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九江市都昌縣水利局局長伍國才站在圩堤上向遠處望去,他的眼前不再是自己最熟悉的鄱陽湖。8月正是豐水期,但今年,波光萬頃的湖面仿佛從未存在過,只有大片裸露的草洲暴曬在炎炎烈日下,一些小漁船擱淺在岸邊,淺黃色灘涂幾乎全部裂開,連魚也被曬干。“現在鄱陽湖整個湖只剩中間的水道,寬的地方有百來米,窄的地方只有幾十米?!蔽閲耪f。
2022年7月以來,長江流域正在遭遇1961年以來最嚴重的氣象干旱,出現罕見的“主汛期反枯”。8月6日,鄱陽湖提前進入枯水期,水位退至11.99米,成為1951年有記錄以來最早進入枯水期的年份,較2003年至2021年平均出現枯水期的時間提前69天。“往年鄱陽湖一般在10月進入枯水期,9月都很罕見?!蔽閲耪f。
8月11日水利部對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6省市啟動干旱防御Ⅳ級應急響應。水利部8月30日數據顯示,8月25日旱情高峰時,長江流域耕地受旱面積6632萬畝,有499萬人、92萬頭大牲畜因旱供水受到影響,主要集中在重慶、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河南、貴州、陜西、江蘇10?。ㄖ陛犑校?。8月26日至30日,西南、黃淮、江淮等地出現降雨過程,河南、四川、湖北、陜西、江蘇、安徽等省旱情有所緩解。截至8月30日統計,長江流域耕地受旱面積4325萬畝,有473萬人、71萬頭大牲畜因旱供水受到影響。
據預測,9月份長江上游降雨量較常年同期總體偏多一成,對旱情緩解較為有利,但部分重旱區(qū)旱情仍可能持續(xù);長江中下游及洞庭湖、鄱陽湖地區(qū)降雨量較常年同期偏少二至五成,長江中下游干流及兩湖水系江河來水偏少、水位繼續(xù)走低,旱情可能進一步發(fā)展,抗旱形勢依然嚴峻。
水利部9月5日發(fā)布汛旱情通報,秋季,長江中下游和洞庭湖、鄱陽湖地區(qū)旱情預計將持續(xù)發(fā)展,須繼續(xù)抓好秋季抗旱工作。同時,須做好其他地區(qū)的秋汛防御,以及臺風引發(fā)強降雨洪水的防范工作。
“比前幾次典型干旱要嚴重得多”
8月20日,因青衣江和岷江水流量明顯減少,樂山大佛底座罕見露出。同一天,中央氣象臺將氣象干旱預警升級為橙色。
水利部信息中心副主任劉志雨在8月17日召開的長江流域抗旱新聞發(fā)布會上指出,7月以來,長江流域降雨量較常年同期偏少四成半,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少。長江干支流來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二至八成,上中游來水量為1949年以來同期最少,長江三峽、漢江丹江口重點水庫來水分別偏少四成多、近七成。長江干流及洞庭湖和鄱陽湖水位較常年同期偏低4.85~6.13米,洞庭湖和鄱陽湖水面面積較6月縮小3/4。長江全流域出現了多年同期少見的干旱形勢。
9月5日,財政部部長助理歐文漢表示,今年我國南方地區(qū)遭遇罕見持續(xù)高溫少雨天氣,旱情對群眾生產生活造成影響。為此,財政部會同相關部門,通過中央預備費安排農業(yè)生產和水利救災資金100億元。8月26日,100億元資金已經全部下達到各受災的省份。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防洪抗旱減災中心主任呂娟分析,事實上,在長江流域發(fā)生夏伏旱并不罕見,2006年的川渝大旱以及之后的2013年、2017年和2019年,長江流域都發(fā)生了干旱。但今年的干旱和往年相比,表現出了一些明顯不同的特點:受旱空間范圍大,旱情發(fā)生時間早、持續(xù)時間長。 另外,降水嚴重偏少的同時,今年干旱的另一重特殊性在于疊加高溫,而且是1961年以來最強的罕見持續(xù)高溫。而高溫熱浪會讓陸地水汽輸送條件變得更加異常,干旱因此也會進一步加劇。
一位不愿具名的國家減災委專家委員會水利專家補充指出,事實上,2006年川渝大旱和今年相比,持續(xù)時間更長,從5月中旬一直到9月上旬。當時,重慶市大部分地區(qū)干旱持續(xù)時間超過70天,但重慶、四川本身地處南方,降雨量還相對可觀,而今年大旱縱貫整個長江流域,所以這場干旱對經濟、社會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應該比前幾次典型干旱要嚴重得多”。
值得注意的是,旱情發(fā)展迅速。自8月11日水利部對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6省市啟動干旱防御Ⅳ級應急響應以來,截至8月17日,在不到一周時間內,6省市耕地受旱面積已從967萬畝擴大到1232萬畝。
呂娟解釋,干旱和洪水不同,并不會在短時間內造成嚴重的破壞性影響,而是有一個緩慢發(fā)展的過程,是漸進式的,“就像從量變到達質變”。例如降雨偏少對農作物的負面作用不斷累積,如果此時又正好遇上作物的關鍵生長期,干旱的負面效應就會突然顯現出來。
全力抗旱 保民生保生產
8月22日,農業(yè)農村部、水利部、應急管理部、中國氣象局四部門聯合印發(fā)緊急通知,要求有關地區(qū)毫不放松抓好防災減災各項工作,全力以赴打贏抗高溫熱害干旱奪秋糧豐收保衛(wèi)戰(zhàn)。
流動泵站機器轟鳴,看著上游來水源源不斷流入稻田,安徽省霍邱縣馮瓴鎮(zhèn)種糧大戶陳道偉很欣慰:“多虧了淠史杭灌區(qū)和縣里的抗旱服務隊,我種的水稻用水有了保障?!?/p>
陳道偉流轉的上千畝稻田,位于馮瓴鎮(zhèn)柳臺村徐家河套圩,這里靠近淠史杭灌區(qū)汲東干渠尾部。得益于灌區(qū)的上游來水,陳道偉在霍邱縣抗旱服務隊的幫助下,通過架設流動泵站,提引淠河水進行灌溉。今年該縣在包括馮瓴鎮(zhèn)在內的16個鄉(xiāng)鎮(zhèn)架設流動泵站36臺套,灌溉農田近10萬畝。
截至8月24日,安徽全省投入抗旱保苗資金7.51億元,投入灌溉機械59.02萬臺次,淘井打井26173口?!叭『登榈玫接行Э刂疲春右阅虾登檩^重地區(qū)通過灌溉補墑,秋糧作物長勢轉好,具備穩(wěn)產的基礎。”安徽省農業(yè)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盧仕仁說。
“水來了!”8月24日,江西省萍鄉(xiāng)市湘東區(qū)排上鎮(zhèn)橋頭村,清澈的水從管道噴涌而出,流入制種戶歐陽丙云的田間,歐陽丙云懸著的心終于放下了,“真是多虧了村里的黨員志愿服務小分隊!”
“魚塘救了急,但還是要挖渠引活水。”橋頭村黨支部書記張燕輝說,橋頭村黨員干部和志愿者20多人自發(fā)組織起來,目前已經搶修了6公里左右的灌渠。灌渠全部疏通后,在泵站輔助下,能灌溉周邊500多畝耕地。
截至8月24日,江西省共投入農業(yè)生產救災資金3.6億元,并派出工作組下沉至各受災重點縣,協調當地保障農業(yè)生產特別是糧食生產用水。
在荊門市掇刀區(qū)團林鋪鎮(zhèn)雙碑村,阡陌縱橫,“嘩啦啦”的水聲不絕于耳,來自漳河水庫總干渠的水正通過田間的支渠流入水稻田。村委會副主任陳雪琴說:“村內5668畝耕地的灌溉水源目前是充足的,我們采用‘蓄、引、提相結合的方式保障灌溉?!?/p>
湖北省水利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已派出3個工作組分赴長湖、漢江中下游、鄂東等用水矛盾突出片區(qū),現場指導服務,合理分配水量。目前,全省共有398處大中型灌區(qū)正在灌溉,夏種以來累計供水近69.93億立方米,已灌溉農田約3761萬畝。
“幸好有機電井,解了抗旱大焦慮?!焙鲜°枇_市屈子祠鎮(zhèn)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主任周吉華介紹,該鎮(zhèn)新建抗旱機電井36處,4000余畝農田因此“解渴”。小機井派上大用場。
8月以來,湖南共打機井2414口,每口井平均日供水量約為524立方米,保障12.59萬畝農田灌溉。各級水利部門聯合調度大中型水庫,為70多個城鎮(zhèn)、40多處大中型灌區(qū)累計補水24.8億立方米,保障了2000多萬人、1100多萬畝農作物的用水需求。