個段落的結構是Topic sentence—Examples,利用小標題突出段落主題。
研讀語篇后,教師應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整合語篇知識結構,制定課時教學目標。然后應遵循英語學習活動觀,設計有層次的教學活動。
1. 學習理解類活動
首先向學生展示他們課前完成調查問卷的結果,讓學生發(fā)現壓力是他們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接著與學生玩一個吹氣球的游戲,用氣球的大小展示現在面臨的壓力情況(The bigger the balloon is, the more pressure they are having)。
通過4張圖片,讓學生進行頭腦風暴,思考兩個問題:What causes the stress/ pressure?
How does it make them feel?
討論分享。
然后,展示閱讀篇章,篇章僅出現了版面設計、文章標題和小標題,接著學生回答兩個問題:
Today our training starts by reading a passage ____________(on a website/ in a novel/ in a storybook).
How many suggestions can you find in this passage?
引導學生關注文章題材和大意。
進行“拼圖閱讀”,學生4人一組,每人拿到不同顏色的紙,紙上寫有文章缺失的段落部分,學生通過第一次閱讀,將不同顏色的紙根據小標題與紙的內容進行匹配,整合信息,還原文章,完成后與原文校對答案。
第二次閱讀中,找出語篇首段讓學生產生精神壓力的原因,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接著讓學生閱讀語篇中詳細介紹各種減壓的方法,引導學生關注段落主旨句和例子之間的關系,制作思維導圖,梳理語篇結構。
2. 應用實踐類活動
學生完成思維導圖后,完成文章復述,引導梳理語篇結構?;卮稹皢栴}鏈”中的四個問題:
Why are many students under stress according to the writer?
What does“not to have a balanced diet”mean?
What kind of thoughts are examples of“positive thinking”?
Which way do you prefer to cancel out stress?
3. 遷移創(chuàng)新類活動
著眼于“問題鏈”中最后一個問題,學生小組合作,分享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解決精神壓力的方法。筆者鼓勵學生開展想象和創(chuàng)造活動,并介紹自己解壓的方式,如與心理學相關的“正念”,分享感受。此時,英語課堂與心理學學科知識相融合,實現跨學科知識學習和知識的遷移和創(chuàng)新。
四、重視教學評價和反饋
每個課時完成后,學生完成對當堂課程的評價。內容分為:
How do you evaluate the training? 分為四類:Excellent,Good,Not Bad,Dont Bother.
Which activity do you like best? Why?
What do you think can be improved in our training?
課程結束后,教師根據學生的意見反饋,對下一堂課程內容進行調整。整個評價過程學生圍繞本堂課教學目標,聚焦教學活動,為提升培訓課程質量出謀劃策。
同樣,完成單元教學后,筆者對學生單元學習情況進行了解并答疑,據此設計了單元評價表(表略),對應單元及課時目標的理解和應用情況,關注學生是否具備了“超級校園咨詢師”的必備技能,能夠運用課堂所學的新的知識,為他人解決問題。在評價過程中,除了完成自評,還需關注未解決的問題。根據學生反饋,筆者利用課上或課下時間幫助學生將課堂所學遷移至現實生活中解決問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責任編輯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